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应交所得税额。

题目

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应交所得税额。


相似考题
更多“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应交所得税额。”相关问题
  • 第1题:

    计算该企业2009年度应补(退)的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04.38-190(预交)=14.38(万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04.38-190(预交)=14.38(万元)。

  • 第2题:

    甲企业为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企业,2005年的含税销售收入为5850万元,销售利润率为20%,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为70%,假定该企业生产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在当期内采购的,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为3%,发生的各项应交税金及附加均于当期以现金形式支付。2006年甲企业预计的含税销售收入为7020万元,预交所得税200万元。

    要求:(1)计算2005年和2006年的不含税销售收入及销项税额;

    (2)计算2005年的进项税额及应交增值税额;

    (3)计算应交增值税估算率;

    (4)计算2006年应交增值税额;

    (5)计算2006年预计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6)计算2006年预计发生的应交税金及附加。


    正确答案:
    (1)2005年不含税销售收入=5850/(1+17%)=5000(万元)
    2005年销项税额=5000×17%=850(万元)
    2006年不含税销售收入=7020/(1+17%)=6000(万元)
    2006年销项税额=6000X 17%=1020(万元)
    (2)2005年的总成本=5000×(1—20%)=4000(万元)
    2005年材料采购成本=4000×70%=2800(万元)
    2005年进项税额:2800×17%=476(万元)
    2005年应交增值税=850一476=374(万元)
    (3)应交增值税估算率=374/5000X100%=7.48%
    (4)2006年应交增值税=6000×7.48%=448.8(万元)
    (5)2006年应交消费税=6000X 5%=300(万元)
    2006年预计发生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300+(448.8+300)×(7%+3%)
    =374.88(万元)
    (6)2006年预计发生的应交税金及附加
    =448.8+374.88=823.68(万元)

  • 第3题:

    2005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是( )万元。

    A.170

    B.183.3

    C.154.8

    D.180


    正确答案:C
    解析:(1)允许扣除的税金:75+15=90(万元) (2)允许扣除的管理费用:350-10-(30-18)=328(万元) (3)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300-3200-220-90-5-(350-10-30+18) +44-(30-10)+60-35=506(万元) (4)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抵免限额:(560+60)×30%×60÷(506+60)=18(万元)境外实际已纳税额60×25%=15(万元) (5) 2005年(境内、境外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额为(506+60)×30%-15= 154.8(万元)

  • 第4题:

    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度,甲公司发生如下相关经济业务:(1)按现行会计制度计算的全年利润总额为1000000元,其中包括国库券利息收入50000元。(2)核定的全年计税T资为600000元,全年实发工资650000元。(3)用银行存款实际缴纳所得税250000元。假定本企业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要求:(1)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应交所得税。

    (3)编制甲公司确认应交所得税、实际缴纳所得税和年末结转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二级明细科目)


    正确答案:

  • 第5题:

    本企业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3600000元,按25%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额为900000元。


    正确答案:
    借:所得税费用 9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00000

  • 第6题:

    2010年度甲公司应交企业所得税( )万元。

    A.1737.50

    B.1750.00

    C.1762.50

    D.1787.50


    正确答案:A
    生产设备W:
    2009年年末账面价值=6300万元
    2009年年末计税基础=72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00万元
    2010年年末账面价值=6300-700=5600(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不计提减值准备。
    2010年年末计税基础=8000-8000/10×2=64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80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8000/10-700=100(万元)。
    专利权S:
    2009年年末账面净值=2000-2000/10×6/12=19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440,计提减值准备460万元,计税基础=19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60万元。
    因无形资产已摊销0.5年,故剩余使用年限为9.5年,但根据9.5年摊销无法得出答案,这里先根据按剩余使用寿命为9年进行计算。
    2010年年末账面价值=1440-1440/9=128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800万元,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010年年末计税基础=17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700-1280=42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0/10-1440/9=40(万元)。
    固定资产H:
    调整后:
    2009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5700-950=47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000万元,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50万元,计税基础=475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50万元。
    2010年年末账面价值=4000-4000/5=3200(万元)
    2010年年末计税基础=4750-5700/6=38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800-3200=60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700/6-4000/5=150(万元)
    存货:
    2010年年末账面价值=1800-90=1710(万元),计税基础=18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0万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7050-50+(230-80)-100-40-150+90=6950(万元),应交所得税=6950×25%=1737.5(万元)。
    注:若专利权按9.5年摊销,则专利权S:
    2010年年末账面价值=1440-1440/(10-0.5)=1440-151.58=1288.42(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800万元,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010年年末计税基础为17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700-1288.42=411.58(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0/10-1440/9.5=48.42(万元),则应纳税所得额=7050-50+230-80-100-48.42-150+90=6941.58(万元),应交所得税=6941.58×25%=1735.40(万元)。

