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2分)确立了怎样的政治经济体制?(1分)我国为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有何创新举措(政策)?(1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什么成就?(1分)

题目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2分)确立了怎样的政治经济体制?(1分)我国为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有何创新举措(政策)?(1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什么成就?(1分)


相似考题
更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解体的重要原因
    • 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解体承担重要责任
    •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该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正确答案:D

  • 第2题:

    斯大林去世后对苏联经济进行改革的第一个苏联领导人是()。

    • A、哥尔巴乔夫
    • B、勃列日涅夫
    • C、安德罗波夫
    • D、赫鲁晓夫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是()。

    • A、实现三大改造
    • B、推动中国经济建设
    • C、摆脱苏联模式影响
    • D、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
    • C、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正确答案:D

  • 第5题: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肯定计划经济体制的完美无瑕
    • B、否认苏联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
    • C、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的可取之处
    • D、坚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 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 C、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为什么基本照搬苏联经验?


    正确答案: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我国在1953年开始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限于当时的条件,许多方面主要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计划管理、金融、统计等方面,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经验,其主要原因在于: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遏制,而苏联则给新中国以援助和支持。
    (2)新中国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工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并且这种模式又适应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需要。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选择苏联模式,是难以避免的。

  • 第8题:

    单选题
    苏联的建立者和第一领导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莫洛托夫

    D

    李维诺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在前苏联推行所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布哈林

    D

    托洛斯基


    正确答案: B
    解析: 苏维埃是列宁,前苏联是斯大林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二战前期苏联集体安全计划。

    正确答案: 苏联集体安全计划主张用多国集体的力量去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行动,防止战争爆发。集体计划包括以下四个要点:
    ①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
    ②苏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
    ③苏联同意比利时、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或其中某些国家参加上述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④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资援助。
    苏联外交政策的这一重大转折,一方面在于防止出现由法西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结成的反苏大集团,另一方面在于扩大同苏联邻国所达成的安全体系,以增强阻止发生新战争的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

    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

    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

    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苏联战前最重要的一部宪法是()。
    A

    1918年苏俄宪法

    B

    1924年苏联宪法

    C

    1936年苏联宪法

    D

    1938年苏联宪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苏联战前最重要的一部宪法是()。

    • A、1918年苏俄宪法
    • B、1924年苏联宪法
    • C、1936年苏联宪法
    • D、1938年苏联宪法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二战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为中心。

    • A、亚洲
    • B、欧洲
    • C、美国
    • D、苏联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苏联的建立者和第一领导人是()

    • A、列宁
    • B、斯大林
    • C、莫洛托夫
    • D、李维诺夫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和()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和中国人民的力量,惟恐中国发生();与此相对应,苏联在对华政策中表现出了()。


    正确答案: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内战;民族利己主义

  • 第17题: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
    • 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简述二战前期苏联集体安全计划。


    正确答案:苏联集体安全计划主张用多国集体的力量去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行动,防止战争爆发。集体计划包括以下四个要点:
    ①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
    ②苏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
    ③苏联同意比利时、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或其中某些国家参加上述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④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资援助。
    苏联外交政策的这一重大转折,一方面在于防止出现由法西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结成的反苏大集团,另一方面在于扩大同苏联邻国所达成的安全体系,以增强阻止发生新战争的力量。

  • 第19题:

    填空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和()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和中国人民的力量,惟恐中国发生();与此相对应,苏联在对华政策中表现出了()。

    正确答案: 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内战,民族利己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在前苏联推行所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是 ( )
    A

    列宁

    B

    斯大林

    C

    布哈林

    D

    托洛茨基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和其他方面,主要学习 ( )
    A

    苏联

    B

    俄同

    C

    美国

    D

    德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为什么基本照搬苏联经验?

    正确答案: 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我国在1953年开始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限于当时的条件,许多方面主要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计划管理、金融、统计等方面,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经验,其主要原因在于: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遏制,而苏联则给新中国以援助和支持。
    (2)新中国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工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并且这种模式又适应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需要。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选择苏联模式,是难以避免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是()。
    A

    实现三大改造

    B

    推动中国经济建设

    C

    摆脱苏联模式影响

    D

    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