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文阅读(共4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5题。(22分)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

题目

 三、现代文阅读(共4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5题。(22分)

  泥土的声音

  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中华散文》2005.1,有改动)

  10.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3分)

  答:

  11.结合语境,揣摩第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含义:

  作用:

  12.作者在第段说: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第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4分)

  答:

  13.文章一连四次写到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到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4.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举例分析。(4分)

  答:

  15.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4分)

  答:


相似考题
更多“三、现代文阅读(共41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5题。(22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清流·活源》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略)

  • 第2题:

    3、三、写作(本大题共1题,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以“因为有……”为题,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因为有人爱你,所以你是幸福的;因为有事可做,所以你是充实的。因为有坎坷,你学会了坚强;因为有失去,你懂得了珍惜……


    写作题【写作思路】本篇作文可以采取“直指本质式”的结构模式。【结构模式】P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P2:分论点 1 中心论点是……(方法、技能等教育智慧)P3:分论点 2 中心论点是……(人性、生命等教育思想)P4:分论点 3 中心论点是……(理想、信念等教育信仰)或:中心论点不是……P5:结尾总结全文……参考范文】以学生为本材料中病人的病总是不见好,医生却责怪病人不按照医书生病。这个医生是个典型的“书呆子”。病人被耽误治疗,正是因为他没有以病人的真实情况为准,而是照猫画虎、按图索骥,最后自然没有帮病人解决问题。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以学生的情况和需求为首位,那么再怎么德高望重水平高超的教师,也难以指导出优秀的学生。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的成功,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思想的核心。近年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了很多成功人才的出现。双耳失聪看似是学习的障碍,但是失聪的周婷婷在父亲的赏识教育下,学习突飞猛进,不仅跟普通孩子一样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最终还被培养成北美硕士,成为优秀的人才。正是因为赏识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专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发扬学生个性化的优势,所以才会有学生多元化成才的可能性。因此,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根本。以学生为本,是教育实践的主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实践应设计和谐的教学课堂,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融洽。还记得著名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帮助低能儿童学习的情况下,坚持以儿童为中心,认为“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最终建立蒙特梭利教育法,从教法、教具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上使众多低能儿童和正常儿童共同受益;还记得世界教育思想家杜威在关注教育本质的情况下,坚持创造合乎儿童发展的学校社会,增加活动性科目的设置,最终为各种国家教育系统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试想,如果他们没有以学生为核心的根本出发点,还能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的实质,推动世界的教育进程吗?因此,学生是教育的焦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实践才是有效应的教育活动。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改革的目标。正是因为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才能设置合理,最终实现学生的合理化学习,而这正是新时期教材改革的目标;正是因为以学生为本,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最终实现“无差生”的理想化教育,而这正是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如果学校不能以学生为本,那么他又怎能在教学环境、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为学生提供更合乎需求的教育资源;如果国家教育系统不能以学生为本,那么他又怎能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伟大理想。所以,以学生为本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是教育发展前进的目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让我们都来大力弘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使学生更加快乐学习,社会因人才发展更加和谐进步,国家因“少年强”更加繁荣昌盛。

  • 第3题:

    3、衡量头条文章是否受欢迎、阅读完成情况的指标有?

    A.文章量

    B.平均阅读进度

    C.跳出率

    D.平均阅读速度


    BCD

  • 第4题:

    单元课文阅读与快速阅读,请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单选题,每小题10分。


    EHBJC KFDLIHGBMJ NOCAKBACDBBDACBNMAOG BCKIF

  • 第5题:

    【单选题】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下面最好的途径是()。

    A.阅读文学史

    B.阅读文学理论

    C.阅读具体文本

    D.了解作者生平


    阅读具体文本

  • 第6题:

    请阅读附件中的文章一判断1-5题正误,阅读文章二判断6-10题正误。回答时请标注好题号,例:1.√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