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用正楷字将“国泰民安 繁荣昌盛”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略
已知学生关系S(学生,姓名,班级,课程名称,成绩),学号由入学年份、专业编号和班内编号组成。则其候选关键字是( )。
A.(学号,姓名)
B.(学号,课程名称)
C.(姓名,成绩)
D.(学号,班级)
已知学生关系S(学号、姓名、班级、课程名称、成绩),学号由入学年份、系别、专业编号和班内编号组成。则其侯选关键字是( )。
A.(学号、姓名)
B.(学号、课程名称)
C.(姓名、成绩)
D.(学号、班级)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 2~5 题使用如下的班级表和学生表。 班级表 班级号 班级名称 班级人数
200301 03计算机一班 55
200302 03计算机二班 48
200303 03计算机三班 50
学生表 班级号 学号 姓名 性别 籍贯
200301 1001 王伟 男 北京
200301 1002 刘红 女 上海
200301 1003 李林 女 北京
200302 2001 张清 女 上海
200302 2002 刘雷 男 上海
第2题:有如下SQL语句:SELECT班级名称,姓名,性别FROM班级表,学生表;WHERE班级表.班级号=学生表.班级号;AND籍贯=”上海”AND性别=”女”;ORDER BY班级名称DESC执行该语句后,查询结果中共有几条记录,且第一条记录的学生姓名是 ( )
A.1 李林
B.2 张清
C.2 刘红
D.3 张清
该SQL语句是查找每个班中籍贯为上海的女生记录,查询结果按班级名称降序排列,要求显示该生的班级名称、姓名和性别。
A.班级关系的“班级号”
B.学生关系的“姓名”
C.学生关系的“学号”
D.学生关系的“班级号”
第 页共10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姓名:班级:成绩: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字词书写.请用楷书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二、现代文阅读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曾卓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 光误认为是霜。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 的期待。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 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进行,黎明即将到 来。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用了 “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 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 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 “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 “偏爱”一词表明了什么?.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曾卓对鲁藜的这几句诗采用 了什么方法进行了评论?.曾卓认为鲁藜诗中的“我感觉到”有怎样的内涵?看采茶戏赖世春采茶戏,顾名思义,当然与茶有关,由茶而生。明朝时期,在我盛产名茶的家乡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故俗称“茶灯戏” “灯子戏”。又因它的角色过去一 般是由三人(两旦一丑或生旦丑)组成,故又称“三脚戏”“三角班”。至二十世纪中叶,才统称为“采茶戏”。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曲采用的就是赣南采茶戏旋律。农闲时节一到,采茶戏便到了。每逢演出村里便张灯结彩,里里外外洋溢着一种喜庆的气氛,不亚于过大年。 没等太阳落山,放牛娃就早早地吆喝着牛回家,一走到村口,便破着稚嫩的嗓门大叫:“看三角班啰”喊声刚 息,另一处又响起同样的欢呼声:“噢一一噢看戏! ”大人们在这时候也叼着烟 ,预备收工了。孩子们最早从饭桌上出来,袋子还鼓鼓的,装满米彳果、番薯干等小食品。他们各自扯着父亲的衣襟,催促着上路。翻过一座幽暗的山冈,走过几段湿漉的田展,依稀地听见了喇叭、小鼓的声音。接着,看见一团红红的火光,夹杂着大人、小孩的各种喊声,那便是戏台了。戏台很简陋:在一块平地上,用几根木桩搭起,上面铺上十多块木板。戏台下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大人们早已坐好,只有小孩子不老实,老在旁边钻来钻去,惹得大人们一声又一声地叫唤着。戏开场了,上演的是鹤妹子。一些曲目大人、小孩都非常熟悉,例如补皮鞋钓 挖笋上广东等。稍能懂事的孩子开口就会唱:“阿哥上广东呀,表妹妹。” “正月里,花里花朵开。”所以,只要合上的喇叭、 二胡、小鼓、笛子、土琵琶、钱一响,全场的人都能跟着调子哼起来。半场戏下来,大人们还在有滋有味地看着。小孩子不行了:瞌睡虫飞来了。他们伏在大人的腿上,呼着均匀的鼻息。斗转星移,日月更替,有着 400多年历史的采茶戏 在赣南地区这块土地上已是生根发芽了,代代相传,几乎是家喻户晓。2010年5月,国务院公布首批 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赣南采茶戏榜上有名。如今,春节或农闲时,放眼赣南各个乡村,到处可见一个个采茶戏班。他们走着矮子步,甩着长水袖,唱着采茶调,替乡村百姓驱除劳累烦恼,送去笑声和欢乐,鲜活着山村的日日夜夜。.读完上文,请给“采荼戏”下个定义。.从第二至四段中概括出采茶戏的特点。.精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作者将看戏途中所经过的山冈、田展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2)采茶戏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什么?请结合这一段文字进行分析。.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一)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二)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 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日:“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 其无往! ”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 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 服其德。(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王欲舍所携人舍:舍弃B.本所以疑 疑:犹豫C.芬阴呼歆 阴:暗中D.念单车远行 念:挂念.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2)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译文:.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四、句子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6)陈涉太息曰:“嗟乎! !” (司马迁陈涉世家)
要求:
(1)仅屏蔽来自200.117.112.0网络的FTP数据信息;
(2)仅屏蔽来自192.168.11.12主机对Internet的FTP数据信息请求。
请填写完整相关信息,将(1)~(4)处的正确信息填写在相应位置。
已知学生关系S(学生、姓名、班级、课程名称、成绩),学号由入学年份、系别、专业编号和班内编号组成。则其侯选关键字是( )。
A.(学号、姓名)
B.(学号、课程名称)
C.(姓名、成绩)
D.(学号、班级)
已知学生关系S(学号、姓名、班级、课程名称、成绩),学号山入学年份、系别、专业编号和班内编号组成。则其侯选关键字是( )。
A.(学号、姓名)
B.(学号、课程名称)
C.(姓名、成绩)
D.(学号、班级)
【题目描述】
第 1 题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参考答案分析】:
【题目描述】
第 1 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1.(1)目前我国在拆迁方面出现了哪些问题,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不超过200字。(10分)
(2)野蛮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请根据资料分析野蛮拆迁屡屡出现的原因。不超过300字。(10分)
2.请对在拆迁中如何保障群众的利益,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200字左右。(20分)
3.现有的拆迁制度为什么必须要修改,如何进行修改?谈一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4.仔细阅读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思想深刻,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