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论述口腔白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相关问题
  • 第1题:

    口腔癌鉴别诊断


    答案:
    解析:
    1.良性溃疡 良性溃疡一般7~10天可自愈,边缘整齐,基底不硬,周围可见炎性反应。必要时切除或切取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2.口腔黏膜良性肿物如乳头状瘤、牙龈瘤等良性肿物可见有乳头状突起,可有蒂或无蒂,表面一般无糜烂和坏死,基底不硬。必要时切除或切取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 第2题:

    简述口腔扁平苔藓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一)盘状红斑狼疮
    女性多见,损害常发生在唇部、颊黏膜、舌背、口底舌腹等部位,皮肤损害多见于头面部。黏膜损害的特征为中央萎缩,外围为白色放射状条纹,边缘不规则但界限清楚。
    (二)口腔白斑病
    斑块型扁平苔藓需要与均质型白斑鉴别。均质型白斑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的斑块,粗糙稍硬,常见细小裂纹。
    (三)口腔红斑
    口腔红斑是一种红色口腔黏膜癌前损害。红斑好发于"危险区域":舌腹(缘)、口底、口角区颊黏膜与软腭复合体;中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红斑初期的特征,是上皮萎缩与异常增生,临床上的突出表现为血红色的光亮似"无皮状"的圆或椭圆形斑块,界限非常清楚,触诊非常柔软,类似"天鹅绒",损害微凹或平状。(四)类天疱疮
    病损多发生在牙龈,患者有进食黏膜起血疱或亮疱的病史,附着龈表现为鲜红色类似于剥脱性龈炎的表现。组织病理类天疱疮是上皮下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在基底膜处沉积。
    (五)苔藓样反应
    某些患者使用银汞合金充填治疗牙齿或金属冠修复后,引起相对颊、舌黏膜发生类似扁平苔藓样反应,充填物改为其他树脂材料后,病变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六)异位皮脂腺
    常见于颊部及唇部,是皮脂腺在黏膜上的异位。常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淡黄色小斑点及小的丘疹。

  • 第3题:

    简述口腔癌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通常口腔癌的诊断不难,特别是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大多以溃疡型多见,临床上对其的鉴别诊断也主要是癌性溃疡和其他溃疡的鉴别。
    1.创伤性溃疡也可以超过一周不愈合,也可以有假膜,边缘有增生,表面刺痛明显。但与癌性溃疡不同的是,它往往有明显的刺激因素存在,例如不良修复体或过于锐利的牙尖等。
    2.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在一周自愈,且通常表浅无浸润,常见多个发生,有灼痛感。
    3.腺周口疮可以有溃疡边缘的浸润,但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史。
    4.结核性溃疡通常有干酪样坏死物,全身可有低热、血沉快等表现,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
    5.梅毒性溃疡现在较少见,通常有梅毒病史,血清学检查梅毒呈阳性。
    6.腺癌或肉瘤通常位于黏膜下或其他组织中,原发腺癌生长缓慢的较少形成溃疡。

  • 第4题:

    简述口腔白斑病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一)白色角化症
    长期受明显的机械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好发于双颊,表现为灰白、浅白或乳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出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无结节且无自觉症状。
    (二)白色水肿
    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呈半透明或乳白色,牵拉时变浅,扪之柔软。
    (三)异位皮脂腺
    常见于颊部及唇部,是皮脂腺在黏膜上的异位。常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淡黄色小斑点及小的丘疹,有些也可融合成片状或不规则的黄色斑块。触之有粗糙感。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少见,随年龄增加更为明显。(四)白色海绵状斑痣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黏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损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现为皱襞状、海绵状、鳞片状粗厚软性组织。触诊时,这些部位虽仍保持黏膜的柔性与弹性,但状如海绵。颊黏膜损害较多见,其他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个口腔黏膜。
    (五)扁平苔藓
    斑块型扁平苔藓与白斑有时难以鉴别,特别是舌背上的扁平苔藓与白斑鉴别时较困难,有时需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通常情况下斑块型扁平苔藓多伴有口腔其他部位的病损,可见白色花纹,常有充血、糜烂。扁平苔藓常伴有皮肤病损。
    (六)黏膜下纤维化
    以颊、咽、软腭多见,初期为小水疱与溃疡,随后为淡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条索,后期可出现舌运动及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
    (七)梅毒黏膜斑
    Ⅱ期梅毒患者颊部黏膜可出现"梅毒斑"。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随后表面糜烂,周围出现乳白色斑片,直径约0.5~1cm,稍高出黏膜表面,中间凹陷,表面柔软,基部较硬。同时可伴有皮肤梅毒疹-玫瑰疹的出现。实验室检查,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快速试验(RPR)及苍白螺旋体血凝素试验(TPHA.阳性可确诊。

