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给患者机械通气时,设定吸人氧的浓度通常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129~1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面罩给氧

    B.鼻导管低浓度给氧

    C.鼻导管高浓度给氧

    D.无创正压通气

    E.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129.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应首选的纠正缺氧的措施是

    130.确诊为Ⅱ型呼吸衰竭时应首选纠正缺氧的措施是


    正确答案:E,B
    (129~130)答案:129[E]  130[B]
    解析:由于ARDS时大量肺泡不均匀性
    萎陷,重力依赖区肺泡萎陷明显,而非重力
    依赖区肺泡仍保持开放状态,因此。ARDS
    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改善氧合,并避免肺泡随
    呼吸反复开放、闭合所造成的剪切力损伤,
    而机械通气可提供充分的通气和氧合,以支
    持器官功能。尤其是适当的PEEP可使呼气
    末肺容量增加,萎陷了的小气道和肺泡再开
    放;肺泡内正压亦可减轻肺泡水肿,从而改
    善肺泡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
    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
    的,因此E答案为正确答案。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CO2潴留,氧
    疗时需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
    高。因为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中枢的
    化学感受器对C O2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
    氧血症对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的刺激来维持。若吸入高浓度氧,使血氧
    迅速上升,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
    的刺激,便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通气状况
    进一步恶化,C O2进一步潴留,故B答案为
    正确答案。

  • 第2题:

    患者需吸人的氧气浓度为45%,氧流量应调节为每分钟A.4L B.5L C.6L

    患者需吸人的氧气浓度为45%,氧流量应调节为每分钟

    A.4L

    B.5L

    C.6L

    D.7L

    E.8L


    正确答案:C
    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氧浓度(%)一21+4×氧流量(L/分)。

  • 第3题:

    给患者机械通气时,设定吸人氧的浓度通常为( )

    A.60%~70%
    B.30%~50%
    C.70%~80%
    D.20%~30%
    E.50%~60%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A.机械通气
    B.高浓度给氧
    C.支持疗法
    D.气管切开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A.机械通气
    B.呼吸兴奋剂
    C.支持疗法
    D.高浓度给氧

    答案:D
    解析:
    Ⅱ型呼吸衰竭的处理包括:①保持气道通畅;②氧疗;③增加通气量;④控制感染;⑤纠正酸碱失衡;⑥防治并发症;⑦支持治疗等。但不宜使用高浓度氧,应持续低流量。

  • 第6题:

    对未行气管插管患者,复苏早期,最简单有效的建立人工通气的方法是()

    • A、高浓度给氧
    • B、低浓度持续给氧
    • C、气囊面罩给氧
    • D、人工呼吸
    • E、以上均可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对有通气障碍致使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开始给氧时可()

    • A、持续给高浓度氧
    • B、间断性给高浓度氧
    • C、给纯氧
    • D、给高压氧
    • 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

    正确答案:E

  • 第8题:

    多选题
    下列给氧方法正确的是()。
    A

    低浓度给氧不超过60%

    B

    中浓度给氧适用于缺O2而CO2潴留者

    C

    心源性休克应高浓度给氧

    D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低浓度给氧

    E

    吸高浓度氧不应超过1~2日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维持早产儿正常呼吸的护理措施是( )
    A

    随时预备好急救用具

    B

    呼吸暂停频发时,持续高浓度给氧,不超过3天

    C

    严重呼吸暂停时,采用面罩给氧及机械正压通气

    D

    呼吸暂停时,给氧浓度越高越好

    E

    出现呼吸暂停,可拍打足底,托背、放置水床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纠正缺氧的首选措施是()
    A

    面罩给氧

    B

    鼻导管低浓度给氧

    C

    鼻导管高浓度给氧

    D

    无创正压通气

    E

    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男,72岁。肺气肿病史30年,近5日病情加重,咳嗽,心悸,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血气分析:PaO250 mmHg,PaCO2 60mmHg,pH7.30。氧疗首选方案为(  )。
    A

    不需给氧

    B

    持续低浓度给氧

    C

    给予呼吸兴奋剂

    D

    机械通气

    E

    高浓度吸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确诊为Ⅱ型呼吸衰竭时纠正缺氧的首选措施是()
    A

    面罩给氧

    B

    鼻导管低浓度给氧

    C

    鼻导管高浓度给氧

    D

    无创正压通气

    E

    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A、调节吸引负压不要超过19.6kPa

    B、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C、吸痰时避免用吸引口腔的吸痰管再吸引气管

    D、吸痰前应翻身,拍背,使痰液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

    E、吸痰前后应适当提高吸及氧浓度


    参考答案:ABCDE

  • 第14题:

