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甲向乙借款10万元。同年10月,乙要求甲在2008年l0月1日前还款,甲同意。后甲未按期还款。2008年11月1日,甲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一年,乙未同意。因甲迟迟未还款,乙拟提起诉讼。本案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 )。A.39722B.39723C.39753D.39754

题目

2007年5月,甲向乙借款10万元。同年10月,乙要求甲在2008年l0月1日前还款,甲同意。后甲未按期还款。2008年11月1日,甲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一年,乙未同意。因甲迟迟未还款,乙拟提起诉讼。本案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 )。

A.39722

B.39723

C.39753

D.39754


相似考题
更多“2007年5月,甲向乙借款10万元。同年10月,乙要求甲在2008年l0月1日前还款,甲同意。后甲未按期还款。20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向乙借款5万,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分别找丙,丁,戊,己,下列不构成保证的是()。

    A.丙在借据上签署“保证人丙”

    B.丁向乙出具字据“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本人愿代还3万元”

    C.戊向乙出具字据“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负责”

    D.己向乙出具字据“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以某处私房抵债


    参考答案:D

  • 第2题:

    甲向乙借款20万元,期限2年,年利率10%,双方就提前还款未作约定。1年后甲经济好转,想提前还款,但不知能否还以及应还多少,便向律师请教,四位律师说法各异,正确的是:

    A.甲不能提前还款,因为双方对此没有约定

    B.如果乙同意,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24 万元

    C.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22万元

    D.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24万元


    正确答案:C
    [考点] 自然人间约定利息时的提前还款
    [答案及解析] C。《合同法》第208条规定:
    “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依据此条,甲可以提前还款,且还款的数额应是本金20万元加上1年的利息即200000×10%=20000元,共计22万元。故本题选C项。

  • 第3题:

    甲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于2010年6月9日偿还。到2010年11月20日,甲尚未偿 还。乙将对甲的10万元债权转让于丙,债权转让通知于2010年12月30日到达甲。2012年 6月10日,丙向甲主张W万元的债权,丙拒绝。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有权柜绝向丙还款,因为乙转让债权未经甲的同意
    B.甲无权拒绝向丙还款,因为丙和甲是连带债权人
    C.甲有权拒绝向丙还款,因为丙对甲的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
    D.甲无权拒绝向丙还款,因为丙对甲的债权尚未超过诉讼时效


    答案:D
    解析:
    《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 生效力。债权转让不需经过债务人的同意,只需通知债务人即可。因此,A项错误。在债权转让的情况下,原 债权人退出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再是债权人。本题中,己将自己的债权转让与丙,丙取代乙的债权人地 位,乙不再是债权人,因此,B项错误。《诉讼时效规定》第19条规定,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 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中断。本题中,乙将债权转让于丙的通知于2010年12月30日到达甲。因此,诉 讼时效从此时开始计算。2012年6月10日,诉讼时效尚未经过,因此,C项错误,D项正确。

  • 第4题:

    2007年5月,甲向乙借款10万元。同年10月,乙要求甲在2008年10月1目前还款,甲同意。后甲未按期还款。2008年11月1日,甲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一年,乙未同意。因甲迟迟未还款,乙拟提起诉讼。本案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

    A.2008年10月1日
    B.2008年10月2日
    C.2008年11月1目
    D.2008年11月2曰

    答案:D
    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6条规定,义务人作出请求延期履行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在本题中,甲于2008年11月1日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一年,所以这里可视为甲同意履行义务的一种表示,诉讼时效发生中断。又由于《民法通则》第154条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所以甲请求乙将还款期延长1年,诉讼时效中断。因此应当从2008年11月2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 第5题:

    甲向乙借款5万元,由丙书面承诺在甲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丙承担一般保证责任,借款到期后,甲虽有钱仍想赖账,乙天天找甲催款未果,遂要求丙履行保证责任还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丙应当履行保证责任,先代甲还款5万元后,再向甲追债
    B.丙目前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C.丙应当履行保证责任,与乙共同向甲追款,追款未果给乙还款5万元
    D.丙应当履行保证责任,代甲还款5万元

    答案:B
    解析: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 第6题:

    甲向乙借款5万元,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找到友人丙,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本人某处私房就归乙了”,并未构成保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公民甲与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5万元,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期限。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借款合同自乙向甲提供借款时生效
    • B、乙有权随时要求甲返还借款
    • C、乙可以要求甲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 D、经乙催告,甲仍不还款,乙有权主张逾期利息

    正确答案:A,B,D

  • 第8题:

    甲向乙借款10万元,借款期为1年。半年后,乙出国深造,3年后回来,向甲要求还款。甲还了款。后甲听朋友说,该借款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期间,遂要求乙返还。乙不返还,甲诉至法院,对甲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

