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电子阅读是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下面的()不属于电子阅读能力
A.多媒体阅读能力
B.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
C.线性文本阅读能力
D.基于网络和资源库的检索式阅读能力
C.线性文本阅读能力
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谐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D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B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C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有盛唐的气象。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国的网络直播兴起于2005年,到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截至2018年,我国直播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4.5亿人,即超过一半的中国网民都玩过直播。庞大的市场规模,导致主播群体良莠不齐。为了吸引眼球,一些主播无所不用其极,出格的直播行为一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这说明网络直播活动和网络主播的行为亟须规范。为此,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基础管理。无论是从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气朗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网络主播长远利益的角度,对网络主播进行教育培训都十分必要。黄轩婷呼吁更多直播平台加入对主播的培训中,通过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式为行业孵化赋能,早日把网络主播变成能出状元的“第361行”。(摘编自韩业庭网络主播能否成为“第361行”)材料二:网络直播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拿来直播。为何网络直播乱象屡禁不止?新时代如何利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弘扬网络直播正能量,是当前亟须正视和解决的新问题。网络直播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普通大众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这些优势,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近年来,“直播+教育”“直播+公益”“直播+扶贫”“直播+非遗”等模式也日臻成熟,网络直播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善用“四力”,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已在学界业界达成共识。做好了前三力的建设,公信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使网络直播不仅有流量,还有受众的信任。同时公信力也会与其他三力产生合力,发、挥良性的综合效应,使网络直播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摘编自刘晓燕网络直播为何“猎奇”不止)材料三: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体现参与式文化的社会媒介,在传播资源盈余的时代,具有全民参与性、场景丰富性、场景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这些特征让网络直播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社会心理需要,因而吸引了大批用户。许多针对用户的调查报告显示,休闲娱乐是网民选择观看网络直播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使得适时和适当的休闲娱乐成为调节身心健康的必需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技术上为网络直播赋能。直播的便捷性和参与式互动,结合丰富多元的内容,为有休闲娱乐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直播的低门槛,、为几乎所有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传播信息的机会,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网络直播在创造了新的文化、提供了新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副产品”,比如消极的网络亚文化。低俗的网络亚文化在直播平台发展初期或许可以带来一定的流量,但短期的饮鸩止渴无法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规范化的核心对象是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一方面,直播平台应主动作为,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把关,加强对网络主播的引导、管理甚至线下培训,通过建立一定的协同和联动机制,如灰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严格规范主播的直播行为与内容;另一方面,直播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用技术手段减少不良直播内容的生存空间。(摘编自何祎金网络直播:要“颜值”更要价值)4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直播可为网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