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漫话溜索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连系两岸,也称“索桥”。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

题目

(三)(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连系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

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种族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钩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钩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解放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溜进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

15、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2分)


相似考题
更多“(三)(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 ”相关问题
  • 第1题:

    朱砂的主要产地为

    A、湖南、四川、贵州

    B、湖南、贵州、云南

    C、湖北、湖南、四川

    D、四川、云南、贵州

    E、湖北、广东、广西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朱砂的主要产地为

    A.湖南、四川、贵州
    B.湖南、贵州、云南
    C.湖北、湖南、四川
    D.四川、云南、贵州
    E.湖北、广东、广西

    答案:A
    解析:
    朱砂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辰砂的名字直接来自它的产地——辰州(今湖南沅陵),是中国最早发现辰砂的地方。贵州的铜仁、湖南的辰溪、沅陵和麻阳是辰砂的主要产地,除此以外,四川、广西、陕西、甘肃等地也有出产。其中贵州全省已探明的朱砂石产地达50处之多,蕴藏量在20万吨以上。故此题应选A。

  • 第3题:

    傣族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

    A.云南

    B.贵州

    C.四川

    D.广西


    西南

  • 第4题:

    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现状,划定民族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5个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大、成分较多的( )。

    A.云南、贵州、四川三省

    B.云南、四川、青海三省

    C.云南、贵州、青海三省

    D.陕西、甘肃、四川三省


    正确答案:C
    根据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现状,划定民族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5个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人口比重较大、成分较多的云南、贵州、青海三省。四川省为人口大省,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很小,故排除“四川”选择C选项。

  • 第5题:

    天麻的道地产区是()。

    A广西、四川、云南

    B四川、湖南、云南

    C四川、云南、贵州

    D云南、贵州、青海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