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试管中加热下列物质,其中能发生分解反应,并且反应完毕后,试管中有固态物质存在的是 (  )

题目
在试管中加热下列物质,其中能发生分解反应,并且反应完毕后,试管中有固态物质存在的是 (  )


相似考题

2.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甲烷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部分内容: 2.甲烷的取代反厘 【科学探究】 取两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各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如图3-3所示)。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片刻后,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问题1:你从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2:你所得到的信息中能获得什么结论? 室温下.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的氧化反应,,等知识. 要求: (1)回答材料二“科学探究,,中的问题1和问题2.(4分) (2)完成“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6分)?

更多“在试管中加热下列物质,其中能发生分解反应,并且反应完毕后,试管中有固态物质存在的是 (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使用试管加热时,管口应朝向自己,以便看清楚反应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下列实验所残留的物质可以用稀盐酸除掉的是()①氢气还原氧化铜后残留在试管上的红色物质;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附在试管壁上的白色物质;③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红裼色物质④稀硫酸溶液滴入盛有硝酸钡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白色物质⑤碳酸钠溶液滴入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白色物质

    •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关于硝酸下列哪些说法表示的是浓硝酸()

    • A、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在试管口变成红棕色
    • B、铁,铝在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 C、浓盐酸能放出酸性白雾,硝酸也能
    • D、硝酸能与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化胆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已知氨气通入水中后,其溶液呈碱性。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现象说明()

    • A、铵盐和碱的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
    • B、氨气比空气轻
    •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 D、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下列各组仪器中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 A、试管,集气瓶
    • B、蒸发皿,烧杯
    • C、烧杯,试管
    • D、试管,蒸发皿

    正确答案:B,C,D

  • 第6题: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的()

    • A、盛有受热物质的部位
    • B、中间部位
    • C、试管口处
    • D、近试管口长度1/4左右处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下列仪器中能加热的有()

    • A、量筒
    • B、烧杯
    • C、容量瓶
    • D、试管

    正确答案:B,D

  • 第8题:

    《中国药典》规定鉴别某药物的方法:取药物约10mg,置试管中,加水2ml溶解后,加氨制硝酸银试液1ml,即发生气泡与黑色浑浊,并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该反应又称为()

    • A、氧化还原反应
    • B、偶合反应
    • C、银镜反应
    • D、沉淀反应

    正确答案:C

  • 第9题:

    有毒区域是指存在或通过()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区域。

    • A、燃烧
    • B、化学反应
    • C、分解
    • D、化合反应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填空题
    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____.

    正确答案: 使固体受热均匀
    解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熔化时的规律,通常将放物体的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使物体能够受热均匀.

  • 第11题:

    单选题
    补体在试管内与抗原体复合物结合发生的反应称()。
    A

    血凝集反应

    B

    凝集抑制反应

    C

    试管凝集反应

    D

    补体结合反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管口应朝向自己,以便看清楚反应过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管口应朝向自己,以便看清楚反应过程。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B、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复分解反应
    •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 D、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为复分解反应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补体在试管内与抗原体复合物结合发生的反应称()。

    • A、血凝集反应
    • B、凝集抑制反应
    • C、试管凝集反应
    • D、补体结合反应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

    • A、盛有受热物质的部分
    • B、试管中间部分
    • C、试管口
    • D、近试管口长度1/4左右处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中的剩余固体共有几种?


    正确答案: 试管中的剩余固体共有三种

  • 第18题:

    下列哪种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易发生分解反应()。

    • A、CaCO3
    • B、SiO2
    • C、CuO
    • D、Fe2O3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物理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都发生变化,并伴随能的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在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能使物质加热、分解,不断产生()反应生成物。

    • A、高温
    • B、物理
    • C、低温
    • D、生物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

    B

    进行实验时,要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2的位置,再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中以便收集气体

    D

    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不能用手拿着酒精灯,要将酒精灯放在适宜的位置


    正确答案: A,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有毒区域是指存在或通过()能产生有毒物质的区域。
    A

    燃烧

    B

    化学反应

    C

    分解

    D

    化合反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