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论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金瓶梅》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对以前章回小说的突破。


    正确答案: 首先,《金瓶梅》的出现,使得中国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趋于完备,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第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金瓶梅》开始,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时代。而《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的一些突破尤其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故事生活化。二、结构网络化。三、人物立体化。四、语言俚俗化。

  • 第2题:

    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
    表现
    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
    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
    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 第3题:

    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重点)


    正确答案:1、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给人以希望,立足今天,回顾过去。
    2、塑造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个性鲜明,这不能不说是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巨大成功。在人物肖像塑造上,老舍擅长白描,他的白描总是漫画式的,加入喜剧的因子,于嬉笑怒骂的氛围中凸现人物身上的“可爱或可憎之点”。《茶馆》中的七十多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都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来的。最典型的莫过于马五爷的形象。老舍只用了三句台词,就真切地描绘出其霸道、虚伪、狂傲的洋奴性格。当二德子在他面前撒野时,他说了句:“二德子,你威风啊!”先摆出自己的威严;接着又说:“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就讲打?”又显示了一次威风。二德子赔了不是,常四爷要他给评理,他不屑一顾:“我还有事,再见!”显示出极度的傲慢。马五爷的洋奴形象,便在这三笔两笔之中立于纸上了。
    3、语言朴实凝练,具有浓郁的北京口味。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
    (2)语言的幽默风格。老舍谈《茶馆》时说,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
    当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实际上却激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然而表现出的则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这种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给读者以回味的思考。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老舍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其语言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创造地摹仿欧化语法及句式,描写简捷洗练,学习和研究这些风格,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4、批判讽刺与赞美同情相结合。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金瓶梅》所写是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虽然也有一些大事件、大场面,但更多的是生活琐事,而《金瓶梅》恰恰在描写这些生活琐事中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这原因主要在于真实,特别是细节描写的真实。无数的生活琐事,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有发生的原因,有发展的过程,有事情的结果。描写细腻,绘声绘色。
    (2)《金瓶梅》以高超的技巧,突出表现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特征。潘金莲、李瓶儿等都是西门庆之妾,都作为西门庆的玩物终日生活在那个罪恶的家庭之中,但是,她们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潘金莲争强好胜、嘴尖舌快、心肠狠毒,而且是一个淫妇,一心只想拢络西门庆;而李瓶儿,却又显得较为和顺、多情,而且有些软弱。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十分符合人物的地位处境,如吴月娘,作为西门庆的妻子,却是一个几乎无情无欲的女子,她的全部生活兴趣都集中在求得子嗣的问题上。这正符合正室的地位:因为西门庆周围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妾和各色女子,吴月娘已不可能以色“固宠”,她只能寄希望于得子,以巩固自己的“主母”地位。于是,她吃斋念佛,终日与尼姑在一起,形成了她特有的性格。
    (3)《金瓶梅》的语言造诣极高,一是方言的成功运用:每个人物都以方言色彩极浓的语言表情达意;二是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如潘金莲满口泼辣粗俗的语言,吴月娘尽是冷漠愚昧的语言,应伯爵口中,则充满了无耻、谄媚、下流的语言。
    (4)《金瓶梅》作为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金瓶梅》开始,所谓人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逐步兴盛起来。正如鲁迅所说:“《金瓶梅》、《玉娇李》等既为世所艳称,学步者纷起。”例如《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纷纷问世。这些才子佳人小说,虽如鲁迅所说“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中国小说史略》),思想意义并不崇高,但所写以情为主,在明代仍有一定文学价值。而且,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就小说艺术的积累而言,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在《金瓶梅》问世近200年后的清代乾隆年间,伟大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现了。在《红楼梦》里,可以清楚的看到《金瓶梅》对它的影响,特别是在艺术手法方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论述《死魂灵》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一、《死魂灵》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紧紧扣住地主资产阶级人物特有的那种高尚正经的外表与被逼荒谬的内心的尖锐矛盾,通过多种艺术手段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圆滑虚伪、堕落空虚和贪婪吝啬。
    二、人物形象的典型化
    三、作品中广泛运用了抒情手法。如把祖国比喻成向前飞奔的三架马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论述《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离骚》的内容
    《离骚》全诗共370多句,2400多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诗人自序身世、现实以及因参与政治革新而受谗被疏的过程,抨击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后一部分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诗人被疏之后的不懈求索和最终选择。《离骚》的内容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实现“美政”。屈原的政治思想接近于儒家,他主张效法历史上的圣君贤相,励精图治,举贤授能,修明法度。
    二是表现屈原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以及因此而遭受的打击,暴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三是表现屈原坚贞洁白的品质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
    (1)《离骚》是诗歌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和幻想,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驱使各种神话形象、历史人物、禽鸟花草,纷至沓来,构成了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异常芳洁高大,从精神世界到外表服饰都带有理想化的特点,远远高出于世俗之上。
    (2)《离骚》中广泛运用了比兴手法。屈原使比不再局限于以物比物,兴也不仅仅用于作品的发端。他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比喻人的品质和志行,诗中的比兴带有普遍的的象征意义。诗中还大量“引类譬喻”,使比兴的意象互相联系,各成系统。
    (3)《离骚》中的感情非常强烈。《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般的激情。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的及在斗争过程中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环境的尖锐冲突以及他内凡的剧烈冲突。全诗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具有崇高的美学风格。
    (4)《离骚》篇幅宏伟,内容丰富,在抒情中带有叙事的成分,诗中出现了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如同诗人的自序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论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寄意于时俗;(2)、从歌颂到暴露;(3)、人物性格的立体化;(4)、网状结构;(5)、妙在家常口头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论述《子夜》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运用多种手法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包括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展示人物性格;细致的心理描写以及个性化的语言。
    2、宏伟谨严的结构艺术。