    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纠正缺氧的首选措施是

    A. 面罩给氧

    B. 鼻导管低浓度给氧

    C. 鼻导管高浓度给氧

    D. 无创正压通气

    E. 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正确答案:E
    1.属临床技能判断题,中等难度。考查考生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选择的理解能力。ARDS已被确诊,由于ARDS时大量肺泡不均匀性萎陷,重力依赖区肺泡萎陷明显,而非重力依赖区肺泡仍保持开放状态,因此ARDS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改善氧合,并避免肺泡随呼吸反复开放、闭合所造成的剪切力损伤,而机械通气可提供充分的通气和氧合,以支持器官功能。尤其是适当的PEEP可使呼气末肺容量增加,萎陷了的小气道和肺泡再开放;肺泡内正压亦可减轻肺泡水肿,从而改善肺泡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的,因此E答案为正确答案。无创正压通气:应在急性肺损伤时为首选,其次为面罩给氧、鼻导管高浓度给氧,故A、C、D答案可排除。鼻导管低浓度给氧仅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故B答案可排除。2.属临床技能判断题,中等难度。考查考生对慢性呼吸衰竭氧疗选择的理解能力。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CO潴留,氧疗时需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高。CO潴留是通气功能不良的结果。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对CO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若吸入高浓度氧.使血氧迅速上升,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便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通气状况进一步恶化,CO上升,严重时陷入CO麻醉状态,故B答案为正确答案。

  • 第15题:

    给病人机械通气时,设定吸入氧的浓度通常为( )

    A.20%~30%
    B.30%~50%
    C.50%~60%
    D.60%~70%
    E.70%~80%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A.静脉应用镇吐药
    B.机械通气治疗
    C.增加吸人氧浓度至60%
    D.加强抗感染
    E.应用呋塞米

    答案:B
    解析:
    本例患者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可能是因为呕吐物误吸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应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 第17题:

    机械通气时呼吸机常见的报警原因有()

    • A、呼吸机高压报警和低压报警
    • B、呼吸机高通气量报警和低通气量报警
    • C、室息通气报警
    • D、氧浓度监测报警
    • E、吸频率报警

    正确答案:A,B,C,D,E

  • 第18题:

    下列给氧方法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给氧不超过60%
    • B、中浓度给氧适用于缺O2而CO2潴留者
    • C、心源性休克应高浓度给氧
    • D、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低浓度给氧
    • E、吸高浓度氧不应超过1~2日

    正确答案:B,C,D,E

  • 第19题:

    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包括()

    • A、现场抢救
    • B、高浓度给氧
    • C、机械通气辅助
    • D、低浓度持续给氧
    • E、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答案:A,C,D,E

  • 第20题:

    多选题
    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包括()
    A

    现场抢救

    B

    高浓度给氧

    C

    机械通气辅助

    D

    低浓度持续给氧

    E

    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A

    调节吸引负压不要超过19.6kPa

    B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C

    吸痰时避免用吸引口腔的吸痰管再吸引气管

    D

    吸痰前应翻身,拍背,使痰液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

    E

    吸痰前后应适当提高吸及氧浓度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给患者机械通气时,设定吸人氧的浓度通常为( )
    A

    20%~30%

    B

    30%~50%

    C

    50%~60%

    D

    60%~70%

    E

    70%~8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配伍题
    确诊为Ⅱ型呼吸衰竭时纠正缺氧的首选措施是()|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纠正缺氧的首选措施是()
    A

    面罩给氧

    B

    鼻导管低浓度给氧

    C

    鼻导管高浓度给氧

    D

    无创正压通气

    E

    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


    正确答案: C,D
    解析: 1题:属临床技能判断题,中等难度。考查考生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选择的理解能力。 (1)ARDS已被确诊,由于ARDS时大量肺泡不均匀性萎陷,重力依赖区肺泡萎陷明显,而非重力依赖区肺泡仍保持开放状态,因此ARDS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改善氧合,并避免肺泡随呼吸反复开放、闭合所造成的剪切力损伤,而机械通气可提供充分的通气和氧合,以支持器官功能。尤其是适当的PEEP可使呼气末肺容量增加,萎陷了的小气道和肺泡再开放;肺泡内正压亦可减轻肺泡水肿,从而改善肺泡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的,因此E答案为正确答案。 (2)无创正压通气:应在急性肺损伤时为首选,其次为面罩给氧、鼻导管高浓度给氧,故A、C、D答案可排除。 (3)鼻导管低浓度给氧仅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故B答案可排除。 2题:属临床技能判断题,中等难度。考查考生对慢性呼吸衰竭氧疗选择的理解能力。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CO2潴留,氧疗时需保持低浓度吸氧,防止血氧含量过高。CO2潴留是通气功能不良的结果。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应性差,呼吸主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若吸入高浓度氧,使血氧迅速上升,解除了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便会抑制患者呼吸,造成通气状况进一步恶化,CO2上升,严重时陷入CO2麻醉状态,故B答案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