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攻克要塞教育中心在部署计算机网络时采用了一款硬件防火墙,该防火墙带有三个以太网络接口,其网络拓扑如图3-1所示。【问题1】(8分)
防火墙包过滤规则的默认策略为拒绝,表3-1给出防火墙的包过滤规则配置。若要求内部所有主机能使用IE浏览器访问外部IP地址202.117.118.23的Web服务器,为表中(1)~(4)空缺处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1)备选答案:A.允许 B.拒绝(2)备选答案:A.192.168.1.0/24 B.211.156.169.6/30 C.202.117.118.23/24(3)备选答案:A.TCP B.UDP C.ICMP(4)备选答案:A.E3E2 B.E1E3 C.E1E2【问题2】(6分)
内部网络经由防火墙采用NAT方式与外部网络通信,表3-2中(5)~(7)空缺处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5) 备选答案:A.192.168.1.0/24 B.anyC.202.117.118.23/24(6)备选答案: A.E1 B.E2 C.E3(7)备选答案: A.192.168.1.1 B.210.156.169.6C.211.156.169.6【问题3】(2分)
图3-1中 (8)适合设置为DMZ区。(8)备选答案:A.区域A B.区域B C.区域C【问题4】(4分)防火墙上的配置信息如图3-2所示。要求启动HTTP代理服务,通过HTTP缓存提高浏览速度,代理服务端口为3128,要使主机PC1使用HTTP代理服务,其中“地址”栏中的内容应填写为 (9) ,“端口”栏中内容应填写为 (10) 。【问题5】(4分)
NAT和HTTP代理分别工作在 (11) 和 (12) 。(11)备选答案:A.网络层 B.应用层 C.服务层(12)备选答案:A.网络层 B.应用层 C.服务层答案:解析:【问题1】由于防火墙包过滤规则的默认策略为拒绝,因此就需要对每个允许的网络通信操作配置一条策略为“允许”的访问规则,即(1)应该选择答案A(允许)。根据题意,要使“内部所有主机能使用IE浏览器访问外部IP地址202.117.118.23的Web服务器”,并设置好了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其中内部所有主机显然是指区域C中的所有主机,因此是192.168.1.0网络,即(2)应该选择答案A(192.168.1.0/24);而访问Web服务器将使用HTTP协议,HTTP协议是基于TCP的,因此(3)应该选择答案A(TCP),而方向的源端显然是E1,而根据目标IP地址可知,它应该位于区域A,因此目标端应该是E2,因此(4)应该选择答案C(E1àE2)。【问题2】根据题意,内部网络(即192.168.1.0/24网络)经由防火墙采用NAT方式与外部网络通信。因此在访问任何外部主机时都需要进行NAT转换,即(5)应该选择B(any);而NAT转换都是在与外部连接的端口上进行的,即E2,因此(6)应该选择B;这一转换显然是将源IP地址替换成防火墙E2端口的IP地址,因此(7)应该选择C,即211.156.169.6。【问题3】DMZ网络通常较小,处于Internet和内部网络之间,一般情况下,配置成使用Internet和内部网络系统对其访问会受限制的系统,例如堡垒主机、信息服务器、Modem组以及其他公用服务器。而对于图3-1所示的网络而言,区域A显然是Internet网络,区域C是内部网络,因此适合设置为DMZ区的就是区域B。【问题4】对于代理服务器设置而言,IP地址就是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在本例中就是防火墙的IP地址,即192.168.1.1,而其端口号就是题意指定的代理服务端口3128。【问题5】NAT,网络地址转换,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自定义的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合法IP地址。在网络内部,各计算机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讯。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讯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比如: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P地址)进行通信。NAT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两种:一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了解自己的网络结构和内部网络地址;二是从IP地址资源角度考虑,当内部网络人数太多时,可以通过NAT实现多台共用一个合法IP访问Internet。在图3-1中展现了静态NAT的工作原理,从中不难看出它是对IP包进行操作,因此是工作在网络层。而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就是代理网络用户去获取网络信息。形象地说:它是网络信息的中转站。代理服务器能够让没有公网IP地址的电脑使用其代理功能高速、安全地访问互联网资源。当代理服务器客户端发出一个对外的资源访问请求时,该请求先被代理服务器识别并由代理服务器代为向外请求资源。由于一般代理服务器拥有较大的带宽、较高的性能,并且能够智能地缓存已浏览或未浏览的网站内容,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客户端通过代理服务器能够更快速地访问网络资源。从上面的描述中也不难发现,它是工作在应用层的。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攻克要塞教育中心在部署计算机网络时采用了一款硬件防火墙,该防火墙带有三个以太网络接口,其网络拓扑如图3-1所示。【问题1】(8分)
防火墙包过滤规则的默认策略为拒绝,表3-1给出防火墙的包过滤规则配置。若要求内部所有主机能使用IE浏览器访问外部IP地址202.117.118.23的Web服务器,为表中(1)~(4)空缺处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1)备选答案:A.允许 B.拒绝(2)备选答案:A.192.168.1.0/24 B.211.156.169.6/30 C.202.117.118.23/24(3)备选答案:A.TCP B.UDP C.ICMP(4)备选答案:A.E3E2 B.E1E3 C.E1E2【问题2】(6分)
内部网络经由防火墙采用NAT方式与外部网络通信,表3-2中(5)~(7)空缺处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5) 备选答案:A.192.168.1.0/24 B.anyC.202.117.118.23/24(6)备选答案: A.E1 B.E2 C.E3(7)备选答案: A.192.168.1.1 B.210.156.169.6C.211.156.169.6【问题3】(2分)
