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A.A仁、义、礼、智、信;
B.B忠、孝、廉、耻、诚;
C.B恭、宽、信、敏、惠;
D.仁、勇、忠、恕。
第1题:
翻译: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第2题:
孔子所说的“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中的“五者”,其实是()代代相传的贵族之德。
第3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的是()。
第4题: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第5题: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
第6题:
翻译: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
金、木、水、火、土
仁、义、礼、智、信
恭、宽、信、敏、慧
第11题: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仁者其言也讱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第12题:
恭
宽
信
敏
惠
第13题:
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此五者,是指()
第14题: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
第15题:
翻译: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16题: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第17题:
翻译: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事将仕矣。”(《论语·阳货》)
第18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第19题:
谦恭、宽厚
诚实、勤敏
慈惠
大方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
虞朝
夏朝
商朝
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