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不宜过短,一般不小于15~20m。加宽缓和段是在平曲线的两端,从直线上的正常宽度逐渐增加到曲线上的全加宽的路段。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如曲线不设超高而只有加宽,则可采用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段长度。
更多“在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中,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不宜过短,否则车辆行驶时会发生侧向摆动,行车不十分稳定。一般情况下,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 )m。”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选用缓和曲线(或缓和段)长度时,应根据超高缓和段,加宽缓和段及缓和曲线三者之中选用最短者作为缓和曲线长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m。

    • A、15~20
    • B、20~25
    • C、25~30
    • D、30~35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下列哪项不是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考虑的因素?()

    • A、行驶时间不过短
    • B、超高渐变率适中
    • C、旅客感觉舒适
    • D、曲线半径过大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超高缓和段长度限制的原因是()。

    • A、行车安全
    • B、行车舒适
    • C、排水
    • D、行车舒适和排水

    正确答案:D

  • 第5题:

    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 A、曲率逐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
    • B、行车时间不宜太短。
    • C、超高的过度宜平稳。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为了适应车辆从一条折线段进入另一折线段需要设置()。

    • A、道路平面曲线
    • B、超高缓和段
    • C、加宽缓和段
    • D、平面曲线加宽段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道路平面设计中下列指标没有最小限制的()。

    • A、圆曲线半径
    • B、缓和曲线长度
    • C、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半径
    • D、超高横坡度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多选题
    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等长,且()。
    A

    内侧增加宽度

    B

    外侧减少超高

    C

    内侧减少宽度

    D

    外侧增加超高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表示道路的平面线半径较小,且道路设计达到一定速度。因此,加宽与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相等。以便施工处理,降低技术难度,且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

  • 第9题:

    判断题
    在选用缓和曲线(或缓和段)长度时,应根据超高缓和段,加宽缓和段及缓和曲线三者之中选用最短者作为缓和曲线长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为了适应车辆从一条折线段进入另一折线段需要设置()。
    A

    道路平面曲线

    B

    超高缓和段

    C

    加宽缓和段

    D

    平面曲线加宽段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m。
    A

    15~20

    B

    20~25

    C

    25~30

    D

    30~3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A

    曲率逐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

    B

    行车时间不宜太短

    C

    超高的过度宜平稳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城市道路平面规划中,超高缓和段是由直线段上的双向坡横断面过渡到具有完全超高的单向坡横断面的路段。其在一般情况下,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m。

    • A、5~10
    • B、10~15
    • C、15~20
    • D、20~25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等长,且()。

    • A、内侧增加宽度
    • B、外侧减少超高
    • C、内侧减少宽度
    • D、外侧增加超高

    正确答案:A,D

  • 第15题:

    在线路曲线地段,应根据(),在外股钢轨合理设置超高。

    • A、曲线半径
    • B、线路长度
    • C、缓和曲线位置
    • D、实测行车速度

    正确答案:A,D

  • 第16题:

    双车道公路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计算公式为:Lc=B’×∆i/p,试说明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当按此公式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小于设计的缓和曲线长度时,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Lc——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之间的相对坡度。
    当超高缓和段长度Lc小于设计的缓和曲线长度Ls时,按以下方法处理:
    (1)若Ls>计算出的Lc,但只要超高渐变率p≥1/330,仍取Lc=Ls;
    (2)若Ls>计算出的Lc,且p<1/330时,
    ①超高过渡段在缓和曲线的某一区段内完成,即超高过渡起点可从缓和曲线起点至缓和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之间任一点开始,至缓和曲线终点结束
    ②超高在缓和曲线全长内按两种渐变率分段进行,即第一段从缓和曲线起点由双向路拱坡以超高渐变率1/330过渡到单向路拱横坡,第二段由单向路拱横坡过渡到缓和曲线终点处的超高横坡。

  • 第17题:

    什么是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


    正确答案: 超高横坡度由直线段的双坡路拱,过渡到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

  • 第18题:

    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夹最短长度的缓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单选题
    关于缓和坡段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以下哪个选项?(  )
    A

    在纵断面设计中,当陡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设计一段缓坡,用以恢复车辆在陡坡上行驶而降低的速度

    B

    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80km/h时,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

    C

    设计速度大于80km/h时,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2%

    D

    缓和坡段可减小下坡制动次数,保证行车安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第8.3.3条规定,在不大于最大纵坡坡长之间设置的缓和坡段,其设置符合下列规定: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80km/h时。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设计速度大于80km/h时,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2.5%。缓和坡段的长度应符合最小坡长的规定。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考虑的因素?()
    A

    行驶时间不过短

    B

    超高渐变率适中

    C

    旅客感觉舒适

    D

    曲线半径过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道路平面设计中下列指标没有最小限制的()。
    A

    圆曲线半径

    B

    缓和曲线长度

    C

    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半径

    D

    超高横坡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城市道路平面规划中,超高缓和段是由直线段上的双向坡横断面过渡到具有完全超高的单向坡横断面的路段。其在一般情况下,超高缓和段长度最好不小于()m。
    A

    5~10

    B

    10~15

    C

    15~20

    D

    20~2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二级公路(v=60km/h),路面宽度7m,土路肩宽度0.75m,路拱横坡2%,土路肩横坡4%。某平曲线半径选定为180m,超高横坡取6%,超高旋转轴绕边线旋转。该曲线的超高缓和段最小长度、超高缓和段最大长度是下列哪个选项?(  )
    A

    45m,120m

    B

    50m,130m

    C

    55m,135m

    D

    60m,140m


    正确答案: A
    解析:
    (1)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第7.5.4条规定,当路拱横坡度发生变化时,必须设置超高过渡段。其超高渐变率应根据旋转轴的位置按表7.5.4确定。由表7.5.4可知,v=60km/h,超高旋转轴绕边线旋转,边线超高渐变率为1/125。根据7.5.6条规定,超高过渡宜在回旋线全场范围内进行。当回旋线较长时,其超高过渡段应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内,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全超高断面宜设在缓圆点或圆缓点处。
    (2)最小值LC=B·iC/P=(7×6%)/(1/125)=52.5m。
    (3)最大值LC=B·iC/P=(7×6%)/(1/330)=138.6m。
    取整即为55m和13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