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第1题:
晏子为臣进谏言,很注重策略,在这一故事中,晏子运用归谬的方法使齐景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结果不支解并释放了圉人。你能从齐景公的角度解释不杀圉人并释放圉人的原因吗?请简述原因。(2分)
第2题:
“驸马”最初是指:()
第3题:
试析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第4题:
在康有为的()中,他设计了“公养、公教(或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第5题:
晏子所进谏的君主是()
第6题:
试析康有为“公养”、“公教”思想。
第7题:
所养者非所,所用者非所养。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
第15题:
朱元璋设立的收养孤贫残疾者的机构是()
第16题:
简析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第17题:
翻译: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第18题: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第19题:
第20题:
法家
儒家
道家
阴阳五行家
第21题:
齐景公
齐宣公
齐襄公
齐哀公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公济院
福利院
养济院
济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