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试述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指出,任何社会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看,都可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再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情况是,在生产技术较低的条件下,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
(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也有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但总体上是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提出并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土地、矿产和水等资源的扩大消耗潜力已经基本耗尽,有些资源还出现过度消耗和透支现象。总之,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潜力已基本耗尽。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这就是当前我国应当采取的再生产实现方式。
(3)为了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作为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方法。第二,必须努力消除内涵发展的技术制约,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消除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体制障碍。要克服按照行政区划组织经济建设的一些弊端,逐步转向按照经济体系的内在层次结构来进行规划、布局和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和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社会范围内改进经济发展成果的核算方法;改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等。
第2题:
试述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的重要意义。该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第6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口的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应()
第7题:
下列农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
第8题: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社会主义再生产
第9题:
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以人口再生产的扩大为出发点
以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发展推动人口再生产的较快发展
相互促进,二者共同快速发展
第10题: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物质资料再生产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再生产是物质资料、资本价值和经济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11题:
第12题: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13题:
第14题:
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来看,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物质资料再生产
C.扩大再生产
D.生产关系再生产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第18题: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第19题:
社会主义商业在社会主义()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
第20题:
交换商品
回收货币
再生产
生产
第21题: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植物再生产与动物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商品再生产与商品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第22题:
扩大再生产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第23题:
社会主义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