图3-1中 (8)适合设置为DMZ区。(8)备选答案:A.区域A B.区域B C.区域C【问题4】(4分)防火墙上的配置信息如图3-2所示。要求启动HTTP代理服务,通过HTTP缓存提高浏览速度,代理服务端口为3128,要使主机PC1使用HTTP代理服务,其中“地址”栏中的内容应填写为 (9) ,“端口”栏中内容应填写为 (10) 。【问题5】(4分)
NAT和HTTP代理分别工作在 (11) 和 (12) 。(11)备选答案:A.网络层 B.应用层 C.服务层(12)备选答案:A.网络层 B.应用层 C.服务层答案:解析:【问题1】由于防火墙包过滤规则的默认策略为拒绝,因此就需要对每个允许的网络通信操作配置一条策略为“允许”的访问规则,即(1)应该选择答案A(允许)。根据题意,要使“内部所有主机能使用IE浏览器访问外部IP地址202.117.118.23的Web服务器”,并设置好了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其中内部所有主机显然是指区域C中的所有主机,因此是192.168.1.0网络,即(2)应该选择答案A(192.168.1.0/24);而访问Web服务器将使用HTTP协议,HTTP协议是基于TCP的,因此(3)应该选择答案A(TCP),而方向的源端显然是E1,而根据目标IP地址可知,它应该位于区域A,因此目标端应该是E2,因此(4)应该选择答案C(E1àE2)。【问题2】根据题意,内部网络(即192.168.1.0/24网络)经由防火墙采用NAT方式与外部网络通信。因此在访问任何外部主机时都需要进行NAT转换,即(5)应该选择B(any);而NAT转换都是在与外部连接的端口上进行的,即E2,因此(6)应该选择B;这一转换显然是将源IP地址替换成防火墙E2端口的IP地址,因此(7)应该选择C,即211.156.169.6。【问题3】DMZ网络通常较小,处于Internet和内部网络之间,一般情况下,配置成使用Internet和内部网络系统对其访问会受限制的系统,例如堡垒主机、信息服务器、Modem组以及其他公用服务器。而对于图3-1所示的网络而言,区域A显然是Internet网络,区域C是内部网络,因此适合设置为DMZ区的就是区域B。【问题4】对于代理服务器设置而言,IP地址就是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在本例中就是防火墙的IP地址,即192.168.1.1,而其端口号就是题意指定的代理服务端口3128。【问题5】NAT,网络地址转换,就是指在一个网络内部,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自定义的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申请合法IP地址。在网络内部,各计算机间通过内部的IP地址进行通讯。而当内部的计算机要与外部internet网络进行通讯时,具有NAT功能的设备(比如:路由器)负责将其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即经过申请的IP地址)进行通信。NAT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两种:一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不想让外部网络用户了解自己的网络结构和内部网络地址;二是从IP地址资源角度考虑,当内部网络人数太多时,可以通过NAT实现多台共用一个合法IP访问Internet。在图3-1中展现了静态NAT的工作原理,从中不难看出它是对IP包进行操作,因此是工作在网络层。而代理服务器的功能就是代理网络用户去获取网络信息。形象地说:它是网络信息的中转站。代理服务器能够让没有公网IP地址的电脑使用其代理功能高速、安全地访问互联网资源。当代理服务器客户端发出一个对外的资源访问请求时,该请求先被代理服务器识别并由代理服务器代为向外请求资源。由于一般代理服务器拥有较大的带宽、较高的性能,并且能够智能地缓存已浏览或未浏览的网站内容,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客户端通过代理服务器能够更快速地访问网络资源。从上面的描述中也不难发现,它是工作在应用层的。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5,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说明】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在部署计算机网络时采用了一款硬件防火墙,该防火墙带有三个以太网络接口,其网络拓扑如图3-1所示。防火墙包过滤规则的默认策略为拒绝,表3-1给出防火墙的包过滤规则配置。若要。求内部所有主机能使用Ⅲ浏览器访问外部IP地址202.117.118.23的Web服务器,为表中(1)~(4)空缺处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1)备选答案:A.允许 B.拒绝(2)备选答案:A.192.168.1.0/24 B.211.156.169.6/30 C.202.117.118.23/24(3)备选答案:A.TCP B.UDP C.ICMP(4)备选答案:A.E3→E2 B.E1→E3 C E1→E2正确答案:(1)A (2)A (3)A (4)C(1)A (2)A (3)A (4)C 解析:由于防火墙包过滤规则的默认策略为拒绝,因此就需要对每个允许的网络通信操作配置一条策略为“允许”的访问规则,即(1)应该选择答案A(允许)。 根据题意,要使“内部所有主机能使用Ⅲ浏览器访问外部IP地址202.117.118.23的Web服务器”,并设置好了目的地址和目的端口。其中内部所有主机显然是指区域C中的所有主机,因此是192.168.1.0网络,即(2)应该选择答案A(192.168.1.0/24):而访问Web服务器将使用HTTP协议,HTTP协议是基于TCP的,因此(3)应该选择答案A(TCP),而方向的源端显然是E1,而根据目标IP地址可知,它应该位于区域A,因此目标端应该是E2,因此(4)应该选择答案C(E1→E2)。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汉语拼音(j q x)”(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材料二:“百分数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材料三:“1et’s ta1k about the past”(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汉语拼音(j q x)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j、q、x与i、u组成的音节。 2.知道j、q、x与#组成音节时,#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分清b、d、P、q四个声母。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u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分清b、d、p、q四个声母。 