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城镇是指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更多“在我国,城镇是指市镇建制和(),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相关问题
  • 第1题:

    城镇土地定级的对象是()。

    A、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所有土地及城镇附近的独立工矿等用地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C、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土地

    D、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


    参考答案:B

  • 第2题: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包括( )。

    A.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
    B.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区规划
    C.镇域规划和县城区规划
    D.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区规划

    答案:B
    解析: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包括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区规划,其他镇的总体规划包括镇域规划(含镇村体系规划)和镇区(镇中心区)规划两个层次。

  • 第3题:

    镇区是指(  )。

    A: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B: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C:县和县级市平级,其区域经济和服务对象更侧重农村,它的中心是县政府所在地镇
    D:属于城市聚落,有其自身的镇区,同时,镇也含有其所辖的其他集镇和农村区域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的是我国的城乡行政体系。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
    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了解城乡的行政建制构成。

  • 第4题:

    在我国,城镇是指市镇建制和(),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A.管辖范围的基础区域
    B.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
    C.管辖范围的行政区划
    D.行政区划的城镇区域

    答案:B
    解析:
    城镇是指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 第5题:

    《规划纲要》指出,为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以()为重点,促进城乡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

    • A、城镇区域科学规划
    • B、城乡一体化
    • C、城乡相互协调性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1955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2、1963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标准未变,但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85%
    3、1984年市、镇建制标准(P29)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4、1986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3亿元;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GNP≥4亿元
    5、1993年市、镇建制标准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 第7题:

    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城市
    聚居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镇;
    (或者)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地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可设市的建制。
    2)镇
    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等合计在2000人的,可以建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可比照第二条适当放宽。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区、边贸口岸非农业人口合计不足2000人,如有需要也可以建镇。

  • 第8题:

    城镇土地分等的对象是()。

    • A、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所有土地及城镇附近的独立工矿等用地
    •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 C、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土地
    • D、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土地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城镇土地的基准地价是()。

    • A、某时点城镇土地单位面积价格
    • B、某时期城镇土地单位面积价格
    • C、某时点城镇区域性土地平均单价
    • D、某时期城镇区域性土地平均单价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在我国,城镇是指市镇建制和(),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A

    管辖范围的基础区域

    B

    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

    C

    管辖范围的行政区划

    D

    行政区划的城镇区域


    正确答案: D
    解析: 城镇是指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 第11题:

    多选题
    城镇土地分等中的城镇区位因素包括()。
    A

    城镇非产业规模

    B

    交通口位

    C

    金融状况

    D

    政策法规

    E

    城镇对外辐射能力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城镇”和“乡村”概念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A

    非农业人口工作和生活的地域即为“城镇”,农业人口工作和生活的地域即为“乡村”

    B

    在国有土地上建设的区域为“城镇”,在集体所有土地上建设的地区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非建设区为“乡村”

    C

    “城镇”是指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域的基础区域,包括城区和镇区。“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D

    从事二、三产业的地域即为“城镇”,从事第一产业的地域即为“乡村”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成果不包括()

    A、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B、小城镇区位图

    C、镇域城镇体系图

    D、镇域土地利用规划图


    参考答案:A

  • 第14题:

    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

    A:落实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镇区、村庄规划的编制
    B: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C: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
    D: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答案:C
    解析:
    掌握镇规划的任务的主要内容,分别有镇(乡)域规划的任务、镇区总体规划的任务、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镇规划的具体任务。

  • 第15题:

    下列选项中为镇区总体规划任务的是(  )。

    A: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B: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
    C: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
    D: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
    E: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

    答案:A,C,D
    解析:
    本题主要的考点是镇区总体规划的任务。具体包括: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掌握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镇(乡)域规划的任务、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镇规划的具体任务。

  • 第16题:

    镇规划的任务是(  )。

    A:对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安排
    B: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
    C:落实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域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利用镇区土地和空间资源,指导镇区建设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D:对镇区近期需要进行建设的重要地区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答案:A
    解析:
    掌握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镇(乡)域规划的任务、镇区总体规划的任务、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镇区修建}生详细规划的任务、镇规划的具体任务等内容。

  • 第17题:

    城镇区域


    正确答案: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也离不开于其他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可分两大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

  • 第18题:

    在我国,城镇是指市镇建制和(),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 A、管辖范围的基础区域
    • B、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
    • C、管辖范围的行政区划
    • D、行政区划的城镇区域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从城镇规划的角度看:中小城市的用地范围包括()和郊区两大部分。

    • A、城区
    • B、近郊城镇
    • C、远郊城镇
    • D、市区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城镇土地分等中的城镇区位因素包括()。

    • A、城镇非产业规模
    • B、交通口位
    • C、金融状况
    • D、政策法规
    • E、城镇对外辐射能力

    正确答案:B,E

  • 第21题:

    问答题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1955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2、1963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标准未变,但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85%
    3、1984年市、镇建制标准(P29)镇: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
    乡人口≥20000,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10%
    4、1986年市、镇建制标准(P29)市:非农业人口≥6万、年GNP≥2亿元的地方中心镇;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10万,农业人口<40%,年GNP≥3亿元;总人口≥50万的县,县政府所在镇非农业人口≥12万,年GNP≥4亿元
    5、1993年市、镇建制标准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省域(或自治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
    A

    设市城市和重要的县城

    B

    建制镇、独立工矿区和集镇

    C

    市、县城和其他重要的建制镇、独立工矿区

    D

    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小城镇”又称(  )。
    A

    城区

    B

    建制镇

    C

    集镇

    D

    建制镇和集镇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城镇土地分等的对象是()。
    A

    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所有土地及城镇附近的独立工矿等用地

    B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C

    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土地

    D

    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土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