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关于该患者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提示:麻醉结束后20分钟患者出现微弱的自主呼吸,给予新斯的明0.25mg进行拮抗,随之吞咽反射、呛咳反射也呈活跃,四肢活动满意。但在以后90分钟内潮气量始终仅有50ml左右,不得不改为鼻插管送病房进行机械呼吸,148小时后撤离呼吸机。
第1题:
第2题:
女,43岁,近日来咳嗽,痰少,气喘,心悸,活动后症状明显。查体:端坐位,口唇稍发绀,双肺散在哮鸣音,心率100次/分,律齐。用下列哪种药物治疗最合适( )
第3题:
患者,女,57岁,因不明原因腰背痛半年就诊,经骨密度测定等确诊为骨质疏松症,以下哪项不会是该患者腰背痛的特点()。
第4题: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发作进食后胸骨后烧灼样痛6个月”入院。疼痛于饱食、平卧、弯腰、用力、咳嗽等可诱发,而站立位和吞咽后可改善。最可能的诊断是()
第5题:
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第6题:
胆管疾病
心绞痛
胃炎
食管裂孔疝
膈肌麻痹
第7题:
第8题:
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率居纵隔肿瘤前三位
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第9题:
胸骨后疼痛
疼痛常放射至后背及肩胛部
服制酸药物无解痛作用
常伴高热和咳嗽
进热食、粗硬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第10题:
张某,女,70岁,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治疗,经静脉输入药物2天后病情缓解。今日输液1小时后,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加重、咯粉红色泡沫样痰。需要立即给患者安置的体位是()
第11题:
[病案分析]患者,男,43岁。自述前2日因大便干结,排便努责后突然出现肛门部剧烈疼痛,行走不便,触之肛门左右两侧各有一樱桃大小的肿物,压痛明显。咳嗽、行走、坐位时疼痛加剧。 专科检查:截石位3、9点肛门缘各有一青紫色圆形肿物,直径约1cm,质稍硬,触痛明显。
第12题:
患者,女,56岁,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咳嗽,伴有泡沫血痰,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请判断病人发生了何种情况?如何护理?
第13题:
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表明患者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拟行“胸腺瘤切除术”,下列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麻醉前处理哪些正确()。
第14题:
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针对该类患者的麻醉处理正确的是()。提示:该患者麻醉前1小时肌注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使用氯化琥珀胆碱于气管插管及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并实行控制呼吸。
第15题:
平卧位
左侧卧位
头高足低位
端坐位
休克卧位
第16题:
毛花苷丙
呋噻米
肾上腺素
阿托品
氨茶碱
第17题:
麻醉前应重点检查有无延髓支配肌群受累
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术前借助肌肉松弛监测仪测试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有助于了解肌无力的程度,为合理选用肌肉松弛药提供依据
术前镇静剂的使用应以能镇静但又不抑制呼吸为原则,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多数病人不需做肺功能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