三、教学准备 图、卡片、四个半圆和竖、吸铁石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新的声母,是哪三个? (回答后,板书三个声母,齐读) 2.谁会在四线格里写出这三个声母? (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点评谁写得好,好在哪里) (二)学习j、q、x与i、u组成的音节 1.与i相拼 (1)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字母小故事,小朋友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最仔细,好吗?(以课本剧的形式,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指导他们进行表演)一天,j、q、x这三个小伙伴一起在森林里玩游戏(三个小朋友戴着头饰出场,并一起玩耍),i看见了(一个小朋友戴着i的头饰),说:“你们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三个小伙伴同意了,于是他们就一起玩。 你们看(j、q、x一起和i握着手),j和i、q和i、x和j都成了好朋友,谁能来拼拼? (2)同学们踊跃发言,读ji、qi、xi。 2.与#相拼 (1)老师接着故事往下说。他们正玩得高兴呢,u过来了(一个小朋友戴着u的头饰),说:“喂,我也要玩!”j、q、x这三个小伙伴看了看u,说:“我们不和没礼貌的孩子玩。”过了一会儿,#过来了(一个小朋友胸13有个u字,戴着一副墨镜),他摘掉墨镜,说:“你们好,我是#,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j、q、x都笑着说:“好啊,我们一起玩吧。”j、q、x和#一起手拉着手,玩起了游戏。 (2)故事讲完了,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声母j、q、x能与#相拼,不能与u相拼。但是j、q、x与#相拼时,u要把两点去掉。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记住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留出时间让学生踊跃发言) 下面老师带领你们朗读一个顺口溜。u见了j、q、x,摘下墨镜敬个礼。 #见了j、q、x,头上两点要省去。j、q、x,三兄弟,见了#,把点去。 (4)拼读j一#—ju;q—#—qu;x—#—xu。 (三)区分b、d、P、q四个声母 1.我们刚刚学的q是由什么组成的?(半圆和一竖) 2.(教师拿出半圆和一竖,摆在黑板上)我把半圆放在竖的左上方,它就成了q。想想看,再把它们的位置变一变,你还能摆成什么? (教师请学生上去摆,并说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学生贴完了说给大家听,其余学生跟着读) 3.刚才小朋友摆、说、读得都不错,但老师给你一个字母,你能否很快认出它呢?下面老师来抽卡片,请小朋友看到字母就把儿歌背出来。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会了j、q、x与i、#相拼的音节,知道了u见了j、q、x,头上两点要省去,还分清了b、d、P、q四个声母。 2.巩固练习。j—()→ju;q—#→();x—#→()。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答案: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教学难点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式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多媒体辅助课件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二)导入设计1.情境营造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2.教学导语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三)教学结构1.发生的原因;2.爆发;3.重要战役;4.结果;5.《马关条约》。(四)师生互动1.发生的原因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点援: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2.爆发提问: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3.重要战役(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3)旅顺大屠杀承接上文: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4)威海卫溃败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4.结果提问: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5.《马关条约》指名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邻座讨论: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邻座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割三地”有什么危害?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点拨并屏幕显示: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剖析并屏幕显示:“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剖析并屏幕显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综述并屏幕显示: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小结:《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五)教学总结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风筝”(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8和9的组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材料三:“1et’s read”(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8和9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1~9的数字卡片、圆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复习。