  • 第5题:

    论述复发性口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复发性口疮的诊断要点:①具有较明显的复发规律性,间歇期长短不等,有自限性,损害一般在1~2周内逐渐愈合,但腺周口疮愈合缓慢,可达数月之久。②损害类型A.轻型:一个或几个小溃疡,直径为2~4mm左右。凡接近口角与唇吻合缘等处的损害易发生感染,故表面常呈致密的灰白色假膜。B.重型:深在性的大溃疡,直径约10mm,呈紫红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隆起,中央凹陷,触诊时呈浅表性坚韧感,但基底无硬结。愈合缓慢,常可达数月之久。C.疱疹样型:损害形态同轻型,但数量明显增加,可从十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散在性分布于角化较差区域。往往同时伴有发热、困倦、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鉴别诊断:①癌性溃疡:老年多发;好发于舌腹舌缘、口角区、软腭复合体;溃疡深或浅,浸润生长,周边硬,边缘不整齐,底部菜花状;病理显示细胞癌变;患者体弱或有恶病质;无自限性。②结核性溃疡:中青年多发;好发于唇、前庭沟、牙槽黏膜;溃疡深在,周围轻度浸润呈鼠噬状,底部有肉芽组织;病理可见朗格汉斯巨细胞;患者有肺结核体征;无自限性。③创伤性溃疡:有创伤史;好发于唇、颊、舌、颊脂垫尖;溃疡形态多与损伤因素切合,周围炎症不明显,底部可有肉芽组织;病理检查为慢性炎症;患者全身状况好;溃疡无自限性。④坏死性涎腺化生:男性多发;好发于硬腭、软硬腭交界处;溃疡深及骨面,周围清楚、充血,边缘可隆起,底部有肉芽组织;病理显示小涎腺坏死;患者全身状况较好或弱;溃疡有自限性。

  • 第6题:

    论述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鉴别诊断及鉴别点:
    (1)老年性骨质疏松:骨质普遍疏松,临床症状轻或无,无骨质破坏。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广泛性骨质疏松:可有骨膜下骨皮质吸收:可有局限性骨质破坏,呈囊状透光区,
    (3)转移性骨肿瘤:有原发病灶其他部位可有转移灶,如肺、脑等。
    (4)单发性骨髓瘤与巨细胞瘤表现较相似;但巨细胞瘤常发生在长骨骨端,骨髓瘤好发于扁骨有鉴别价值,实验室检查,血液沫片中可见骨髓瘤的肿瘤细胞0尿液检查可见本一周氏蛋白。
    其他生化检查、血浆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值等,对确定多发性骨髓瘤有帮助。

  • 第7题:

    论述脊索瘤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脊索瘤是由胚胎发育而来的肿瘤,低度恶性,可多发,年龄偏大,蝶鞍部,斜坡及中颅凹处较大的不规则状混杂密度影,有分叶或模糊不清,病变内有散在斑块钙化影。
    好发部位依次为蝶鞍部、斜坡、中颅凹、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
    (1)脑膜瘤:骨质增生为主,类圆形肿块影(恶性脑膜瘤可有骨质破坏),强化明显,脑膜尾征。
    (2)转移瘤:骨质破坏,无钙化,可有残留骨,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3)鼻咽癌:可破坏颅底骨质,从破裂孔进入,病变中心部在鼻咽部,无钙化,一般不累及喋鞍及鞍背。
    (4)软骨肉瘤:骨质破坏,可有钙化,部位不侵犯枕骨斜坡,也不侵犯鼻咽部。

  • 第8题:

    问答题
    口腔白斑病诊断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口腔白斑病诊断。

    正确答案: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辅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甲苯胺蓝染色等对口腔白斑可作出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口腔白斑病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

