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下列( )要求是错误的。A.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C.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 D.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题目
关于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下列( )要求是错误的。

A.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C.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
D.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下列( )要求是错误的。A.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C.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 D.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要求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
    B.较长的抗震墙宜设置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形成洞口,将一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C.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高不宜有突变
    D.抗震墙有较大洞口时,洞口宜上下对齐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9条。

  • 第2题: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构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B.沿全高墙厚均不应小于160mm,且均不小于层高的1/20
    C.墙的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端柱组成的边框
    D.端柱的截面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抗震墙的厚度,有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

    A.1/15
    B.1/20
    C.1/35
    D.1/40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抗震墙的厚度。抗震墙的厚度,有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 第4题:

    关于板柱一抗震墙的结构布置,下列( )要求是错误的。

    A.房屋高度大于12m时,墙厚不应小于200mm
    B.房屋的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楼、电梯洞口周边宜设置边框梁
    C.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10倍
    D.房屋的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的设置中合理的是( )。Ⅰ.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抗震墙宜相连;Ⅱ.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Ⅲ.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Ⅳ.抗震墙宜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

    A.Ⅰ、Ⅱ
    B.Ⅰ、Ⅲ、Ⅳ
    C.Ⅰ、Ⅱ、Ⅲ
    D.Ⅰ、Ⅱ、Ⅲ、Ⅳ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8条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①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的抗震墙宜相连;②抗震墙宜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③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④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

  • 第6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下列哪一项要求是符合规范规定的?( )

    A.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
    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置构造柱
    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答案:C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5.1条。过渡层应在底部框架柱、混凝土墙或约束砌体墙的构造柱所对应处设置构造柱或芯柱。

  • 第7题:

    抗震设计时,框架-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的厚度是下列哪一个数值?( )

    A.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
    B.不应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
    C.不应小于250mm
    D.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下列哪一条规定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50mm
    B.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大于框支梁跨度的1/12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
    D.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11条规定,框支柱截面宽度,非抗震时不宜小于4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50mm;柱截面高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5,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2。第10.2.20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抗震设计时尚应按规范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第10.2.23条规定,框支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 第9题: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厚度(不含端柱或翼者)为何项()。

    • A、不宜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 B、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
    • C、不宜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
    • D、不宜小于层高的1/12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A

    抗震墙宜贯通房屋全高

    B

    楼梯间宜设置抗震墙,但不宜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

    C

    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400mm

    D

    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1.8条的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中;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300mm。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抗震墙厚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抗震设防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

    抗震设防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C

    抗震设防等级为三级时,不应小于140mm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D

    抗震设防等级为四级时,不应小于140mm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 第12题:

    单选题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厚度(不含端柱或翼者)为何项()。
    A

    不宜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B

    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

    C

    不宜小于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16

    D

    不宜小于层高的1/1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二级抗震墙,两端有翼墙或端柱时的墙板厚度,除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外,还不应小于( )mm。

    A.120
    B.140
    C.160
    D.200

    答案:C
    解析:

  • 第14题:

    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3倍时,应( )。

    A.按柱的要求设计,箍筋沿全高加密
    B.按柱的要求设计,箍筋在中部加密
    C.按梁的要求设计,箍筋沿全高加密
    D.按梁的要求设计,箍筋在中部加密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底部的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符合规范规定要求的是( )。

    A.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
    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构造柱
    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下列关于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和板柱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要求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抗震墙洞口要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100mm
    B.楼梯间宜设置抗震墙,但不宜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
    C.抗震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宜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
    D.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5条。

  • 第17题:

    下列关于结构抗震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支柱,计算柱轴压比时,考虑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轴力的影响,应分别乘以1.5.1.2的增大系数
    B.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C.剪力墙连梁端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可取2h和500mm中的较大值(此处h为连梁截面高度)
    D.铰接排架柱吊车梁区段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可取上柱根部以上300mm

    答案:B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11.7.14条第2款与第11.7.15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A项,根据第11.4.4条规定,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附加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计算轴压比时,可不考虑增大系数;C项,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也不一样;D项,根据第11.5.2条规定,箍筋加密区长度对吊车梁区段,取上柱根部至吊车梁顶面以上300mm。

  • 第18题:

    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关于抗震墙结构的墙厚,下列所述的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一般部位的墙厚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B.一般部位的墙厚不应小于160mm
    C.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不宜小于层高的1/16
    D.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当无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答案:A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4.1条。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 第19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厚度(不含无端柱或无翼墙者)是:( )

    A.不应小于14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25
    B.不宜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20
    C.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
    D.不宜小于层高的1/12

    答案:C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4.1条。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 第20题:

    抗震墙的两端有翼墙或端柱时,其墙板厚度(mm)对于一级抗震墙,除不应小于层高的1/20外,还不应小于下列何项要求?()

    • A、120
    • B、160
    • C、200
    • D、250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A

    1/20

    B

    1/25

    C

    1/15

    D

    1/3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厚度(不含无端柱或无翼墙者)是(  )。
    A

    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

    B

    不宜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20

    C

    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

    D

    不宜小于层高的1/12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4.1条的规定,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厚度(不含无端柱或无翼墙者)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下列哪一项要求是错误的?(  )
    A

    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B

    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

    C

    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

    D

    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端柱和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宜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5.1条的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时,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