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主要的篇幅与最精彩的内容则是写世俗的人情百态。
第1题:
根据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篇幅的议论文。(60分)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第2题:
(三)请结合给定材料,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保护 ”的角度,用不少于800字的篇幅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参考例文
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和文化为代价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各级政府、民众乃至整个国家关于发展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致有些地方盲目的把经济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指标,为谋求眼前小利和短期效益,弃环境、文化于不顾,不惜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古文化风貌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毁灭性破坏。殊不知环境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是至关重要的命脉。
首先,环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第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作后盾,任何经济发展目标都难以实现。第二,环境是人们得以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前提和保障。如果不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生活和工作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就算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又谈何生活水平和品质。
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则是不可再生、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于某些以原始文化和古遗址著称的地区,经济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冲击固然不可避免,但尽可能的让原始文化保留原始的状态、让古遗址古建筑继续存在下去,给子孙后代留下可以瞻仰的圣地和可以传承的文明,是我们应该给予祖先的交代和尊重。
诚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对环境和文化的破坏为代价。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文化保护的关系,保持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发展经济应该建立在保护环境和文化的基础上,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保护环境和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精神家园,就是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在保护中寻求发展,把加强环境、文化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并视之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切以牺牲环境和文化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行为都是暂时的、短期的,都是与经济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如果强行通过破坏环境和文化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不仅会造成巨大损害,而且最终还会影响和制约经济的发展,因为修复其造成的损害需要更巨额的经济投入。实践证明,要正确处理环境、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最终达到协调发展
第3题:
: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上述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只强调数量的增加发展到不仅强调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上来。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区域发展、节能减排、优化生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走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才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4题:
读书记录的内容大体包括()
A书名
B作者
C主要内容
D精彩片断
E优美词句
第5题:
行业用语的简明扼要原则主要是指()。
第6题:
由于简报的篇幅所限,不是所有的简报都写结束语。
第7题:
学中人与人在世俗生活中应该恪守的基本准则是()。
第8题:
宗教走向世俗的标志不包括()。
第9题:
不该写的内容坚决不写
可不写的内容尽量不写
不准写的内容一律不写
不好写的内容最好不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抽象概念
生活
体验
现实
第12题:
第13题:
结合给定资料,请你从“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晰,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没有中国制造 世界将会怎样?
在21世纪,没有什么比中国的崛起更令人瞩目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停留于概念层次。这里,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制造”。
关于“中国制造”,首先要确定一下它的含义。从目前来看,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主要因为它有着物美价廉、非常实用的特性。但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制造的主体即贸易方式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产品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从出口主体来看,则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环境来看,我们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正是这些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可见,世界各国的很多因素都参与了中国制造。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制造”可称得上是“世界制造”。
本书记录了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历时一年不购买“中国制造”产品的实验,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片。
美国人或许在读这本书之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而真正身体力行才发现,要想不买中国产品,除了必须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努力寻找(还不一定能找到)之外,还大幅度提高了生活成本(很多非中国造的产品价格都很昂贵)。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最终决定,还是跟中国进口产品共存的好。发誓一辈子不用中国产品,貌似不太现实,我情愿不去知道,未来10年不靠中国产品过活,日子会有多难。”中国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万分惊叹和自豪。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作者做这个“实验”,毕竟普通老百姓很少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了解“中国制造”对美国乃至全世界不可低估的影响。
本书还从小人物的角度对全球化做了精彩的阐释,相当于给读者们上了一堂幽默有趣的经济全球化速成课。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现实面前,不管你是什么信仰,不管你是什么肤色,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寻求相互间的共同利益,发展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共存共赢,促进全世界的普遍繁荣。
本书也反映出世界对“中国制造”还存在一些误解。在国外,“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常常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在品牌万里行的座谈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同样品质的产品,中国的往往必须比日本甚至韩国的卖得便宜才行。这说明我们不是说得太多,恰恰相反,而是说得太少。
世界对我们还存在着诸多疑问和好奇,我们要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中国制造”,让他们看到我们的高端与高质,而且是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在这里,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还是机构,对提升“Made in China”的国际形象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想任何人都不会相信,在没有产品质量日益提高、日益进步的情况下,中国能有今天贸易大国的地位。实际上,中国制造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首先是建立在质量和竞争力这两个因素上。中国几乎每小时就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的商品,可以想象,如果中国产品的质量从根本上、从主流上是不可靠的,便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和美誉。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生了误解与担忧,但是同期中国产品出口的增长率仍在上升,可见,大多数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仍然秉持公正和理解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应当进行积极宣传和交涉,澄清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误解,为我们赢回公正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他们已经走过的历程,就是继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继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向着“中国创造”稳步迈进。
第14题:
(二)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20分)
第15题:
义务教育强迫、免费、世俗三原则是19世纪法国()中得以确立的。
《费里法案》
第16题:
《家》中相对比较精彩和流畅的章节往往不是在写()。
第17题: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冒险故事与骑士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第18题:
下列主要内容中,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
第19题:
《长恨歌》中,你认为诗中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有哪些?为什么?
第20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当学生认为“人们的道德原则是自我选择的”,其道德发展水平主要处在()。
第21题:
人情
现世
精明
泛神论
第22题:
篇幅要长
加强细节追述
简短
第23题:
图表、公式的繁简和大小
作品内容的生动和精彩程度
版面字数的多少及篇幅的大小
正文中标题层次的多少
发行量较大的图书,采用常规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