    口腔扁平苔藓

    B

    口腔白斑病

    C

    白塞病

    D

    盘状红斑狼疮

    E

    天疱疮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口腔扁平苔藓主要特征为珠光白色条纹。白纹可以向各个方面延伸,整个线条不被红纹“切割”,凡白纹稠密时可交织成网状,稀少时可呈树枝状,损害往往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黏膜柔软。

  • 第12题:

    单选题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口腔白斑病

    B

    淋病性口炎

    C

    毛状白斑

    D

    梅毒黏膜斑

    E

    口腔白角化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口腔白斑病诊断


    答案:
    解析: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辅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甲苯胺蓝染色等对口腔白斑可作出诊断。

  • 第14题:

    论述疱疹性口炎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疱疹性口炎的鉴别诊断如下:(1)疱疹样口疮:损害为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病程反复,不经过发疱期;溃疡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较差的黏膜处,不造成龈炎,儿童少见,无皮肤损害。(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颜面皮肤和口腔黏膜的病损。水疱较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的分支排列成带状,但不超过中线。疼痛剧烈,甚至损害愈合后在一段时期内仍有疼痛。本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愈后不再复发。(3)手一足一口病:为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但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皮肤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遍布于唇、颊、舌、腭等处,为很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4)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4所引起的口腔疱疹损害。I临床表现较似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但前驱症状和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的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面,如软腭、腭垂、扁桃体处,为丛集成簇的小水疱,不久溃破成溃疡。损害很少发于口腔前部,牙龈不受损害,病程大约为7天。(5)多形性红斑:为广泛损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疾病。诱发因素包括感染、药物的使用,但有的亦无诱因。口腔黏膜突然发生广泛的糜烂,特别涉及唇部,引起糜烂、结痂、出血,而弥散性龈炎非常少见,皮肤损害有靶形红斑和虹膜形红斑。

  • 第15题:

    简述口腔白斑病诊断。


    正确答案: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辅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甲苯胺蓝染色等对口腔白斑可作出诊断。

  • 第16题:

    论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典型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该克隆细胞的酸溶血试验(Ham实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OF试验)和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mCLST)呈阳性。骨髓或外周血可发现CD55、CD59的各系血细胞。(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RA有病态造血现象,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可阳性,早期髓系细胞相关抗原(CD13、CD33、CD34)表达增多,造血祖细胞培养可出现集簇增多、集落减少,可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阴性筝。(3)Famconi贫血(FA.又称先天性AA:是一种遗传性f绍胞异常性疾病。(4)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包括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5)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本病常在溶血性贫血、接触某些危险因素或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全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骤然下降,但骨髓涂片尾部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注意卫生,保护隔离;对症治疗包括成分输血、止血及控制感染。(2)药物治疗:①雄激素:丙酸睾丸酮50~100mg/d,肌内注射,6个月以上;康力龙2~4mg,3次/日,1~2年;大力补(17-去氢甲基睾丸酮)15~30mg/d,6个月以上;安雄40mg,每日2~4;达那唑0.4~0.8g/d,6个月以上。②中药。(3)重型再障:①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兔ALG(或ATG)5~10mg/(kg·D.,猪ALG(或ATG)15~20mg/(kg·D.,马ALG(或ATG)5~40mg/(kg·D.,加氢化可的松100~200mg,掺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疗程4~10天。环孢素A(CSA.一般剂量为3~10mg/(kg·D.,分2~3次口服,或调整剂量使血浓度在200~400μg/L。用药至少2个月,小剂量长期维持对减少复发有利。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20~30mg/(kg·D.,共3天,以后每隔4天减半量直至1mg/(kg·D.,30天后根据病情决定维持量。②造血细胞因子。③骨髓移植。

  • 第17题:

