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居住区住宅规划布置中,老年人住宅宜靠近(  )。A.停车场 B.城市道路 C.相关服务设施 D.市政公用设施 E.公共绿地”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居住区用地分为( )。

    A.住宅用地
    B.绿化用地
    C.道路用地
    D.公共绿地
    E.公建用地

    答案:A,C,D,E
    解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16年版)第3.0.1条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中居住区用地分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等四类。

  • 第2题: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中R03属于居住区用地中的( )。

    A.住宅用地
    B.公建用地
    C.道路用地
    D.公共绿地

    答案:C
    解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16年版)第3.0.1条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其中居住区用地分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等四类。

  • 第3题: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主要包括的方面有( )。

    A.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B.进一步完善住宅日照间距的有关规定
    C.增补老年人设施和停车场(库)的内容
    D.与相关规范或标准协调,加强了措辞的严谨性
    E.对分级控制规模、指标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答案:B,C,D,E
    解析: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16年版)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补老年人设施和停车场(库)的内容;对分级控制规模、指标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完善住宅日照间距的有关规定;与相关规范或标准协调,加强了措辞的严谨性。修订工作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原有框架基础上对规范进行了补充调整,部分标准有所提高,对涉及法律纠纷较多的条款提出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 第4题:

    在居住区住宅规划布置中,老年人住宅宜靠近(  )。

    A:停车场
    B:城市道路
    C:相关服务设施
    D:市政公用设施
    E:公共绿地

    答案:C,E
    解析:

  • 第5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某城市近郊区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居住区用地的中高层住宅比例为40%、总建筑密度为50%、住宅建筑净密度为80%;该用地现已成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2005年真题)

    该居住区的住宅用地包括( )。

    A.住宅基地占地
    B.住宅绿地
    C.宅间小路
    D.住宅配套设施用地

    答案:A,B,C
    解析:
    居住区用地包括:①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③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 第6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某城市近郊区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居住区用地的中高层住宅比例为40%、总建筑密度为50%、住宅建筑净密度为80%;该用地现已成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该居住区的住宅用地包括(  )。

    A、住宅基地占地
    B、住宅绿地
    C、宅间小路
    D、住宅配套设施用地

    答案:A,B,C
    解析:
    居住区用地包括:①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③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 第7题:

    在居住区住宅规划布置中,老年人住宅宜靠近( )。(2009年真题)

    A.停车场
    B.城市道路
    C.相关服务设施
    D.市政公用设施
    E.公共绿地

    答案:C,E
    解析:
    老年人住宅宜靠近相关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 第8题:

    城市居住区用地中约占50%的用地项目是:( )

    A.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B.住宅用地
    C.道路用地
    D.公共绿地

    答案:B
    解析:

  • 第9题:

    下列有关居住区用地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公共绿地四项Ⅱ.居住区内的服务生产性建筑基地及其专用场地不参加居住区用地的平衡Ⅲ.道路用地含通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通路、区级道路、小广场、泊车场Ⅳ.住宅用地所占比重最大,一般为45%(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答案:A
    解析:
    服务生产性建筑基地及其专用场地属于《居住区规范》附表A.0.1中的其他用地,不必参加用地平衡。Ⅲ选项中小广场、泊车场不计入道路用地,Ⅳ选项中住宅用地所占比例分别为:居住区50%~60%,小区55%~65%,组团70%~80%。

  • 第10题:

    构成居住区的基本要素有( )

    A.住宅
    B.道路
    C.公共服务设施
    D.绿地
    E.人

    答案:A,B,C,D
    解析:
    居住区是一个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等四类基本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和内部用地平衡关系的、有层次特征的城市基本居住单元。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置与否视具体情况而定

    B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C

    老年人居住建筑宜靠近相关服务设施

    D

    老年人居住建筑宜靠近公共绿地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在居住区住宅规划布置中,老年人住宅宜靠近(  )。
    A

    停车场

    B

    城市道路

    C

    相关服务设施

    D

    市政公用设施

    E

    公共绿地


    正确答案: C,A
    解析:

  • 第13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居住用地内建筑应包括( )两部分。

    A.高级住宅和普通住宅
    B.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C.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
    D.私人住宅和公共住宅