  • 第7题:

    某纳税人在2005年度曾接受捐赠货物一批,则05年度所得税申报表中的应纳所得税额一定()2005年度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额。

    • A、大于
    • B、小于
    • C、等于
    • D、不一定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发生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额,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交税费——单位应交所得税”科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问答题
    (4)计算企业2018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发生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额,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交税费——单位应交所得税”科目。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计算甲企业2016年度的应纳税企业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年度终了,小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纳税税额,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适用所得税率为33%,2005年度应交企业所得税为33万;2005年度计算纳税所得时的调整额除了包括超过税前列支标准的业务招待费15万元和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10万元两项以外,无其他调整事项,若该企业2005年度所有者权益除因当年实现净利润导致增加外无其他增减事项,2005年末所有者权益为531万元,则该企业2005年度的净资产利润率为( ).

    A.11.7% B.12.4 C.14.4 D.19%


    正确答案:A
    (33/33%  -15+10-33)/531=11.7%

  • 第14题:

    (2006年考试真题)甲企业2005年度利润总额为200万元,其中包括本年收到的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甲企业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00万元,全年实发工资为180万元;当年的营业外支出中,有10万元为税款滞纳金支出。

    除上述事项外,甲企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要求:

    (1)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应交所得税额。

    (3)编制甲企业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企业2005年度实现的净利润。

    (5)编制甲企业年末结平“所得税”科目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1)甲企业2005年度应纳税所得额=200—50+10=160(万元) (2)甲企业2005年度应交所得税额=160×33%=52.8(万元) (3)借:所得税 52.8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2.8 (4)甲企业2005年度实现的净利润=200—52.8=147.2(万元) (5)借:本年利润 52.8 贷:所得税 52.8

  • 第15题:

    某企业所得税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适用所得税率为33%,2005年度应交企业所得税为33万元;2005年度计算纳税所得时的调整额除了包括超过税前列支标准的业务招待费15万元和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10万元两项外,无其他调整事项;若该企业2005年度所有者权益除因当年实现净利润导致增加外无其他增减事项,2005年年末所有者权益为531万元,则该企业2005年度的净资产利润率为( )。

    A.0.117

    B.0.124

    C.0.144

    D.0.19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甲企业2010年度按《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00000元,该企业全年实发工资为220000元。假定该企业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不存在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要求:(1)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列出计算过程);(2)编制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4分)


    正确答案:
    11.【答案】   
    应交所得税=[1000000+(220000—200000)]×25%=255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25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5000

  • 第17题:

    甲企业2005年度按《企业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33%,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00000元,该企业全年实发工资为220000元。假定该企业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4分)

    要求:

    (1)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在试卷上列出计算过程);

    (2)编制应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应交所得税:[1000000+(220000—200000)]X33%
    =336600元
    借:所得税 336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6600

  • 第18题:

    年度终了,小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纳税税额,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某税务师于2015年4月对某商业企业2014年的纳税情况进行审核时(该企业上年度已经结账),发现企业将自产的产品(市场价格60000元,成本价格50000元)用于以物易物销售,换入同价格商品,具有商业实质,双方均未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出以下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58500贷:库存商品5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00企业已按照当年利润计缴了企业所得税。则以下调整会计分录中,正确的是(),(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增值税税率17%)

    • A、借:库存商品102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
    • B、借:库存商品(85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00)
    • C、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00
    • D、借:库存商品117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问答题
    计算2016年度甲公司应交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
    ①生产设备A:
    2015年年末账面价值为6300万元:2015年年末计税基础为72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900万元。2016年年末账面价值=6300-700=5600(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不计提减值准备。
    2016年年末计税基础=8000-8000/10×2=64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80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900-800=100(万元)。
    注: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角度来说,应调减的金额=900-800=100(万元),从计提折旧差额的角度来说,应调减的金额=800-700=100(万元)。
    ②专利权B:
    2015年年末账面价值=2000-2000/10×6/12=19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44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460万元,计税基础为19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60万元。
    2016年年末账面价值=1440-1440/9=128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800万元,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016年年末计税基础为17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1700-1280=42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460-420=40(万元)。
    ③固定资产C:
    2015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5700-950=475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4000万元,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50万元,计税基础为475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750万元。
    2016年年末账面价值=4000-4000/5=3200(万元)。
    2016年年末计税基础=4750-5700/6=38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3800-3200=60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750-600=150(万元)。
    ④存货:
    2016年年末账面价值=1800-90=1710(万元),计税基础为18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9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0万元。
    ⑤则应纳税所得额=7050-50+(230-80)-100-40-150+90=6950(万元),应交所得税=6950×25%=1737.5(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计算甲公司2018年度应交所得税。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计算甲公司201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额。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别计算甲公司2019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金额。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