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A.较大值B.较小值C.平均值D.差值

题目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

A.较大值

B.较小值

C.平均值

D.差值


相似考题
更多“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 A.较大值B.较小值C.平均值D.差值”相关问题
  • 第1题:

    190mm厚小砌块砌体房屋在6度抗震设计时有关总高度限值的说法,( )正确。

    A.总高度限值由计算确定
    B.没有总高度限值
    C.总高度限值一般为长度值一半
    D.总高度限值有严格规定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
    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
    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
    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
    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10条规定,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②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房屋高度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房屋高度不大于24m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③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 第4题:

    高度不超过150m的一般剪力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为()

    • A、底部两层的高度
    • B、墙肢总高度的1/8
    • C、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
    • D、墙肢总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正确答案:C

  • 第5题: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的剪力墙结构。

    • A、20%
    • B、25%
    • C、30%
    • D、50%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 A、较大值
    • B、较小值
    • C、平均值
    • D、差值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否包含地下室?


    正确答案: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按《混凝土高规》第7.1.9条的规定计算,计算起点一般是室外地坪。地下一层一般可按加强部位设计,其边缘构件设计可与地上一层相同(即地上一层的边缘构件向下延伸一层)。若地下室多于一层,地下2层以下一般可按构造边缘构件要求设计;特殊情况(如地下室周边约束条件较差)需另行考虑。

  • 第8题:

    单选题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的剪力墙结构。
    A

    20%

    B

    25%

    C

    30%

    D

    5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高度不超过150m的一般剪力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为()
    A

    底部两层的高度

    B

    墙肢总高度的1/8

    C

    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

    D

    墙肢总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下列何项符合规定()
    A

    剪力墙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B

    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C

    不步于两层层高

    D

    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按高规抗震设计要求,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A

    1/6;

    B

    1/7;

    C

    1/8;

    D

    1/1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总高度二者的()。
    A

    较大值

    B

    较小值

    C

    平均值

    D

    差值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24m以上的抗震墙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指下列哪一种情况?( )

    A.底部二层
    B.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
    C.墙肢总高度的1/10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小值
    D.底部三层,且不大于15m

    答案:B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0条。

  • 第14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

    A.剪力墙墙肢宜尽量减小轴压比,以提高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
    B.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对梁截面高度与墙肢厚度之比小于2的楼面梁,可通过支座弯矩调幅实现梁端半刚接设计,减少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C.进行墙体稳定验算时,对翼缘截面高度小于截面厚度2倍的剪力墙,考虑翼墙的作用,但应满足整体稳定的要求
    D.剪力墙结构存在较多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时,只要墙肢厚度大于300mm,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该部分较短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可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答案:A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0条式(7.2.10-2)可知,轴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墙肢的受剪承载力,轴压比过小也不经济,应取适当的轴压比,A项不符合规程要求。
    根据第7.1.6条条文说明规定,当剪力墙与平面外方向的大梁连接时,会使墙肢平面外承受弯矩,当梁高大于约2倍墙厚时,刚性连接梁的梁端弯矩将使剪力墙平面外产生较大的弯矩,此时应当采取措施,以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安全,B项符合规程要求。
    根据附录D第D.0.4条规定,对剪力墙的翼缘截面高度小于截面厚度2倍的剪力墙,不按无翼墙考虑,验算墙体整体稳定,C项符合规程要求。
    根据第7.1.8条注1规定,墙肢厚度大于300mm时,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考虑,D项符合规程要求。

  • 第15题:

    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下列哪一条规定是不正确的?( )

    A.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450mm
    B.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大于框支梁跨度的1/12
    C.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
    D.转换层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11条规定,框支柱截面宽度,非抗震时不宜小于400mm;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50mm;柱截面高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5,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转换梁跨度的1/12。第10.2.20条规定,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抗震设计时尚应按规范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第10.2.23条规定,框支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

  • 第16题:

    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下列何项符合规定()

    • A、剪力墙高度的1/10,并不小于底层层高
    • B、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 C、不步于两层层高
    • D、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剪力墙结构设置底部加强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 A、侧向力作用下,墙肢的塑性铰一般会在结构底部一定高度范围内形成
    • B、剪力墙底部弯矩较大
    • C、剪力墙底部剪力较大
    • D、剪力墙底部轴力较大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按高规抗震设计要求,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

    • A、1/6;
    • B、1/7;
    • C、1/8;
    • D、1/10。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当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规定数值时,应布置()构件,其高度不应小于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的总高度。


    正确答案:约束边缘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A

    对竖向荷载沿平面均匀分布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平面中部

    B

    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各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乘以大于1.0的增大系数采用

    C

    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构成的某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7条第1款,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B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7条第1款,一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墙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应调整;D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3条第2款,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主张中,其中何项不够准确?()[2007年真题]
    A

    框架-剪力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B

    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的50%

    C

    抗震设计时,当抗震墙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D

    框架-核心筒结构中截面形状复杂的内筒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4条,当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大于或等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时,不需要调整,故错误;C项,根据《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13条条文说明,正确。说明:BD两项内容已被最新规范删除。

  • 第22题:

    填空题
    当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规定数值时,应布置()构件,其高度不应小于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的总高度。

    正确答案: 约束边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否包含地下室?

    正确答案: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按《混凝土高规》第7.1.9条的规定计算,计算起点一般是室外地坪。地下一层一般可按加强部位设计,其边缘构件设计可与地上一层相同(即地上一层的边缘构件向下延伸一层)。若地下室多于一层,地下2层以下一般可按构造边缘构件要求设计;特殊情况(如地下室周边约束条件较差)需另行考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