    论述骨发育不良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1、成骨不全,它主要是骨骼发育异常,骨基础与矿物质均减少。它又分为两型,一种是婴儿型,特点是多发骨折,畸形愈合,愈后差。另一种是成年型,特点是骨骼发育细,易发骨折。
    2、软骨发育不良,它主要是骨骼软异常,长骨变短,X线表现是干骨后端呈杯口状,骨密度正常,躯干正常。有双手不过髋,颅底短,脊柱椎弓根间距从上到下变细等特点。
    3、粘多糖代谢障碍:常见的是粘多糖Ⅰ型和Ⅳ型。Ⅰ型特点是身材矮小,面容丑陋,智力缺陷,脊柱后突。X线上肢的变化较下肢明显,上肢骨干粗而短及中央部分膨胀两端变尖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脊柱可合并后突成角畸形,头颅可有舟状,短头或尖头畸形。Ⅳ型的特点是侏儒。X线是椎体普遍性变扁,横径及前后径增加,椎体前缘的中央部向前突出如舌状。管状骨倾向于变短和增粗。
    4、垂体生长激素分泌异常:过少可出现垂体性侏儒症,骨龄延迟是本症的主要征象,骨骼呈均称短小。分泌过多出现巨人症,全身骨骼对称性普遍增长,增大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5、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又称为呆小症,儿童为克汀病。侏儒为典型症状之一。长骨粗而短,骨髓脸狭窄。

  • 第18题:

    论述PE(肺栓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X线检查:肺动脉小分支的单发肺栓塞X线可无异常表现,大分支及多发性小分支栓塞X线可见X线异常表现。主要有:
    (1)肺缺血:当肺叶或肺段动脉栓塞时,相应范围的肺纹理减少或消失,透亮度增加,称为韦斯特马克(westmark)征。多发性小动脉栓塞引起广泛性肺缺血。
    (2)肺动脉异常:病变的肺动脉因血栓嵌塞而增粗,其远端因血流减少而变细。
    (3)肺体积减小:下叶肺栓塞多见,故肺体积缩小也于下叶常见,引起膈升高,肺门及叶间裂下移。并可合并盘状肺不张。
    (4)心影增大:心影增大由右室增大所致,见于较大肺动脉的栓塞或多发肺栓塞。
    本病缺少特征性的X线表现。对于有栓子脱落条件的病人,如久病卧床、妊娠、大手术后和心功能不全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风心病易产生左心房附壁血栓。当这些病人突然出现咯血和剧烈胸痛时,在X线平片及CT检查有局限性肺纹理稀少或肺段范围的楔形阴影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放射性核素检查肺通气扫描正常而灌注扫描有沿血管走行的多发的、按肺段分布的无血流灌注时,可诊断为肺栓塞。CT血管成像显示肺动脉内有充盈缺损或血管截断。血管造影检查可见血管截断或管腔内的低密度的病灶。

  • 第19题:

