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处于安全水分以内的粮食,只要控制粮温在15℃以下,便可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 )明显减弱。
A.呼吸强度
B.发芽率
C.生理活性
D.代谢速度
第1题:
在低温季节,对水分稍大的粮食(16%水分以下的原粮),亦可堆实垛短期储藏。如果储藏( )则应堆成通风垛,增大粮堆孔隙便于降温散湿,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
A.低水分粮
B.高水分粮
C.干燥粮
D.一般粮
第2题:
粮温升高或较高的部位,粮食水分因发生()而降低。
第3题:
粮食在保管时应主要做到控制粮温的变化和控制储藏环境的湿度。
第4题:
简易仓囤粮食入仓时应达到的水分指标是()。
第5题:
以下因素中()有可能会引起粮堆局部发热。
第6题:
为了粮食储藏的安全,就要控制粮食水分活度在()左右。
第7题:
当日光晾晒的粮层较厚时,需经常翻动粮食,否则下层粮食水分反会增高。
第8题:
防止自动分级最积极的办法是()。
第9题:
()在温差较小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结露。
第10题:
采用摊晾法降低粮温,首先必须保证粮食温度、水分不能增高。同时要做好正常储藏粮食的保护工作。
第11题:
在低温季节,对水分稍大的粮食(16%水分以下的原粮),亦可堆实垛短期储藏。如果储藏()则应堆成通风垛,增大粮堆孔隙便于降温散湿,又便于逐包查温查质。
第12题:
水分含量控制12%~15%之间
入仓的粮食水分含量可以控制在18%以内
水分含量控制在当地安全水分以下
水分含量控制15%以下
第13题:
处于安全水分以内的粮食,一般只要控制粮温在15℃以下,便可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粮食的()明显减弱。
第14题:
在粮堆中,由于微生物,粮粒,昆虫,蜗类等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的强弱,释放能量的多少与()关系不大。
第15题:
根据人员入仓检查粮情的情况,采用(),检测问题部位粮食水分,进一步分析粮情风险。
第16题:
高水分粮是指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储粮安全水分的()以上的粮食。
第17题:
确定磷化氢熏蒸时的浓度和密闭时间需要考虑()。
第18题:
仓内散装时注意()不能超过装粮线。
第19题:
粮食发热高温阶段后期,粮食发热便会停止,或粮温回降。
第20题:
围包散存应根据(),设计围包大小和包围的宽度。
第21题:
包装粮食因能保持清洁和纯度,所以亦适用于()的储存。
第22题:
进行自然缺氧,()降氧速度快。
第23题:
2%
2.5%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