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8分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执策而临之 ②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B.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人不知而不愠
C.①初不甚疾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①帝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第1题:
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④。”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
④贾:价钱。 ⑤一旦:一天。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才美不外见 见:
(2)去而顾之 顾:
第2题:
第3题:
领导:人才()
第4题:
成语“按图索骥”的故事中,把一只大青蛙当成千里马的人是谁?()
第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呜呼,其真吾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是选自韩愈的《()》
第6题:
《相马经》是中国汉族最早的相马术著作。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之,而伯乐不常有。”而成语()的典故就是有关此书和伯乐儿子的。
第7题:
下列哪句话不是出自韩愈之作?()
第8题:
韩愈以伯乐识别千里马为喻,认为关键全在于慧眼识人才。
第9题:
伯乐
伯乐的儿子
伯乐的爸爸
第10题: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第11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也常有
千里马不常有,而伯乐常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第12题:
第13题: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第14题:
第1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下句是()。
第16题:
千里马常有,而()不常有。
第17题:
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伯乐”原名是?
第18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告诉我们()
第19题:
“反伯乐现象”是指由伯乐识别和培养的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嫉妒心理
第20题:
第21题:
人才遍地都是
识别人才之难
领导者识才能力低
领导者错识人才难免
第22题:
相互依存关系
相互转化关系
主体决定客体的关系
客体决定主体的关系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