    答案:B
    解析:
    居住区居住用地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在居住区规划用地内的其他建筑的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 第14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区用地面积不包括( )。

    A.住宅用地
    B.配套设施用地
    C.城市道路用地
    D.生产绿地

    答案:D
    解析:
    生产绿地——公共绿地
    A.0.2居住街坊内绿地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的屋顶绿地可计入绿地。
    2当绿地边界与城市道路临接时,应算至道路红线;当与居住街坊附属道路临接时,应算至路面边缘;当与建筑物临接时,应算至距房屋墙脚1.0m处;当与围墙、院墙临接时,应算至墙脚。
    3当集中绿地与城市道路临接时,应算至道路红线;当与居住街坊附属道路临接时,应算至距路面边缘1.0m处;当与建筑物临接时,应算至距房屋墙脚1.5m处。

  • 第15题:

    居住区住宅的规划布置中,住宅布置应主要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的是( )建筑气候区。

    A.Ⅲ、Ⅳ
    B.I、Ⅱ、Ⅵ
    C.I、Ⅱ、Ⅶ
    D.Ⅱ、Ⅵ

    答案:A
    解析:
    在Ⅰ、Ⅱ、Ⅵ、Ⅶ建筑气候区,住宅布置主要应有利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在Ⅲ、Ⅳ建筑气候区,住宅布置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在丘陵和山区,住宅布置除考虑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外,还应重视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地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

  • 第16题:

    居住区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其中,(  )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A、住宅用地
    B、道路用地
    C、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D、公共绿地

    答案:A
    解析:
    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B项,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C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D项,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 第17题:

    根据居住区住宅的规划布置,在Ⅲ、Ⅳ建筑气候区,住宅布置主要应考虑(  )。

    A.住宅宜靠近相关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B.地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
    C.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
    D.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参见第16题解析。

  • 第18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拟在某城市近郊区开发建造一居住区,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居住区用地的中高层住宅比例为40%、总建筑密度为50%、住宅建筑净密度为80%;该用地现已成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该居住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人。

    A.0.5
    B.1.0
    C.1.5
    D.2.0

    答案:C
    解析:
    衡量居住区内绿地状况的指标,主要有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其中,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组团绿地不少于0.5m2/人,小区绿地(含组团) 不少于1m2/人,居住区绿地(含小区和组团)不少于1.5m2/人。

  • 第19题:

    居住区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其中,(  )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A.住宅用地
    B.道路用地
    C.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D.公共绿地

    答案:A
    解析:
    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B项,道路用地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C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D项,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

  • 第20题:

    在确定住宅用地界线时,下列哪项原则是正确的?( )

    A.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
    B.宅前宅后小路属公共绿地
    C.与公共服务设施相邻时,以道路红线为界
    D.当公共服务设施在住宅建筑底层时,将其底层及周围用地计入住宅用地

    答案:A
    解析:
    确定住宅用地界范围的确定,以居住区内部道路红线为界,宅前宅后小路属住宅用地。

  • 第21题:

    在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的规划设计中,下列哪条与用地经济没有密切关系?( )

    A.住宅层数
    B.住宅进深
    C.住宅长度
    D.平面系数(K)

    答案:D
    解析:
    与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比较密切的几个因素:①住宅层数与经济性;②住宅进深;③住宅长度;④住宅层高。

  • 第22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关于住宅的布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
    • B、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
    • C、老年人居住建筑宜靠近相关采光通风良好的地块
    • D、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外,尚应重视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地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
    • E、在Ⅰ、Ⅱ、Ⅵ、Ⅶ建筑气候区,主要应利用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在Ⅲ、Ⅳ建筑气候区,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入室的要求

    正确答案:A,B,D,E

  • 第23题:

    多选题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关于住宅的布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选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段布置住宅,其布置应合理紧凑

    B

    面街布置的住宅,其出入口应避免直接开向城市道路和居住区级道路

    C

    老年人居住建筑宜靠近相关采光通风良好的地块

    D

    在丘陵和山区,除考虑住宅布置与主导风向的关系外,尚应重视因地形变化而产生的地方风对住宅建筑防寒、保温或自然通风的影响

    E

    在Ⅰ、Ⅱ、Ⅵ、Ⅶ建筑气候区,主要应利用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在Ⅲ、Ⅳ建筑气候区,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入室的要求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