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关于6度地震区的建筑物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下列正确的是( )。A.0.008 B.0.012 C.0.016 D.规范未规定

题目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关于6度地震区的建筑物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下列正确的是( )。

A.0.008
B.0.012
C.0.016
D.规范未规定

相似考题
更多“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关于6度地震区的建筑物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下列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14.某楼层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Umax=12.1mm,最小弹性层间位移△Umin=6.5mm,质量中心的弹性层间位移为△U9.5mm,该楼层层高为7.0m,试问,在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变形验算时,该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75
    B.0.95
    C.1.10
    D.1.3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公式(5.5.1),取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最大层间位移计算。
    该楼层弹性层间位移角为:

  • 第2题:

    按照我国现行地震区划图,下列关于地震基本烈度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我国地震基本烈度最小为Ⅵ度
    B.地震基本烈度代表的是一般场地土条件下的破坏程度
    C.未来50年内达到或超过基本烈度的概率为10%
    D.基本烈度是一般建筑物应达到的地震设防烈度

    答案:A
    解析: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我国地震基本烈度有Ⅰ~Ⅻ度的。20世纪90年代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的烈度和2001年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参数,其风险水平都是: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土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即达到和超过图上烈度值或参数的概率为10%。我国城市抗震防灾的设防区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及Ⅵ度以上的地区。

  • 第3题: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

    假定,各楼层的地震剪力和楼层的侧向刚度如表3所示,试问,当仅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时,本建筑物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楼顶总位移Δ(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4
    B.18
    C.22
    D.26

    答案:C
    解析:
    楼层的侧向刚度一般采用楼层剪力标准值与层间位移的比值计算,据此可根据楼层刚度和楼层剪力计算出楼层的层间位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4.3条条文说明图4规定,各楼层的层间位移计算公式为:δi=Vi/Ki。
    则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楼顶总位移:

  • 第4题: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
    假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分析,由计算得知,某层框架中柱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轴力标准值如表6-2所示。

    试问,该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时,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最大轴压力标准值N(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000
    B.12000
    C.11000
    D.9000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位移分析,由计算得知,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某楼层竖向构件层间最大水平位移△u如表6-1所示。

    试问,该楼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要求的扭转位移比最大值为下列何项数值?(  )

    A.1.2
    B.1.4
    C.1.5
    D.1.6

    答案:D
    解析:

  • 第6题:

    某A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各楼层层高4.0m,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大于0.85。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位移分析,由计算得知,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某楼层竖向构件层间最大水平位移△u如题19表所示。

    试问,该楼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要求的扭转位移比最大值为下列何项数值?(  )

    A.1.2
    B.1.4
    C.1.5
    D.1.6

    答案:D
    解析:

  • 第7题: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6度区建筑物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下列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0.006~0.008
    B.0.012~0.016
    C.0.024~0.032
    D.0.048~0.064

    答案:A
    解析:

  • 第8题:

    底部剪力法中关于附加地震作用的计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结构都需要考虑附加地震作用
    • B、附加地震作用均匀分配到结构各层
    • C、附加地震作用应加到该突出建筑上
    • D、计算剪力时,附加地震作用往下传递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分集中,下列哪项符合规定?()

    • A、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腚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
    • B、各楼层每道剪力墙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超过该楼层总剪力的30%
    • C、各楼层每道剪力墙承受的水平剪力宜不超过该楼层总剪力的50%
    • D、各楼层每道剪力墙承受的地震楼层剪力,不超过该楼层总地震剪力的1/3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各地震区中哪些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A

    青藏地震区

    B

    华南地震区

    C

    台湾地震区

    D

    南海地震区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由(1)题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层弹性层间位移,现已知第8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0.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该框架结构在第8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p,8=(  )。
    A

    1/333

    B

    1/220

    C

    1/200

    D

    1/15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5.3条第1款规定,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排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本规范第5.5.4条的简化计算法。
    根据《抗规》第5.5.4条表5.5.4可知,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ηp=2.0(当ξy=0.4时的8层框架)。
    代入《抗规》式(5.5.4-1),可得弹塑性层间位移为:Δup,8=ηpΔue,8=2.0×6=12mm。
    根据《抗规》第5.5.5条式(5.5.5)规定,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θp,8=Δup,8/h=12/4000=1/333。

  • 第12题:

    单选题
    试问,在进行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承载力计算时,应满足以下何项地震作用要求?(  )提示:梁、柱腹板宽厚比均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弹性设计阶段的板件宽厚比限值。
    A

    按有效截面进行多遇地震下的验算

    B

    满足多遇地震下的要求

    C

    满足1.5倍多遇地震下的要求

    D

    满足2倍多遇地震下的要求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假定,该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且结构各层框架柱数量不变,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VO=8950kN (各层水平地震剪力均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的规定),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Vf,max=1060kN。试问,调整后首层框架总剪力标准值(kN),应取用下列何项数值?
    A 1790
    B 1590
    C 1390
    D 1060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第8.1.4条:0.2V0=0.2×8950KN=1790KN>1060KN=Vf,max
    V=1.5×Vf,max=1.5×1060KN=1590KN<1790KN
    经比较,取V=1590kN故选(B)。

