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不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近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进程表明,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是乡镇企业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进而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为我国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短文内容的是( )
A.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城镇化
B.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C.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D.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随着城市要素资源的不断集聚和扩散,()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第6题:
在新的城镇化机制的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发展城镇化的核心是()
第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请你谈谈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9题:
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
第10题:
城市化
城乡化
城镇化
国际化
第11题:
第12题:
政治活动
生产活动
经济活动
文化活动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业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村的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小城市则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也就为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第17题: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源于()的聚集效益,即生产力和各项物质要素在空间上高度聚集,相互作用而产生经济效益。
第18题:
产业集聚是生产关系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
第19题:
浙江发展块状经济的作用()
第20题:
人类活动要素的()等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
第21题:
信息上的组合
生产上的组合
数量上的组合
种类上的组合
空间上的组合
第22题: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19世纪起城镇化进程在西方国家大范围展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城市体系逐步形成
当前“世界城市”的人口集聚主要依赖工业发展
第23题:
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都市圈城市群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集聚城镇化”趋势
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