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主串长为n,模式串长为m(m≤n),则在匹配失败的情况下,朴素匹配算法进行的无效位移次数为(30)。
A.m
B.n-m
C.n-m+1
D.n
●在字符串的模式匹配过程中,如果模式串的每个字符依次和主事中一个连续的字符序列相等,则称为匹配成功。如果不能在主串中找到与模式串相同的子串,则称为匹配失败。在布鲁特—福斯模式匹配算法(朴素的或基本的模式匹配)中,若主串和模式串的长度分别为n和m(且n远大于m),且恰好在主串末尾的m个字符处匹配成功,则在上述的模式匹配过程中,字符的比较次数最多为(57)。
(57) A. n*m
B. (n-m+1)*m
C. (n-m-1)*m
D. (n-m)*n
求字符串T在字符串S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操作称为()。
A、串的模式匹配
B、求子串
C、求串的长度
D、串的连接
设有两个串p和q,其中q是p的子串,求q在p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算法称为( )。
A、求子串
B、联接
C、模式匹配
D、求串长
设有两个串p和q,求q在p中首次出现位置的运算称为( )。
A.连接
B.模式匹配
C.求子串
D.求串长
李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殊性体现在:可以顺序存储 数据元素是一个字符 可以链式存储 数据元素可以是多个字符2( B )
李设有两个串 p 和 q,求 q 在 p 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的运算称作:连接 模式匹配 求子串 求串长( D )
李设串 s1=ABCDEFG,s2=PQRST ,函数 con(x,y)返回 x 和 y 串的连接串,subs(s, i, j)返回串 s 的从序号 i 开始的 j 个字符组成的子串,len(s)返回串 s 的长度,则 con(subs(s1, 2, len(s2), subs(s1, len(s2), 2)的结果串是:BCDEF BCDEFG BCPQRST BCDEFEF解:con(x,y)返回 x 和 y 串的连接串,即 con(x,y)ABCDEFGPQRST ;subs(s, i, j)返回串 s 的从序号 i 开始的 j 个字符组成的子串,则subs(s1, 2, len(s2)subs(s1, 2, 5)= BCDEF; subs(s1, len(s2), 2)subs(s1, 5, 2)= EF;所以 con(subs(s1, 2, len(s2), subs(s1, len(s2), 2)con( BCDEF, EF)之连接,即 BCDEFEF( A )
01 年计算机系考研题 假设有 60 行 70 列的二维数组 a160, 170以列序为主序顺序存储,其基地址为 10000,每个元素占 2 个存储单元,那么第 32 行第 58 列的元素 a32,58的存储地址为 。 (无第 0 行第 0 列元素)16902 16904 14454 答案 A, B, C 均不对答:此题与填空题第 8 小题相似。 (57 列60 行31 行)2 字节10000=16902( B )
设矩阵 A 是一个对称矩阵,为了节省存储,将其下三角部分(如下图所示)按行序存放在一维数组 B 1, n(n-1)/2 中,对下三角部分中任一元素 ai,j(ij), 在一维数组 B 中下标 k 的值是:i(i-1)/2+j-1 i(i-1)/2+j i(i+1)/2+j-1 i(i+1)/2+j
设主串长为n,模式串长为m(m≤n),则在匹配失败情况下,朴素匹配算法进行的无效位移次数为 ( )
A.m
B.n-m
C.n-m+1
D.n
求字符串T在字符串S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称为(42)。
A.串的模式匹配
B.求子串
C.求串的长度
D.串的连接
对串s和串t,为串t在串s中定位的运算称为( )。
A.判等
B.模式匹配
C.求串长
D.求子串
● 在字符串的模式匹配过程中,如果模式串的每个字符依次和主事中一个连续的字符序列相等,则称为匹配成功。如果不能在主串中找到与模式串相同的子串,则称为匹配失败。在布鲁特—福斯模式匹配算法(朴素的或基本的模式匹配)中,若主串和模式串的长度分别为n和m(且n远大于m),且恰好在主串末尾的m个字符处匹配成功,则在上述的模式匹配过程中,字符的比较次数最多为(57)。 A.n*m B.(n-m+1)*m C.(n-m-1)*m D.(n-m)*n
设有两个字符串p和q,求q在p中首次出现位置的运算称为( )。
A.连接
B.模式匹配
C.求子串
D.求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