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 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和9,了解8和9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聪去河边钓鱼,他们一共钓了8条鱼,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 是,爸爸让小聪把鱼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想知道小聪可能会怎样分装这些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8的分解与组成。(揭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请你拿出8个圆片代表8条鱼,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2.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 3.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补充。 4.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并板书8的组成与分解图。 5.引导学生讨论快速记忆8的组成的办法。 (1)师:我们怎样记8的组成最简便?你发现了什么小窍门? (2)同桌讨论8的分解规律及自己的记忆方法,互相说一说数的组成(可以用提问的形式)。 ①按顺序记。 ②看一个,记两个。 6.拍手游戏。 同桌合拍8下,并相应说出8的组成,如: 生1:我拍1。 生2:我拍7。 生1、2: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7.合作学习9的组成。 (1)如果把鱼再增加一条,你又会分吗?像刚才8的组成一样,动手摆9的组成,边摆边说,并把它记录下来。 (2)汇报9的组成,板书并找规律记忆。 (3)拍手游戏:同桌合拍9下,并相应说出9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游戏。师生举数字卡片合对9的组成,如: 师举1,生举8,师生说: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 2.做几道练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感想?你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了8和9的组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凡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材料二:“秒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材料三:“How many?”(PEP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凡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插叙的反衬作用,以及对比写法和含蓄结尾对突出中心的作用。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本及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上网收集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地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讨论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第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让学生出示预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视频等) 2.出示课文朗读录音,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第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九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课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做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体会到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7.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小摄影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材料三:“我和动物交朋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正方形纸、活动角、直尺、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 第1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作适时的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度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1.活动一: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师: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学生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意图: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小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先要定顶点。再从顶点引两边。边长短,角不变。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域法以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汉语拼音(j q x)”(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材料二:“百分数的认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材料三:“1et’s ta1k about the past”(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汉语拼音(j q x)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j、q、x与i、u组成的音节。 