  • 第9题:

    试论述点彩派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印象派兴起以后,又有以西捏克,修拉为首的画家组成点彩派,又称新印象主义派,他们在接受了印象派强调色彩笔触并列的方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点彩的实验,他们把自然物象分析称细碎的色彩板块,用画笔点点的画在画面上,这些斑点,通过视觉作用达到自然结合,形成各种物象,有如中世界的镶嵌画,又似织锦中的图案花纹,通过这种点画出来的笔触在画面上好像罩上了一层模糊不清的影子,他们吧色彩并置变成了机械新排列,其结果是画家在如何组合和编排上下功夫,一幅画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些花过于科学和规整,而减弱了绘画的特出感染力。
    1修拉:修拉与德加一样曾向古典主义都是学习过,然而他却对颜色和谐的理论十分着迷,特别是对颜色并列方法,不仅对笔触的并列,而且对利用原色并列组成一种特殊色调的方法更是迷恋,如在描绘草地时,他把蓝色笔触画在黄色旁边,这样从远处来看,草地的绿色是十分清新的,代表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这是修拉花了两年时间完成的最能体现新印象派原理的作品。画面借鉴了时装样式和古典绘画的构图,描绘了在塞纳河畔草地上休憩、游玩的各式人物,这些人都有几何化的形体,为人们造成了一种具有理性秩序的美感。
    2西捏克:是修拉画法的继承者,不过西捏克的画风比较自由些,笔触长短结合比较灵活,色调也比较明澈。代表作品《费内翁肖像》是西捏克人物肖像画的代表作,虽然布满了色点。是人物的面部表情比较清澈,可以看出做着在并指色块中的精细功夫。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金瓶梅词话》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正确答案: 《金瓶梅词话》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多方面的开创意义,标志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金瓶梅词话》表现了小说创作对于人的真实平常的生活状态的深入关注与考察,从而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金瓶梅词话》中明显地出现了故事情节的淡化。它所描绘的大量的生活琐事,对于情节的发展并无意义,却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性格。《金瓶梅词话》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已经把重心从故事情节转移到人物形象上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小说中几乎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正面人物”,同样这部小说中也几乎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反面人物”。人物形象是在丰富的性格层次中塑造出来的,所以能够给人以活生生的感觉。而且《金瓶梅词话》描写人物性格,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单纯的个人天性来看待,而是同人物的生存环境、生活经历联系起来。
    《金瓶梅词话》的语言一向为人们所称道。作者十分善于摹写人物的鲜活的口吻、语气,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从中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与个性,以具有强烈的直观性的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金瓶梅》的创作经验、艺术成就对以前章回小说的突破。

    正确答案: 首先,《金瓶梅》的出现,使得中国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趋于完备,形成了封闭的题材圈环。第二,长篇小说的创作从《金瓶梅》开始,进入了文人独立创作的时代。而《金瓶梅》在创作经验、创作艺术上的一些突破尤其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故事生活化。二、结构网络化。三、人物立体化。四、语言俚俗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正确答案: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A.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I.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I.i.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I.ii.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B.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I.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I.i.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C.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I.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I.i.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A.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I.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ii.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b.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论述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辛弃疾的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
    首先,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稼轩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而意象群的流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诸如“倚天万里须长剑”、“却笑将军三羽箭”、“红旗铁马响春冰”和“斩将更搴旗”等军事意象频繁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密集的军事意象群,连续成雄豪壮阔的审美境界,更能体现辛词的个性特色,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其次,稼轩词不仅转换了意象群,而且更新了表现手法,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即采用辞赋的结构方式;用《天问》体写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连用七个问句以探询月中奥秘,奇特浪漫,理趣盎然。表现方法的革新,带来了词境的新变。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稼轩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在词史上,辛弃疾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最为丰富多彩;雅俗并收,古今融合,骈散兼行,随意挥洒,而精当巧妙。稼轩词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而又极尽自由的艺术境界。
    再次,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语言的不主故常。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写豪气而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稼轩词风的独特之处。如《摸鱼儿》就是摧刚为柔,表面是伤春惜春的柔情,实则深含不屈不挠的刚健豪气。辛词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嬉笑怒骂,皆成佳篇;亦庄亦谐,俱臻妙境。稼轩本富有幽默感,遂利用一度流行的谐谑词并加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种丑行的不满,使谐谑词具有了严肃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