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挥发油的性质。”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单区别挥发油和脂肪油是利用挥发油的哪个性质

    A:折光性
    B:挥发性
    C:溶解性
    D:旋光性
    E:升华性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简述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正确答案:水蒸气蒸馏、溶剂提取、压榨法、吸收法

  • 第3题:

    简述挥发油成分化学反应法的显色依据。


    正确答案: 化学反应法的显色依据是挥发油中所含的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官能团,与不同的试剂可产生不同的颜色反应。如含有酚类成分,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可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反应;含有羰基化合物,加入苯肼或苯肼衍生物、羟胺等试剂,可生成结晶性的衍生物;含有醛基的化合物,加入硝酸银氨试液,可发生银镜反应;若含有内酯类化合物,于样品的吡啶溶液中加入亚硝酰铁氰化钠及氢氧化钠溶液,呈现红色并逐渐消失;若含有不饱和化合物,可使溴水褪去红棕色。

  • 第4题:

    煨肉豆蔻和煨木香增强固肠止泻作用的共同原理是()。

    • A、脂肪油含量降低
    • B、挥发油含量降低
    • C、挥发油理化性质改变
    • D、鞣质增加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简述挥发油各类成分的沸点随结构变化的规律。


    正确答案:挥发油各类成分的沸点随结构变化的规律为:含氧单萜的沸点大于单萜,在单萜中,沸点随分子中双键数目的增多而增高,一般三烯〉二烯〉一烯;在含氧单萜中,沸点随功能基极性增大而升高,醚〈酮〈醛〈 醇〈 羧酸,酯的沸点比相应的醇沸点高(分子量大的原因);含氧倍半萜与含氧单萜分子结构相差5个碳原子,沸点更高。

  • 第6题:

    挥发油难溶于()而易溶于(),在高浓度()中能全部溶解。挥发油在水中只能溶解()量,利用此性质,可制备()。挥发油应密闭于()色瓶中,在()保存,以避免()、()和()的影响,而发生分解变质。


    正确答案:水;有机溶剂;乙醇;极少;芳香水剂;棕;阴凉处;空气;日光;温度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挥发油的含义、分布和用途。

    正确答案: 挥发油又称为精油,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类液体的总称。挥发油在植物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种子植物,尤其是芸香科、菊科、伞形科、姜科植物中,且尤其存在于植物的腺毛、油室、油管、分泌细胞或树脂道中。挥发油是中药中的一类常见重要有效成分,挥发油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广泛地用于医药工业、香料工业、日用工业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挥发油难溶于()而易溶于(),在高浓度()中能全部溶解。挥发油在水中只能溶解()量,利用此性质,可制备()。挥发油应密闭于()色瓶中,在()保存,以避免()、()和()的影响,而发生分解变质。

    正确答案: 水,有机溶剂,乙醇,极少,芳香水剂,棕,阴凉处,空气,日光,温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挥发油各类成分的沸点随结构变化的规律。

    正确答案: 挥发油各类成分的沸点随结构变化的规律为:含氧单萜的沸点大于单萜,在单萜中,沸点随分子中双键数目的增多而增高,一般三烯〉二烯〉一烯;在含氧单萜中,沸点随功能基极性增大而升高,醚〈酮〈醛〈 醇〈 羧酸,酯的沸点比相应的醇沸点高(分子量大的原因);含氧倍半萜与含氧单萜分子结构相差5个碳原子,沸点更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挥发油的通性。

    正确答案: 多具有香气,可挥发,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及高浓度乙醇,几乎不溶于水,有较高折光度,有光学活性、性质不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挥发油低温放置可以析出固体,利用这种性质用于挥发油分离的方法是()
    A

    溶剂萃取法

    B

    分馏法

    C

    冷冻法

    D

    沉淀法

    E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煨肉豆蔻和煨木香增强固肠止泻作用的共同原理是()。
    A

    脂肪油含量降低

    B

    挥发油含量降低

    C

    挥发油理化性质改变

    D

    鞣质增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挥发油中成分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等。单萜、倍半萜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是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含氧的衍生物大多生物活性较强,并具有芳香气味,如薄荷脑、薄荷酮、樟脑、龙脑、茴香酮、苍术酮等。脂肪族化合物如正庚烷、丁酸己酯等。芳香族化合物如桂皮醛、丁香酚等。

  • 第14题:

    挥发油低温放置可以析出固体,利用这种性质用于挥发油分离的方法是()

    • A、溶剂萃取法
    • B、分馏法
    • C、冷冻法
    • D、沉淀法
    • 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简述挥发油的物理性状。


    正确答案: 挥发油在通常情况下为具有特殊而浓烈气味的油状液体,多数相对密度小于1,一般为0.85~1.065,沸点为70℃~300℃;且具有强烈的折光性,折光率为1.43~1.61;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大多有机溶剂中,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

  • 第16题:

    简述挥发油的通性。


    正确答案:多具有香气,可挥发,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及高浓度乙醇,几乎不溶于水,有较高折光度,有光学活性、性质不稳定。

  • 第17题:

    挥发油的哪些性质可用于挥发油的检识?


    正确答案:可用于挥发油检识的性质有:挥发性、气味、比重、比旋度、折光率等。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挥发油中成分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等。单萜、倍半萜及它们的含氧衍生物是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含氧的衍生物大多生物活性较强,并具有芳香气味,如薄荷脑、薄荷酮、樟脑、龙脑、茴香酮、苍术酮等。脂肪族化合物如正庚烷、丁酸己酯等。芳香族化合物如桂皮醛、丁香酚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挥发油的哪些性质可用于挥发油的检识?

    正确答案: 可用于挥发油检识的性质有:挥发性、气味、比重、比旋度、折光率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挥发油成分化学反应法的显色依据。

    正确答案: 化学反应法的显色依据是挥发油中所含的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官能团,与不同的试剂可产生不同的颜色反应。如含有酚类成分,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可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反应;含有羰基化合物,加入苯肼或苯肼衍生物、羟胺等试剂,可生成结晶性的衍生物;含有醛基的化合物,加入硝酸银氨试液,可发生银镜反应;若含有内酯类化合物,于样品的吡啶溶液中加入亚硝酰铁氰化钠及氢氧化钠溶液,呈现红色并逐渐消失;若含有不饱和化合物,可使溴水褪去红棕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挥发油的物理性状。

    正确答案: 挥发油在通常情况下为具有特殊而浓烈气味的油状液体,多数相对密度小于1,一般为0.85~1.065,沸点为70℃~300℃;且具有强烈的折光性,折光率为1.43~1.61;不溶于水而易溶于大多有机溶剂中,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正确答案: 水蒸气蒸馏、溶剂提取、压榨法、吸收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挥发油的性质。

    正确答案: (1)多数为无色或淡黄色。
    (2)具特殊气味(多为香气)与辛辣味,一般在室温下可挥发,在纸片上挥发后不留痕迹(可与油脂区别)。(3)多数比水轻,仅少数比水重(如丁香油、桂皮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85~1.065。
    (4)难溶于水,能完全溶解于无水乙醇、乙醚、氯仿、脂肪油中。
    (5)各种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旋光性和折光率。折光率是挥发油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挥发油具有强的折光性,折光率在1.43~1.61。
    (6)因挥发油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故多无确定的沸点和凝固点。
    (7)低温时,挥发油常析出结晶(为组成成分之一),如薄荷油中析出薄荷醇,樟脑油析出樟脑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