2.知道j、q、x与#组成音节时,#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3.分清b、d、P、q四个声母。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u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分清b、d、p、q四个声母。 三、教学准备 图、卡片、四个半圆和竖、吸铁石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新的声母,是哪三个? (回答后,板书三个声母,齐读) 2.谁会在四线格里写出这三个声母? (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点评谁写得好,好在哪里) (二)学习j、q、x与i、u组成的音节 1.与i相拼 (1)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字母小故事,小朋友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最仔细,好吗?(以课本剧的形式,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指导他们进行表演)一天,j、q、x这三个小伙伴一起在森林里玩游戏(三个小朋友戴着头饰出场,并一起玩耍),i看见了(一个小朋友戴着i的头饰),说:“你们好,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三个小伙伴同意了,于是他们就一起玩。 你们看(j、q、x一起和i握着手),j和i、q和i、x和j都成了好朋友,谁能来拼拼? (2)同学们踊跃发言,读ji、qi、xi。 2.与#相拼 (1)老师接着故事往下说。他们正玩得高兴呢,u过来了(一个小朋友戴着u的头饰),说:“喂,我也要玩!”j、q、x这三个小伙伴看了看u,说:“我们不和没礼貌的孩子玩。”过了一会儿,#过来了(一个小朋友胸13有个u字,戴着一副墨镜),他摘掉墨镜,说:“你们好,我是#,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j、q、x都笑着说:“好啊,我们一起玩吧。”j、q、x和#一起手拉着手,玩起了游戏。 (2)故事讲完了,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声母j、q、x能与#相拼,不能与u相拼。但是j、q、x与#相拼时,u要把两点去掉。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记住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留出时间让学生踊跃发言) 下面老师带领你们朗读一个顺口溜。u见了j、q、x,摘下墨镜敬个礼。 #见了j、q、x,头上两点要省去。j、q、x,三兄弟,见了#,把点去。 (4)拼读j一#—ju;q—#—qu;x—#—xu。 (三)区分b、d、P、q四个声母 1.我们刚刚学的q是由什么组成的?(半圆和一竖) 2.(教师拿出半圆和一竖,摆在黑板上)我把半圆放在竖的左上方,它就成了q。想想看,再把它们的位置变一变,你还能摆成什么? (教师请学生上去摆,并说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学生贴完了说给大家听,其余学生跟着读) 3.刚才小朋友摆、说、读得都不错,但老师给你一个字母,你能否很快认出它呢?下面老师来抽卡片,请小朋友看到字母就把儿歌背出来。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学会了j、q、x与i、#相拼的音节,知道了u见了j、q、x,头上两点要省去,还分清了b、d、P、q四个声母。 2.巩固练习。j—()→ju;q—#→();x—#→()。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一:“古诗两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材料二:“认识人民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材料三:“电和我们的生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请根据以上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正确答案: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涵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民币的兑换关系以及简单的计算。 2.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课本上那三幅图画都发生了什么啊? 生1:买东西。 生2:存钱。 师:是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师:你们能列举出人民币都有哪些吗? 生1:1角、5角。 生2:1元、5元。 生3:10元、20元、50元、100元。 生4:1分、5分。 师:很好,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5:有硬币和纸币。 师:太好了,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些人民币吧。 (打开幻灯机出示各种人民币,对学生进行提问) (三)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师:好了,如果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的话,我们会怎样来给它们划分啊? 生:按元、角、分。 师:好的,那么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四)体验生活实际应用 师:不错。我们在课堂上来表演一个小的游戏好吗? 生:好。 (一个学生把准备好的“商品”摆放在桌子上,用一些卡片代表人民币,一个学生扮演销售员,另一个学生扮演买东西的人,分别进行演示)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用它可以购买东西,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解决困难。我们要合理地使用零花钱,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课堂练习 1.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2.填一填 3元=()角 50角=()元 8元=()角 70角=()元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