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第一,在宪法中明确确定法治原则。
第二,20世纪以来,由于行政权力增大和委任立法的出现,对法律至上原则提出了挑战。有的国家宪法规定了紧急状态的情况,这从根本上破坏了法治。
第三,我国宪法在1982年通过时,并没有明确规定法治原则,但一些具体内容的规定体现了法治原则。1999年修改宪法时明确了法治原则。
第1题:
简述财产神圣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第一,近代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中明确地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财产权的形式,或者是以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整体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从19世纪末期开始,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日益增加,“社会福利”、“公共目的”等政策出现,宪法对公共财产的保障开始受到重视。
第三,20世纪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一般确立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核心的具有集体性质的计划经济,因此,宪法首先对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进行规定,只在有限范围内对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进行了保护。
第2题:
下列对于“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理解错误的是:(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B.“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C.“宪法至上”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题中应有之义D.“宪法法律至上”,体现在宪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体现在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 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3题:
第4题:
简述代议制度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1)在议会之母的英国,其代议制度原则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宪法性文件之中,英国议会制度的成长与发展也是代议制度原则的完善过程。
(2)法国、美国等成文宪法国家及总统议会制的国家,一般是以成文宪法中的国家机构和选举制度内容来贯彻代议制度原则的。
(3)有的国家将代议制民主和直接民主制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民主制。
(4)我国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一般将代议制原则以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