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背离个人、他人或社会愿望所表现的行为。
第6题:
()行为是指个体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如:烦恼,哭泣等,并试图通过语言或行动使他人消除消极情绪状态,变得高兴起来的亲社会行为。
第7题:
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
第8题:
态度的内化是指()。
第9题:
第10题:
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
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
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
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
第11题:
暗示
模仿
感染
社会促进
第12题:
公共产品
外部效应
不完全竞争采集者退散
收入分配不公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社会学习理论?()
第17题: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
第18题:
存在消费的外部经济时,他人或社会会从中受益。
第19题:
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第20题:
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者私人收益与社会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关键是指某个人或者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这是市场失灵表现中的( )。
第21题:
社会学习又称观察学习
人和环境都是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行为是个体的活动,与环境无关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
第22题:
外部性
内部性
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
第23题:
违法行为
外部性
违纪行为
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