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表现在(??)A.轻重工业协调快速发展 B.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带动了农业的高速发展

题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表现在(??)

A.轻重工业协调快速发展
B.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C.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带动了农业的高速发展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点拨:本题考查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建设。应试解难:1928—1937年,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包括: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但是,苏联经济中轻工业发展缓慢,农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更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表现在(??)”相关问题
  • 第1题: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 )。

    A.新经济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工业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中“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可知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的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成为作者抨击的对象。A项是列宁时期的政策。B、C两项都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

  • 第2题: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苏联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B、它消除了苏联社会的专制与不公平现象
    • C、它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
    • D、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且存在着弊端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中心就是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 B、轻工业
    • C、服务业
    • D、金融业

    正确答案:A

  • 第4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斯大林模式
    • 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 A、对抗马歇尔计划
    • B、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 C、打破冷战僵局
    • D、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综述京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展状况。


    正确答案:从上世纪20年代到四年代中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京剧艺术所呈现的特色是流派众多,异彩纷呈。流派是文学艺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是它成熟的表现。京剧艺术经过百年的孕育发展,到30年代早已形成规模,每个行当都已有了各自的既定规范,在这些规范被掌握的前提下,有些人在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拥有了一批特定的剧目,并有一批固定的追随者(弟子和观众),于是便形成了表演的流派。实际上早在京剧形成的初期就已有流派形成了,如程长庚的徽派、余三胜的汉派、张二奎的奎派,他们都有各自的风格,也有各自的代表剧目;后来有谭鑫培的谭派、王瑶卿的王派等,只是当时没有这样的称呼罢了。
    京剧流派的大规模产生,是20年代末以后。当时生行中有余派、高(庆奎)派、言(菊朋)派、马(连良)派;旦行中有梅派、尚派、程派、荀派;净行中有金(少山)派、郝(寿臣)派、侯(喜瑞)派;武生中有杨(小楼)派、尚(和玉)派、盖(叫天)派;丑行中有萧(长华)派、叶(盛章)派等等。以后又有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虽然当时没有形成派,但也各具风格;又有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虽均属谭派,但各执一端,各有特色;净行中又出现“十净九裘”的裘盛戎和影响久远的袁世海,都是承前启后之人。在“海派”京剧出现了以激情刚烈为特色的老生派“麒派”,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老生表演风格。
    20至40年代的各派纷呈的状况,除了京剧的成熟与繁荣以外,各流派间(特别是同行当的不同派别)的竞争、交流,促进了京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 第8题:

    战后苏联“四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突出表现在()

    • A、农业
    • B、轻纺业
    • C、军事工业
    • D、金融业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苏联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

    它消除了苏联社会的专制与不公平现象

    C

    它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新

    D

    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且存在着弊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在工业领域取得了什么巨大成就?而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领域也存在着成功和失误,请写出工业发展中严重失误的一场运动。

    正确答案: 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或回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也可)。大跃进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A

    对抗马歇尔计划

    B

    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C

    打破冷战僵局

    D

    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思路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列举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发展经济的重要措施。


    答案:
    解析:
    (1)苏俄在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中自由发展,鼓励合作社;允许外国资本进入。 (2)推行斯大林模式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发展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在产品分配上实行统一调拨制。

  • 第14题:

    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正确的是()

    • A、以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
    • 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 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 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在工业领域取得了什么巨大成就?而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领域也存在着成功和失误,请写出工业发展中严重失误的一场运动。


    正确答案: 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或回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也可)。大跃进运动。

  • 第16题:

    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思路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 B、冷战格局的形成
    • C、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 D、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斯大林选集》)由此可见()

    • A、由于资金短缺致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陷入空前困境
    • B、当时的苏维埃政权正在为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努力
    • C、苏维埃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解决资金困难
    • D、苏联寻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以解决工业化的资金困难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3)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增强;(4)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6)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7)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8)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 第20题:

    多选题
    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正确的是()
    A

    以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

    B

    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C

    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D

    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战后苏联“四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突出表现在()
    A

    农业

    B

    轻纺业

    C

    军事工业

    D

    金融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俄罗斯著名学者布坚科认为:“根据现在的全部情况,是否应当这样说才是正确的:由于30年代末我国历史性建设新社会的特点,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据此,布坚科强调()
    A

    斯大林模式严重违背了苏联国情

    B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历史因素

    C

    高度集权是苏联社会主义的特点

    D

    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严重扭曲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