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社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社鼠文言文翻译 社鼠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行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性,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说明 社鼠:藏身于土地庙内的老鼠。社,社庙,俗称土地庙。涂:把彩粉或油漆抹在木质建筑材料的表面上,用来装饰或防虫蛀。案据:安定。案,通安。据,也是安的意思。这里暗含包庇之意。腹而有之:心腹亲近仆人。 阅读训练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通,意思是 2.指出下列句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 景公问于晏子曰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 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 内则蔽善恶于君上 外则卖权重于百姓 4治国何患?即,是个句,译文是。 5这篇短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6治理国家的心腹大患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 1案通安,安定,这里暗含包庇之意。 2介词,向。 介词,对 3内,名词作状语,在宫廷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宫廷外。 4治国患何? 宾语前置 治理国家忧虑的是什么? 5比方论证 6国之社鼠以人主为爱护伞,不但可以逍遥法外,而且仍可以以办国事为幌子,假公济私,欺上压下,排斥异己,打击贤良。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治国忧虑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忧虑的是社鼠。齐景公说:为什么?晏子说:社庙为木质结构,上面都涂上了装饰的颜料和防虫柱的油漆,老鼠往往凭借这些东西得以藏身。假如用烟火熏烧它们,就担忧烧坏社庙的木质建材,假如用水淹灌它们,就担忧浸坏了建筑物上的油彩,这些老鼠之所以没有被人们除掉,就是由于有社庙作为庇护所的原因。国家也有这类老鼠,君主的亲信们就是。在宫廷内对君主掩盖是非真相,在宫廷外对百姓滥用职权。不除掉这类人,国家就混乱;要杀掉他们,却往往被君主包庇下来,反而成为亲信。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翻译: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翻译: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翻译: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其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赋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这段文字中“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句表现出作者的治国观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