  • 第14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作用效应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

    A.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
    B.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
    C.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D.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条文说明第5.2.1条规定,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应根据设防烈度选择适当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A项,根据条文说明第5.2.1条规定,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B项,根据条文说明第3.11.3条规定,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C项,根据第5.2.1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 第15题: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

    假定,该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8s,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楼层地震剪力、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楼层的侧向刚度见表。试问,水平地震剪力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要求的楼层为下列何项()


    A.所有楼层
    B.第1、2、3层
    C.第1、2层
    D.第1层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表5.2.5,抗震设防烈度8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查表5.2.5得: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为0.032。
    根据第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各层的地震剪力系数λ,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λ如题解表所示:



    由表可知,第1层、第2层均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

  • 第16题:



    某2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某层层高3.5m,楼板自外围竖向构件外挑,多遇水平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楼层平面位移如图1-27所示。该层层间位移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值,见表1-2;整体分析时采用刚性楼盖假定,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 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见表1-3。试问,该楼层扭转位移比控制值验算时,其扭转位移比应取下列哪组数值?

    (A) 1.25
    (B) 1.28
    (C) 1.31
    (D) 1.36


    答案:B
    解析:
    (B) 解答:根据《高规》第3.4.5条及条文说明:扭转位移比计算时,楼层的位移可取“规定水平力”计算,“规定水平力”一般可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并考虑偶然偏心。扭转位移比计算时无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要求。层间位移取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最小层间位移。
    楼层平均层间位移,根据《抗规》第3.4.3条条文说明,应取两端竖向构件最大、最 位移的平均值,不能取楼层所有竖向构件层间位移的平均值,以免由于竖向构件不均匀布置可能造成的偏差。因此,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取:3.4mm,最小值为1.9mm。
    楼层平均层间位移取:(3.4+1.9)+2=2. 65mm 楼层位移比:3.4+2.65 =1.28,故选(B)。

  • 第17题:

    题1~4: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600k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0.118。试问,当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相同时,多遇地震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标准值M(kN * 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4000 (B)67000 (C)75000 (D)85000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某2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某层层高3.5m,楼板自外围竖向构件外挑,多遇水平地震标准值作用下,楼层平面位移如图6-10所示。该层层间位移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值,见表6-4;整体分析时采用刚性楼盖假定,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见表6-5。试问,该楼层扭转位移比控制值验算时,其扭转位移比应取下列哪组数值?(  )

    △uA——同一侧楼层角点(挑板)处最大层间位移;
    △uB——同一侧楼层角点处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
    △uC——同一侧楼层角点(挑板)处最小层间位移;
    △uD——同一侧楼层角点处竖向构件最小层间位移;
    △uE——楼层所有竖向构件平均层间位移。

    A.1.25
    B.1.28
    C.1.31
    D.1.36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4.5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扭转位移比计算时,楼层的位移可取“规定水平力”计算,“规定水平力”一般可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力,并考虑偶然偏心。扭转位移比计算时元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要求。层间位移取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最小层间位移。
    楼层平均层间位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条文说明第3.4.3条规定,应取两端竖向构件最大、最小位移的平均值,不能取楼层所有竖向构件层间位移的平均值,以免由于竖向构件不均匀布置可能造成的偏差。
    因此,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取:3.4mm,最小值为1.9mm,楼层平均层间位移取:(3.4+1.9)/2=2.65mm,楼层位移比:3.4/2.65=1.28。

  • 第19题:

    关于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结构,在抗震区都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B、内力组合时,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可以同时考虑
    • C、大跨度结构和水平长悬臂结构均以竖向地震作用为主要地震作用
    • D、竖向地震作用取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在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下应分别满足抗震性能()的设防目标。


    正确答案:Ⅰ、Ⅱ、Ⅲ

  • 第21题:

    单选题
    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  )kN。
    A

    1500

    B

    1760

    C

    1920

    D

    24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式(8.1.4)规定,Vf≤0.2V0=0.2×8800=1760kN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则可得:1.5Vfmax=1.5×1600=2400kN;0.2V0=0.2×8800=1760kN。
    取较小值,则经调整后各楼层框架的剪力为1760kN。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结构,在抗震区都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B

    内力组合时,竖向地震作用和水平地震作用可以同时考虑

    C

    大跨度结构和水平长悬臂结构均以竖向地震作用为主要地震作用

    D

    竖向地震作用取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布置不宜过分集中,下列哪项符合规定?()
    A

    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腚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

    B

    各楼层每道剪力墙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超过该楼层总剪力的30%

    C

    各楼层每道剪力墙承受的水平剪力宜不超过该楼层总剪力的50%

    D

    各楼层每道剪力墙承受的地震楼层剪力,不超过该楼层总地震剪力的1/3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