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在土壤高电阻率地区,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采用下列哪些方法? () (A)水平接地体局部包绝缘物,可采用50 ~80mm厚的沥青层 (B)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C)采用降阻剂 (D)换土

题目
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在土壤高电阻率地区,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采用下列哪些方法? ()
(A)水平接地体局部包绝缘物,可采用50 ~80mm厚的沥青层
(B)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C)采用降阻剂
(D)换土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C,D
解析:
依据:旧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第4.3.4条,新规范巳取消。
更多“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在土壤高电阻率地区,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采用下列哪些方法?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


    正确答案: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为达到规定的接地电阻值,应采取下列措施降低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1)置换土壤。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粘土、黑土或砂质粘土代替原电阻率较高的土壤。
    (2)深埋法。若地面表层土壤电阻率较高,而深处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可将接地体深埋在深处土壤中。
    (3)外引接地。若在电气设备的远处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土壤,可将接地体敷设在土壤电阻率较低处,用接地线引至电气设备。
    (4)人工处理。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加入煤渣、木炭、炭黑或炉灰等,可提高接地体周围土壤的电导率。同时将氯化钙、氯化钠(食盐)、硫酸铜或硫酸铁等溶液浸渍接地体周围的土壤,对降低土壤电阻率更为有效果。
    (5)冻土处理。对冻土采用人工处理仍达不到要求时,可将接地体埋在冻土层以下的土壤中,或用电加热法在接地体周围融化土壤。
    (6)降阻剂。采用几种化工物质,按一定的比例配成浆液,敷在接地体周围,即可达到降阻的目的。

  • 第2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正确答案:有效长度应符合附录三的规定;采用降阻剂

  • 第3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采用哪些施工方法降低接地电阻?


    正确答案: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一般比较大,为降低接地电阻,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外引接地法、接地体延长法、接地体深埋法、化学处理法和换土法等。

  • 第4题:

    在搞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宜采用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深埋法、外引接地法、换土法、采用降阻剂等。

  • 第5题: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装置接地电阻只能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场地,降低防直击雷冲击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 A、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 B、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 C、换土。
    • D、采用降阻剂。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按计算需要不作限制;
    • B、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 C、换土;
    • D、采用降阻剂。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填空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正确答案: 有效长度应符合附录三的规定,采用降阻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什么方法?(GB50057-1994(2000版)第4.3.4条)

    正确答案: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臵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臵,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GB50057-1994规范中附录三的规定。(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4)换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多支线外引、埋深至低土壤电阻率土层、使用降阻剂、换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A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B

    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C

    采用将阻剂

    D

    换土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按计算需要不作限制;

    B

    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C

    换土;

    D

    采用降阻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什么方法?(GB50057-1994(2000版)第4.3.4条)


    正确答案: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臵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臵,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GB50057-1994规范中附录三的规定。(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4)换土。

  • 第14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多支线外引、埋深至低土壤电阻率土层、使用降阻剂、换土。

  • 第15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场地,采用一些什么办法降低防直击雷冲击接地电阻?


    正确答案:①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②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③换土。
    ④采用降阻剂。

  • 第16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 A、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 B、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 C、采用将阻剂
    • D、换土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宜采用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深埋法,外引接地法,换土法,采用降阻剂等

  • 第18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什么方法?


    正确答案: 规范P26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下列方法之一:(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大于有效长度,即le=2ρ。(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4)换土。

  • 第19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宜采用的方法有( )。

    • A、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小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 B、接地体埋于较浅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 C、采用换土
    • D、采用降阻剂或换土

    正确答案:C,D

  • 第20题:

    问答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场地,采用一些什么办法降低防直击雷冲击接地电阻?

    正确答案: ①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②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③换土。
    ④采用降阻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宜采用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深埋法,外引接地法,换土法,采用降阻剂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装置接地电阻只能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宜采用什么方法?

    正确答案: 规范P26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下列方法之一:(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大于有效长度,即le=2ρ。(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4)换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场地,降低防直击雷冲击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A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B

    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C

    换土。

    D

    采用降阻剂。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