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答教育学的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有:(1)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3)系统论述了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第2题:

    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答案:
    解析:
    (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整体性。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仅整个身心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也是如此。例如,人的认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着,在前一阶段内准备好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每个阶段,心理的发展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由于受遗传、环境及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也可能不同。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④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的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如感知觉)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如思维、情感要在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也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教学的意义。①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②依据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③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成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的关系是很大的。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某种成熟程度,表明了它在客观上具备了在该方面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关键期是就成熟与教育的关系而言的,抓住关键期,就能使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 第3题:

    【简答题】简答 1. 简述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1)根系吸收矿质营养与吸收水分的关系:植物对水分和矿质的吸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即盐分溶于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并随水流进入根部的质外体,且矿质的吸收降低了细胞的渗透势,促进了植物的吸水;但两者的吸收比例和吸收机理不同:水分吸收主要以蒸腾作用引起的被动吸水为主,而矿质吸收则以消耗能量的主动吸收为主。另外两者的分配方向也不同,水分主要被分配到叶片,而矿质主要被分配到当时的生长中心。 (2)根系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性:首先表现在物种间的差异,如番茄吸收Ca、Mg多,而水稻吸收Si多。其次,对同一种盐的不同离子吸收的差异上。

  • 第4题:

    简述教育学的特点。


    答案: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这一学科有以下 特点: (1)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所以 与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不同。 (2) 教育学也不等于教育经验的汇编:虽然 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但它是从经验 (3)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 教育学内容。

  • 第5题:

    请简述教育学的特点。


    答案: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 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这一学科有以下特点: (1)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所以与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不同。 (2)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经验的汇编。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但它不是教育经验的汇编,而是要从经验中总结规律。 (3) 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 教育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