    论述硬皮病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全身性疾病,结缔组织进行性的粘液水肿,硬化,和萎缩,皮肤,肌肉,骨格系和多种内脏小A的阻塞性病变。主要侵犯皮肤,肌肉,骨,胃肠道,心肺。主要诊断依据:皮肤改变。在肺部的病理改变:广泛肺间质钎维化,形成钎维囊性变,肺实质内含多个小囊,泡壁增厚,心内膜主A内膜可增厚和包含粗糙的纤维组织。
    1/4-1/2的病例有肺部改变:
    1、细网阴影,在中下肺野。
    2、网结影。
    3、广泛肺间质纤维化。肺塌陷。病变区出现5-10MM纤维囊性阴影。[病理基础是肺泡壁纤维化,CAP闭塞,肺泡气肿/细支气管囊性扩大。]
    4、胸膜增厚,粘连。一般不钙化。
    5、肺A高压,普大心,搏动弱。心包积液[心肌病变]。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口腔白斑病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一)白色角化症
    长期受明显的机械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好发于双颊,表现为灰白、浅白或乳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出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无结节且无自觉症状。
    (二)白色水肿
    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呈半透明或乳白色,牵拉时变浅,扪之柔软。
    (三)异位皮脂腺
    常见于颊部及唇部,是皮脂腺在黏膜上的异位。常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淡黄色小斑点及小的丘疹,有些也可融合成片状或不规则的黄色斑块。触之有粗糙感。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少见,随年龄增加更为明显。(四)白色海绵状斑痣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黏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损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现为皱襞状、海绵状、鳞片状粗厚软性组织。触诊时,这些部位虽仍保持黏膜的柔性与弹性,但状如海绵。颊黏膜损害较多见,其他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个口腔黏膜。
    (五)扁平苔藓
    斑块型扁平苔藓与白斑有时难以鉴别,特别是舌背上的扁平苔藓与白斑鉴别时较困难,有时需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通常情况下斑块型扁平苔藓多伴有口腔其他部位的病损,可见白色花纹,常有充血、糜烂。扁平苔藓常伴有皮肤病损。
    (六)黏膜下纤维化
    以颊、咽、软腭多见,初期为小水疱与溃疡,随后为淡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条索,后期可出现舌运动及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
    (七)梅毒黏膜斑
    Ⅱ期梅毒患者颊部黏膜可出现"梅毒斑"。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随后表面糜烂,周围出现乳白色斑片,直径约0.5~1cm,稍高出黏膜表面,中间凹陷,表面柔软,基部较硬。同时可伴有皮肤梅毒疹-玫瑰疹的出现。实验室检查,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快速试验(RPR)及苍白螺旋体血凝素试验(TPHA.阳性可确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疱疹性口炎的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疱疹性口炎的鉴别诊断如下:(1)疱疹样口疮:损害为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病程反复,不经过发疱期;溃疡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较差的黏膜处,不造成龈炎,儿童少见,无皮肤损害。(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颜面皮肤和口腔黏膜的病损。水疱较大,疱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经的分支排列成带状,但不超过中线。疼痛剧烈,甚至损害愈合后在一段时期内仍有疼痛。本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愈后不再复发。(3)手一足一口病:为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但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皮肤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遍布于唇、颊、舌、腭等处,为很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4)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4所引起的口腔疱疹损害。I临床表现较似急性疱疹性龈口炎,但前驱症状和全身反应都较轻,病损的分布只限于口腔后面,如软腭、腭垂、扁桃体处,为丛集成簇的小水疱,不久溃破成溃疡。损害很少发于口腔前部,牙龈不受损害,病程大约为7天。(5)多形性红斑:为广泛损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疾病。诱发因素包括感染、药物的使用,但有的亦无诱因。口腔黏膜突然发生广泛的糜烂,特别涉及唇部,引起糜烂、结痂、出血,而弥散性龈炎非常少见,皮肤损害有靶形红斑和虹膜形红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述口腔白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口腔白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1)诊断要点:根据好发部位与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病理诊断上皮角化异常,包括过度正角化、过度不全角化及混合过度角化,棘层增生,有上皮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固有层炎细胞浸润。由于已公认本病为癌前病变,具有恶变的潜能,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加以警惕:年龄、性别、吸烟、部位、类型、组织病理不典型增生者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易发生癌变。(2)鉴别诊断:白色角化病与初起的白斑不易鉴别,必要时可做活检。病理检查时,白色角化病的上皮细胞无不典型增生变化,而白斑长伴不典型增生。舌部白斑应与舌部萎缩型扁平苔藓相鉴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论述复发性口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复发性口疮的诊断要点:①具有较明显的复发规律性,间歇期长短不等,有自限性,损害一般在1~2周内逐渐愈合,但腺周口疮愈合缓慢,可达数月之久。②损害类型A.轻型:一个或几个小溃疡,直径为2~4mm左右。凡接近口角与唇吻合缘等处的损害易发生感染,故表面常呈致密的灰白色假膜。B.重型:深在性的大溃疡,直径约10mm,呈紫红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隆起,中央凹陷,触诊时呈浅表性坚韧感,但基底无硬结。愈合缓慢,常可达数月之久。C.疱疹样型:损害形态同轻型,但数量明显增加,可从十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散在性分布于角化较差区域。往往同时伴有发热、困倦、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鉴别诊断:①癌性溃疡:老年多发;好发于舌腹舌缘、口角区、软腭复合体;溃疡深或浅,浸润生长,周边硬,边缘不整齐,底部菜花状;病理显示细胞癌变;患者体弱或有恶病质;无自限性。②结核性溃疡:中青年多发;好发于唇、前庭沟、牙槽黏膜;溃疡深在,周围轻度浸润呈鼠噬状,底部有肉芽组织;病理可见朗格汉斯巨细胞;患者有肺结核体征;无自限性。③创伤性溃疡:有创伤史;好发于唇、颊、舌、颊脂垫尖;溃疡形态多与损伤因素切合,周围炎症不明显,底部可有肉芽组织;病理检查为慢性炎症;患者全身状况好;溃疡无自限性。④坏死性涎腺化生:男性多发;好发于硬腭、软硬腭交界处;溃疡深及骨面,周围清楚、充血,边缘可隆起,底部有肉芽组织;病理显示小涎腺坏死;患者全身状况较好或弱;溃疡有自限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