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流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2分)
古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用“。”和“、”作为句子结束和句间停顿的标记,叫做“句读”。刻书附有句读,是从唐代开始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中考文言文断句类试题解题策略与模拟训练樊会莹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为“句读(d7u)”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话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O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浅易 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选材上,多选取课外文言语段,或截取其中 几句,或另选一段文字。题型上,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或选 择正确的一项,或要求用“/”直接划分。【真题再现】支招一:常借语感,疏通句意法一般情况下,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 的先决条件。疏通了句意,断句便迎刃而解;反之读不懂就断,想当 然地断,自然易断错。比如,借助出处,弄清文章的写作对象或内容; 通读全文,感知文章叙写的主要事件或方面;凭借语感,先断有把握 处,后突破难断处,逐层有序地解决。例1. (2022 湖北随州卷)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解析解答此题,可以运用疏通句意法,先初读文段,梳理主要信息,然后 根据句意进行划分。据文段出处,可知传记对象为王羲之;选文侧重 介绍其写作兰亭集序的背景。画线部分先述其爱好“服食养性”, 故有后文“不乐在京师“渡浙江“有终焉之志”。据此通意为:“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 此的志向。”此题关键是第一处只要断对了,后面便可依句意一一断 开。参考答案C支招二:利用语法,成分搭配法所谓语法断句法,就是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 来确定该如何断句。例如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宾语,作主语时应 在其前面断开,作宾语时在其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 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表时间、处所、范围 等状语提前强调的,后面也应断开。另外,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不可 断开。例2. (2022 湖北襄阳卷)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解析利用语法断句法,横线部分中名词有“天禧“真宗谏官等, 动词有“诏置“责等,而“六员为数量词,“其为代词。“天 禧”后缀“初,根据解释可知,表年号,作状语,后应断。“真宗 在前,应作主语;“谏官”在后,作宾语;“六员”应为定语后置,修 饰“谏官;“责为动词,作谓语,前省略了主语“真宗,而“其 职事”作“责的宾语。据此分析,断句为“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 六员/责其职事”。参考答案A支招三:依据虚词,前后定位法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文言虚词来停顿,也就是说, 虚词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如句首语气词“夫” “盖” “惟”“且夫” “若夫”等前面可断开;常用于句首的 相对独立的叹词“嗟夫“嗟乎” “呜呼”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句末语气词“也” “矣” “耶” “哉” “乎” “焉” “兮” “耳” “而已”等, 一般后面可断句。常用在句首的嗣联词“是故“于是“无 论,,“至若” “是以”“然则,,等前面大多可断开。常在句首的时间 词,如“顷之” “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例3. (2022 湖南郴州卷)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此牛发豆斑疮也
旧式墓碑的特点是文字一律( )
A.横排,而且用文言文
B.横排。不用文言文
C.竖排。而且用文言文
D.竖排。不用文言文
断句也称句读。“读”的读音为(),古人在文义已尽处断句为(),在文义未尽处断句为()。
文言文判断句有多少类型?它在表示方法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