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1)传染源肝片形吸虫病的传染来源为病畜和带虫者。通过它们的活动,将虫卵散布于自然界中。水和温度为虫卵发育的重要条件。已发育的含有毛蚴的虫卵,只有在光线作用下,才能从卵内孵出毛蚴,毛蚴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只有在水中才能生存,如找不到适宜的中间宿主,一般经过一昼夜的时间大部分可死亡。囊蚴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潮湿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相当久的感染能力。对干燥和阳光直射比较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因此,在气候适宜和中间宿主存在的情况下,夏秋季节,牛、羊放牧中极易感染肝片吸虫。
(2)传播途径经口感染。牛羊等动物因食入含囊蚴的饲草或饮水而获感染。
(3)易感宿主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主要为小土窝螺,另外,还有斯氏萝卜螺、狭萝卜螺等30多种椎实螺,片形吸虫的终末宿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于黄牛、奶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
(4)流行情况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对牛羊危害十分严重。在我国该病的分布,尤其是畜牧业发达的“三北”地区,如辽、吉、黑、内蒙、青海、新疆、宁夏、甘、陕等省区,深受其害。
更多“详述肝片形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鹿等反刍动物的()中而引起的一种吸虫病。

    A肝脏

    B肺脏

    C胆管

    D胆囊

    E脾脏


    参考答案:ACD

  • 第2题:

    详述华枝睾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参考答案:本病主要流行于东亚诸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老挝和我国等。国内分布极广,除青海、西藏和宁夏外,其余28个省、市、区均有报道。本病在我国流行的因素有:
    (1)宿主动物种类多华枝睾吸虫除主要寄生于人、犬、猫、猪外,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如狐、獾、貂、鼬、水獭、豹猫、小灵猫、鼠类、虎、海豹等均可感染。且常常感染率也高。
    (2)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域各地用人畜粪便直接施用于田间作肥料,有的地区在鱼塘边修建厕所,或将猪舍盖在鱼塘边,或用人、畜粪便作鱼饵,野生动物宿主四处排粪,这些都造成了虫卵入水,为中间宿主的感染创造了条件。
    (3)中间宿主种类多、分布广我国已报道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有3科6属9种,这些螺蛳生活于静水或缓流的水田、池塘、湖泊、小溪、沟渠、河流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淡水鱼、虾,种类多,分布广,我国各地普遍养殖的鲫鱼、鲤鱼、草鱼、青鱼、鲢鱼、鱅鱼、鳊鱼和分布广、数量多的一些野杂鱼,如麦穗鱼、鰟鮍、鲦鱼、棒花鱼等都是其第二中间宿主。
    (4)人和动物食生或半生的鱼虾用生的鱼虾喂犬、猫,或犬、猫自行在水边捞食鱼虾;猪散放吃到鱼虾,或用小鱼虾及其下脚喂猪;食鱼的动物,如鼬、獾、貂、野猫、狐狸等吃生鱼虾,这都造成了动物的感染。人的感染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食生鱼片、生鱼粥、生虾、鱼火锅或烧制鱼时未煮熟;儿童在河沟、池塘、稻田捕捉小鱼烧烤时未烧熟即食之;或捕鱼时用嘴衔鱼,或搬运、出售、捕捉鱼虾时囊蚴污染手而后送入口中。
    我国水域辽阔,养鱼事业发达,多种食用鱼和一些小杂鱼同赤豆螺、纹沼螺、长角涵螺生活在同一水域,这些地区如有感染华枝睾吸虫的人和动物,含虫卵的粪便污染了水域,人、畜吃生或半生的鱼虾,即会造成本病的流行。

  • 第3题:

    详述并殖吸虫的流行病学。


    参考答案:卫氏并殖吸虫是并殖吸虫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虫种,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均有报道。我国除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未见报道外,其余24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本虫存在。
    本虫的终末宿主种类多,除人和犬、猫、猪等家畜外,许多野生动物如狐狸、狼、貉、猞猁、虎、豹、狮、豹猫、大灵猫、果子狸等都可感染。
    我国已发现的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已达20多种,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淡水蟹约30余种,其次是蝲蛄,分布于东北,淡水虾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均分布于山间小溪中,野生动物宿主常在这些溪边饮水、猎取食物,排出的粪便污染水域。这些动物又常在水中捞食螃蟹、蝲蛄,又造成了这些动物的感染。这就形成了本病在这些动物之间的长期流行,因此本病具有自然疫源性。转续宿主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也是造成肉食类动物感染的重要因素。猫、犬、猪和人多因吃生或半生的螃蟹、蝲蛄而遭受感染。流行地区,生饮溪水也可引起感染,因为囊蚴可因蟹、蝲蛄的死亡破裂而进入水中。

  • 第4题:

    肝片形吸虫生殖系统中无()。


    参考答案:受精囊

  • 第5题:

    详述日本分体吸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参考答案:(1)易感宿主牛、羊、马、骡、驴、猪、狗、猫、免、鼠、獐、狐、豹等多种哺乳类动物接触疫水后,均可感染日本分体吸虫。由于保虫宿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从而加大了本病防治的难度。
    (2)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血吸虫毛蚴入侵钉螺,并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繁殖。钉螺多生长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阴暗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以腐败植物为食。血吸虫的分布与钉螺的分布基本一致
    (3)幼虫的抵抗力血吸虫卵在外界的抵抗力并不很强,0~3℃可活15d。12 ̄18℃可活7d;26 ̄33℃只活2d。尾蚴在水中有向上、向光、向清的习性,绝大多数浮于水面,并可受风浪和水流的影响漂向远处、岸边和下游水流缓慢的回流湾等处水面。尾蚴不耐高温,55℃以上0.5 ̄1min,全部死亡。
    (4)传播途径日本血吸虫的主要感染方式是经皮肤感染,也可通过口腔黏膜和胎盘感染。
    (5)感染季节一年中的每个月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但每年的4~10月既适于感染性钉螺逸放尾蚴,又有大批人群下水从事生产、防汛等活动,极易造成人畜感染,这就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
    (6)流行情况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3个省、市、自治区流行,尤其以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较为严重。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经济、文化、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社会制度、卫生状况等社会因素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