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和苏联都采取了一定的成就。二战前斯大林领导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2分)确立了怎样的政治经济体制?(1分)我国为解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有何创新举措(政策)?(1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什么成就?(1分)
第1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是()
第2题:
斯大林去世后对苏联经济进行改革的第一个苏联领导人是()。
第3题: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是()。
第4题: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第5题: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指出:“虽然苏联经济的落后和低效、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与无情也引人注目,但这些都不及苏联经济不受萧条影响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一时间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现,‘计划’和‘规划’成为政坛术语。”据此可知,该学者()
第6题: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第7题: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为什么基本照搬苏联经验?
第8题:
列宁
斯大林
莫洛托夫
李维诺夫
第9题:
列宁
斯大林
布哈林
托洛斯基
第10题:
第11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12题:
1918年苏俄宪法
1924年苏联宪法
1936年苏联宪法
1938年苏联宪法
第13题:
苏联战前最重要的一部宪法是()。
第14题:
二战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为中心。
第15题:
苏联的建立者和第一领导人是()
第16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和()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和中国人民的力量,惟恐中国发生();与此相对应,苏联在对华政策中表现出了()。
第17题:
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第18题:
简述二战前期苏联集体安全计划。
第19题:
第20题:
列宁
斯大林
布哈林
托洛茨基
第21题:
苏联
俄同
美国
德国
第22题:
第23题:
实现三大改造
推动中国经济建设
摆脱苏联模式影响
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