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陈情表》强调自己不能“奉诏出仕”的道德依据是( )
A.慈父见背,舅夺母志。
B.圣朝以孝治天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指出这个语段中的成语。
第4题:
西晋时期奉诏编成《诸葛亮集》的历史人物是()。
第5题:
《陈情表》中作者化解了自己所陷入的矛盾危机,是由于()。
第6题:
中国强调孝道,以孝治天下。
第7题:
“行年四十,舅夺母志。”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第8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第9题:
死当结草
乌鸟反哺
舅夺母志
慈父见背
第10题:
第11题:
晋武帝的同情
表现了不合作的态度
自己远离中央朝廷
抓住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特点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下列《陈情表》中的句子属于用典的是()
A死当结草
B乌鸟反哺
C舅夺母志
D慈父见背
第15题: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中“孩”是咳的古文。其义为()。
第16题:
李密《陈情表》称“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这里的“伪朝”指()
第17题:
翻译: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古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第18题:
读《陈情表》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作者“陈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用文中的原话回答。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生:为了打动皇帝。师: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生:我觉得不会同意,生:我觉得会同意。因为“百善孝为先”,如果不能尽孝,又怎么能够去尽忠。师:看来文章第一段就打动了这位皇帝,后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师:李密原来是蜀汉旧臣,原来在祖母有病的时候就一直做着官,而现在一归顺晋朝就不做官了,这样会招致晋武帝的怀疑的。所以,他在动之以情之后,还要晓之以理。请大家找出文中的理之所在。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您把孝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而我正是要尽孝。生:“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师: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假定时日,忠孝之间的矛盾最终可以化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都是可以解决的。此时,皇帝看到了他的道理分析之后,会答应他吗?生:会。师: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大家在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样的触动?请大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题目就定为《我读(陈情表)》。 问题: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
第19题: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两句都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委婉
代称
互文
并提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