    • A、不予支持
    • B、予以支持
    • C、不予受理
    • D、支持一半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甲公司为开发新项目,急需资金。2000年3月12日,向乙公司借钱15万元。双方谈妥,乙公司借给甲公司15万元,借期6个月,月息为银行贷款利息的1.5倍,至同年9月12日本息一起付清,甲公司为乙公司出具了借据。 甲公司因新项目开发不顺利,未盈利,到了9月12日无法偿还欠乙公司的借款。某日,乙公司向甲公司催促还款无果,但得到一信息,某单位曾向甲公司借款20万元,现已到还款期,某单位正准备还款,但甲公司让某单位不用还款。 于是,乙公司向法院起诉,请求甲公司以某单位的还款来偿还债务,甲公司辩称该债权已放弃,无法清偿债务。乙公司是否可以行使代位权?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乙公司可以行使代位权。
    根据《合同法》第73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享有代位权,在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到期债权,危及债权人的权利时,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实现自己的债权。乙公司可以直接向某单位行使代位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欠乙5000元,甲欲让丙代其还款,但乙不同意,应由甲自己还款

    B

    甲欠乙5000元,无力偿还,丙同意代甲还款但后来反悔,乙依然可以要求甲还款

    C

    甲欠乙5000元,到期无力偿还,乙得知丙欠甲5000元劳动报酬,乙有权要求丙偿还甲欠其的5000元

    D

    甲向乙借款5000元,约定无息,一年后返还。一年期满,甲未如约还款,乙于借款发生18个月后,有权要求甲归还本金和6个月的利息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A、B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解释一》第十二条规定,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本题中的劳动报酬属于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C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参考答案选C。

  • 第11题:

    问答题
    甲公司为开发新项目,急需资金。2000年3月12日,向乙公司借钱15万元。双方谈妥,乙公司借给甲公司15万元,借期6个月,月息为银行贷款利息的1.5倍,至同年9月12日本息一起付清,甲公司为乙公司出具了借据。甲公司因新项目开发不顺利,未盈利,到了9月12日无法偿还欠乙公司的借款。某日,乙公司向甲公司催促还款无果,但得到一信息,某单位曾向甲公司借款20万元,现已到还款期,某单位正准备还款,但甲公司让某单位不用还款。于是,乙公司向法院起诉,请求甲公司以某单位的还款来偿还债务,甲公司辩称该债权已放弃,无法清偿债务。 乙公司是否可针对甲公司的行为行使撤销权?为什么

    正确答案: 乙公司可行使撤销权。请求法院撤销甲公司的放弃债权行为。债权人对于自己享有的债权,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行使或者放弃。但是,当该债权人另外又系其他债权人的债务人时,如果他放弃债权的行为使他的债权人的权利无法实现时,他的债权人享有依法救济的权利。本案中,甲公司放弃对某单位享有的债权,表面上是处分自己的权益,但实际上却损害了乙公司的债权,依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乙公司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甲公司放弃债权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甲于1998年9月10日向乙借款1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1年后,甲没有还款,但表示将在一个月内还清款项,乙表示应允。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乙请求甲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至2001年9月10日届满

    B

    乙请求甲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至2001年10月10日届满

    C

    甲在一个月内还款的表示引起时效期间的中断

    D

    甲在一个月内还款的表示引起时效期间的延长

    E

    甲在一个月内还款的表示引起时效期间的中止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8万元,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日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借款合同自乙向甲提出借款时生效

    B、乙有权随时要求甲返还借款

    C、乙可以要求甲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D、经乙催告,甲仍不还款,乙有权主张逾期利息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2003年8月10日,甲向朋友乙借款2万元,并保证2004年12月30日前还款。到预定日期后,甲没有还款。乙出于信任甲,也没有马上找甲索要欠款。2006年4月5日,乙请求甲归还借款,但甲说现在无力归还,请求宽限3个月,并保证于2006三7月5日前还款付息。2006F7月5日,甲没有还款付息。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至( )届满。

    A.2004年12月30

    B.38574

    C.38812

    D.39634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甲向乙借款5万元,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分别找到友人丙、丁、戊、己,他们各自作出以下表示,其中哪些构成保证?

