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毛诗大序》
B《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史记•屈原列传》
第3题: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 与元九书 》中,文章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强调的重点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目的。
第4题:
《诗大序》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是().
第5题: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中,文章中说:“诗者,根(),苗言,华声,实()。”强调的重点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
第6题:
以下哪句话不是《毛氏大序》中的表达?()
第7题:
《毛诗大序》
《报任安书》
《论衡•艺增》
《史记•屈原列传》
第8题: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杜牧
第9题:
第10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
略
第14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请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第15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语)这段文字说明了《毛诗大序》的哪些文学理论批评观点?
第16题:
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的是()
第17题:
“诗者、根情、苗言、花声,实义。”是()的诗歌定义。
第18题:
()要求诗歌能“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说:“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第19题: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缘情而绮糜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文从字顺”
“唯陈言之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