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张卫良在《英国社会的商业化历史进程》中说:“通过与殖民地的贸易,英国商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而促进了西部港口城市的崛起和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城市的发展以及一些新工业的诞生。”这表明:()
第2题:
分工和专化的间接经济性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为生产方式的其他创新提供了条件,而这些创新的采用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以下不是这种表现的是()。
第3题: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于()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经济效益。
第4题: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此则材料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观,其中正确的是()①文明史观②整体(全球)史观③现代化(近代化)史观④革命史观
第5题:
物质技术条件在限制建筑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第6题:
当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相结合时,就能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7题: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迁逐渐加快,也促进了()的产生。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国民总产出、总投入和技术
除去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
劳动力、资本、土地
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
第10题:
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后最终形成的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国家之间的生产和消费成为国际化
第11题:
货币的自由兑换
国际资本的流动
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12题:
政治活动
生产活动
经济活动
文化活动
第13题:
产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英国等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
第14题:
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的任务之一,新航路开辟和丝绸之路开通的共同影响是()。
第15题:
(),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6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请你谈谈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7题:
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第18题:
总生产函数表明了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把()联系在一起。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促进了区域分工
技术进步
促进了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
促进了投资方式的出现和发展
第21题:
第22题:
创造的新的生产工艺为纸的生产与使用奠定基础
用易得低廉的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的生产技术
改进了造纸术,推动了印刷术的发明
以楮树皮造纸的技术推动了造纸术的发展
以树皮等为原料发明了“蔡侯纸”
第23题:
新生活
新资源
新职业
新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