    A:丙在甲向乙出具的借据上签署“保证人丙”
    B:丁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本人愿代还3万元”
    C:戊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负责”
    D:己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以某处私房抵债”

    答案:A,B,C
    解析:
    【考点】保证的设立【详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第2款规定:“主合同中虽然没有保证条款,但是,保证人在主合同上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者盖章的,保证合同成立。”据此,A选项构成保证。《担保法》第6条规定:“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B和C选项中,丁和戊均向债权人乙出具字据表示,若甲不向乙还款,愿意代为偿还或负责,该行为符合设立保证的目的和形式,均应构成保证。保证人应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责任。因此D选项中己表示仅以某处私房抵债不符合保证责任的要求,D选项不构成保证。

  • 第16题:

    2016年1月10日,甲向乙借款10万元,5月20日,乙向丙借款10万元,6月5日,乙丙约定,乙将其对甲的债权转让给丙,双方在6月6日签订了转让合同。但没有通知甲,8月7日,甲向丙还款,乙告诉甲其已经将债权转让给了丙。第二天,丙跑去甲家,要求甲偿还债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仍需要向丙偿还债务
    B.甲向乙偿还债务的行为无效
    C.甲无需向丙偿还债务
    D.乙丙转让债权时没有经过甲同意,其转让行为无效

    答案:C
    解析:
    债权让与只需要通知债务人即可,不需要债务人同意。本题中,乙丙之间转让债权,没有通知甲,其中转让行为对甲不产生法律效力,甲不负有向丙偿还债务的义务,其向乙偿还债务的行为是有效的。

  • 第17题:

    甲向乙借款5万,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分别找丙,丁,戊,己,下列不构成保证的是()。

    • A、丙在借据上签署“保证人丙”
    • B、丁向乙出具字据“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本人愿代还3万元”
    • C、戊向乙出具字据“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负责”
    • D、己向乙出具字据“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以某处私房抵债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甲向乙借款40万元,期限2年,年利率10%,双方就提前还款未作约定。1年后甲经济好转,想提前还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不能提前还款,因为双方对此没有约定
    • B、如果乙同意,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48万元
    • C、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44万元
    • D、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48万无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甲于1998年9月10日向乙借款1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1年后,甲没有还款,但表示将在一个月内还清款项,乙表示应允。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乙请求甲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至2001年9月10日届满
    • B、乙请求甲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至2001年10月10日届满
    • C、甲在一个月内还款的表示引起时效期间的中断
    • D、甲在一个月内还款的表示引起时效期间的延长
    • E、甲在一个月内还款的表示引起时效期间的中止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问答题
    甲公司为开发新项目,急需资金。2000年3月12日,向乙公司借钱15万元。双方谈妥,乙公司借给甲公司15万元,借期6个月,月息为银行贷款利息的1.5倍,至同年9月12日本息一起付清,甲公司为乙公司出具了借据。甲公司因新项目开发不顺利,未盈利,到了9月12日无法偿还欠乙公司的借款。某日,乙公司向甲公司催促还款无果,但得到一信息,某单位曾向甲公司借款20万元,现已到还款期,某单位正准备还款,但甲公司让某单位不用还款。于是,乙公司向法院起诉,请求甲公司以某单位的还款来偿还债务,甲公司辩称该债权已放弃,无法清偿债务。 甲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为什么

    正确答案: 甲公司的行为已构成违约。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系自愿订立,无违法内容,又有书面借据,是合法有效的。甲公司系债务人,负有按期清偿本息的义务;乙公司为债权人,享有按期收回本金、收取利息的权利。甲公司因新项目开发不顺利,不能如约履行清偿义务,构成违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公民甲与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5万元,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期限。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借款合同自乙向甲提供借款时生效

    B

    乙有权随时要求甲返还借款

    C

    乙可以要求甲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D

    经乙催告,甲仍不还款,乙有权主张逾期利息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甲向乙借款40万元,期限2年,年利率10%,双方就提前还款未作约定。1年后甲经济好转,想提前还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不能提前还款,因为双方对此没有约定

    B

    如果乙同意,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48万元

    C

    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44万元

    D

    甲可以提前还款,应还48万无


    正确答案: B
    解析: 对于合同的提前履行,只要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应当接受,对于借款合同而言。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应视为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应当接受。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时间计算利息。本题中,甲向乙价款40万元,利息为10%,甲提前1年还款,乙应当接受,其利息计算应按1年计算,利息额为4万元。本利相加为44万元。

  • 第23题:

    问答题
    甲公司于2001年10月5日与某行签订一借款合同,乙公司作为担保方在借款合同上签章。合同约定甲公司的还款日期为2002年2月5日,到期未还由乙公司对借款本金500万元承担连带责任,但未明确约定保证期间。2001年12月1日,甲公司与某行经协商将还款期延至2002年4月5日,并通知了乙公司,乙公司对此未置可否。2002年5月1日,某行因甲公司未按期还款而首次要求乙公司代为偿还借款本息。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以下问题。 某行向乙公司主张权利的期间截止什么日期?理由是?

    正确答案: 保证期间截止2002年8月5日。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虽然甲公司与某行经协商将还款期延至2002年4月5日,但未经以公司书面同意。根据《担保法》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作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期间为原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