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渗出和外渗表现为()
第1题:
A、护士要掌握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走向向前推进0.5cm,并固定妥当
B、穿刺时避开关节、静脉窦、瘢痕、红肿、炎症和皮肤溃烂处,选择粗、直的血管
C、输血过程中经常巡视,重视患者的主诉,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
D、一旦发现血液外渗,立即关闭输血调节器,拔除针头,重新穿刺
第2题:
A.避免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B.尽量避免在下肢和瘫痪肢体留置导管
C.出现局部疼痛有回血,无药液渗出可能
D.提高穿刺成功率,做到穿刺一次置管成功
E.评估外渗的风险因素
第3题:
A.避免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
B.尽量避免在下肢和瘫痪肢体留置导管
C.出现局部疼痛有回血,应警惕药液渗出可能
D.提高穿刺成功率,做到穿刺一次置管成功
E.评估外渗的风险因素
第4题:
A、局部肿胀疼痛,挤压输液管无回血
B、局部无明显肿胀疼痛,挤压输液管有阻力
C、局部无肿胀疼痛,调整针头位置点滴通畅
D、局部无肿胀疼痛,调整输液架高度点滴通畅
E、局部无肿胀疼痛,热敷穿刺肢体点滴通畅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输液泵使用时的穿刺部位观察要点()
第8题:
患者,男性,60岁,肺炎球菌肺炎。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其输液不滴,穿刺部位肿胀,无回血,主诉疼痛。 应采取的措施为()
第9题:
猫,右腹侧壁皮下有一局限性肿胀,皮肤暗紫色,触诊有波动感,稽留热,穿刺液呈鲜红色,该肿胀可能是()。
第10题:
静脉穿刺部位渗血或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第11题:
抬高手臂
用手指继续压迫渗血或出血部位
更换被血污染的棉球
搓揉渗血或出血部位
第12题:
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高
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苍白、皮肤温度低
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发红、灼热及皮肤温度高
第13题:
猫,右腹侧壁皮下有一局限性肿胀,皮肤呈暗紫色,触诊有波动感,稍温热,穿刺液呈鲜红色。该肿胀可能是( )
A.血肿
B.脓
C.水肿
D.肿瘤
E.淋巴外渗
第14题:
A.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B.发疱剂及刺激性药液外渗后,可在该肢体远端留置导管
C.发生液体外渗,在撤除管路时应避免过重压迫穿刺部位
D.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E.如果导管必须拔除,在拔导管之前,应抽吸输入的药液,轻轻按压穿刺部位,防止组织进一步损伤
第15题:
A.有无液体外渗
B.有无回血
C.有无导管堵塞
D.有无压力
E.有无红肿
第16题: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不滴,局部无肿胀、疼痛,护士给予挤压近针头端的输液管,感觉有阻力,无回血,此时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 生理盐水推注冲管
B. 调整针头位置
C. 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D. 提高输液瓶位置
E. 穿刺部位热敷
第17题:
第18题:
按照INS的标准,渗出的临床表现: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淤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15cm,循环障碍轻度到中度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液体渗出,属于()级
第19题:
外周静脉治疗中,液体发生渗出或外渗的常见原因有()。
第20题:
患者,女,37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第3天,今晨输液液体滴入不畅,局部无肿胀,检查有回血,护士首先应()。
第21题: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巡视发现液体滴入不畅,穿刺点肿胀且无回血,轻轻挤压莫非氏滴管有阻力,此时正确的处理是()
第22题:
患者,男,40岁。因右侧坐骨神经痛行坐骨神经阻滞术,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向小腿、足部放射的刺痛或电击感,此时应当()
第23题:
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注射消炎镇痛液5~8ml
稍进针,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注射消炎镇痛液5~8ml
稍退针,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注射消炎镇痛液5~8ml
针尖略向内侧调整,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注射消炎镇痛液5~8ml
针尖略向外侧调整,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注射消炎镇痛液5~8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