李玉向刘文借了2000元钱,约定了1995年1月1日还款。因李玉届期末还,刘文于1996年2月3日向李玉写了一封信催促还款,李玉于1996年2月10日收到这封信。该项债务的诉讼时效自何时中止或中断()A.1996年2月3号中断B.1996年2月3号中止C.1996年2月10号中断D.1996年2月10号中止

题目

李玉向刘文借了2000元钱,约定了1995年1月1日还款。因李玉届期末还,刘文于1996年2月3日向李玉写了一封信催促还款,李玉于1996年2月10日收到这封信。该项债务的诉讼时效自何时中止或中断()

A.1996年2月3号中断

B.1996年2月3号中止

C.1996年2月10号中断

D.1996年2月10号中止


相似考题
更多“李玉向刘文借了2000元钱,约定了1995年1月1日还款。因李玉届期末还,刘文于1996年2月3日向李玉写了 ”相关问题
  • 第1题:

    茅盾小说《子夜》中的“诗人”是()

    A.范博文

    B.杜学诗

    C.李玉亭

    D.雷鸣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李玉向刘文借了2000元钱,约定2007年1月1日还款。因李玉届期未还,刘文于2008年2月3日向李玉写了一封信催促还款,李玉于2008年2月10日收到这封信。该项债务的诉讼时效自何时中止或中断?( )

    A.从2008年2月3日中断

    B.从2008年2月3日中止

    C.从2008年2月10日中断

    D.从2008年2月10日中止


    正确答案:C
    《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本案中,刘文向李玉写催款信即提出还款要求。因为李玉在2月10日收到这封信。说明其已知道李文的还款要求,诉讼时应在此时中断。故选C。
     

  • 第3题:

    李玉向刘文借了2000元钱,约定2012年1月1日还款,因李玉届期未还,刘文于2013年2月3日向李玉写了一封信催促还款,李玉于2013年2月10日收到这封信。该项债务的诉讼时效自何时中止或中断( )


    A.从2013年2月3日中断

    B.从2013年2月3日中止

    C.从2013年2月10日中断

    D.从2013年2月10日中止

    答案:C
    解析: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本案中,刘文向李玉写催款信即提出还款要求。因为李玉在2月10日收到这封信。说明其已知道李文的还款要求,诉讼时效应在此时中断。故本题答案选C。

  • 第4题:

    《子夜》中的“诗人”是()

    A.雷鸣

    B.杜学诗

    C.范博文

    D.李玉亭


    参考答案:C

  • 第5题:

    :李玉向刘文借了2000元钱,约定2007年1月1日还款。因李玉届期未还,刘文于2008年2月3日向李玉写了一封信催促还款,李玉于2008年2月10日收到这封信。该项债务的诉讼时效自何时中止或中断?( )。

    A. 从2008年2月3日中断

    B. 从2008年2月3日中止

    C. 从2008年2月10日中断

    D. 从2008年2月10日中止


    正确答案:
    《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本案中,刘文向李玉写催款信即提出还款要求。因为李玉在2月10日收到这封信。说明其已知道李文的还款要求,诉讼时应在此时中断。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