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所谓“不粘不脱”也就是要求咏物诗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对物态的描写中有所寄寓。唐代咏物诗的“不脱”表现为在物态的描写上: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如杜甫《初月》、钱翊《未展芭蕉》;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
唐代咏物诗的“不粘”表现为在描写物态的同时:
(1)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
(2)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3)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杜荀鹤《小松》、罗隐《蜂》。
更多“结合作品,分析优秀的唐代咏物诗是如何实现“不粘不脱”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作品谈谈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1)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民自信,思想开放,这都为工艺美术的创造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肥沃的土壤,工艺美术在各个领域和品种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总结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为:1、装饰技法丰富多彩;2、造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使人感到圆润而丰满;3、色彩多运用暖色调和多彩,用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4.装饰纹样以植物纹为主,多以牡丹为主题,组成S形波状的卷草,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形态舒展,表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唐代的装饰艺术以其华丽优美的风格成为时代的特点。例如敦煌藻井图案中可以看出,垂幔变成了璎珞,卷草上长出了丰茂的花朵;卷草叶子种类变得多样,而且变得有相当厚度。这些花朵大多是重瓣密集,呈尚未完全舒展的状态,每一花瓣都汁液饱涌,以至膨胀而反卷。唐代花草的纹样在锦绫染织品上,在铜镜和瓷器上都很普遍。唐代碑刻的侧面的浮雕卷草花卉图案(如西安碑林的大智禅帅碑)表现唐代图案纹样的健康的风格。
    总之,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自由舒展、寓有情趣的恃点。

  • 第2题:

    唐代咏物诗具有哪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如杜甫《初月》、钱珝《未展芭蕉》 唐代咏物诗的特点实现表现为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杜甫的《初月》中对初月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而钱珝的《未展芭蕉》用"冷烛无烟绿蜡干"来比喻蕉叶,也极为新奇生动。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 唐代咏物诗艺术特色的第二点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 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 唐代咏物诗还常常借咏物来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的特点。例如李商隐的《流莺》,就是以流莺自喻,借流莺的流转无依,来抒发自己浮沉不定、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流莺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的悲苦。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感,并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志向。而黄巢的《菊花》则借咏菊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胸怀。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杜荀鹤《小松》、罗隐《蜂》 唐代咏物诗中,还有一些借咏物来说理。如罗隐的《蜂》描写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结局发问: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长处,就在于作者用最普通、最常见的情景,揭示了人生中的深刻道理。杜荀鹤的《小松》也借松写人,在咏物中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 第3题: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作品是怎样表现宗族伦理之情的?


    正确答案: (1)在祭祖诗中,诗人把他们的开创基业的祖先奉为神明,乞求祖先神保护自己部族的事业昌盛,人丁兴旺。他们以自己拥有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这样的祖先英雄而自豪,以自己是这一部族群体中的一员而骄傲。共同的祖先沟通了他们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使他们在宗族血缘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极强的宗国意识,共同抵御外侮、创造家园。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等。
    (2)在农业祭祀诗中,他们以全部族的共同劳作作为向神明敬献的厚礼,如《载芟》;也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如《良耜》。
    (3)在农业生活诗中,他们也表现出氏族兄弟之间的团结。甚至在《七月》这样的诗里,尽管显见着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差别和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但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仍然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丰收后的喜庆典礼上全氏族的人都喜气洋洋地会聚公堂,共叙亲族之间的依恋之情。
    (4)在战争徭役诗里,诗人们一方面表现出为保卫祖国家园而战的宗国精神,为此不惜抛弃了个人的安定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于父母兄弟的牵念与关心。如《唐风•鸨羽》。
    (5)在卿大夫士的政治美刺诗里,诗人一方面颂赞那些给宗族国家带来幸福的君子,如《南山有台》;另一方面也对那些不顾宗族国家利益的昏君与佞臣给予严厉的批判,甚至要以宗族老人的身分教训他们,如《抑》。
    (6)在礼仪诗中,诗人更热情表达父兄朋友君臣之间的血肉亲情。如《常棣》。
    (7)在男女情爱诗中,诗人同样把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之情写得真挚生动,如《郑风•女曰鸡鸣》。至于在那些写怀人念旧、民俗风情等的诗中,也处处都有这种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小雅•黄鸟》。

  • 第4题:

    结合作品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创造诗情浓厚的意境美的?


    正确答案: (1)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
    (2)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
    (3)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

  • 第5题:

    唐代的咏物诗具有哪些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唐代咏物诗的艺术特点表现为: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不求形似,以貌取神: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 第6题:

    阎立本是唐代重要画家之一,请您结合作品分析其绘画特征。


    正确答案: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画家,其绘画代表了初唐美术的新水平,擅长人物肖像画,历史故事画,多取材于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
    (1)写实性强,擅于描绘当时的重大历史题材,密切适应着初唐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时代颂歌。集中体现出儒家文艺观中“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图》表明李世民对开国元勋的重视,并有激励后世的作用;《步辇图》表明唐太宗对民族团结、政权稳定、国家统一的重现,《历代帝王图》通过对历史上十三位帝王的描绘,为唐代统治者提供借鉴。这些作品都有鲜明的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
    (2)继承发展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在人物塑造上,力图通过形貌的刻画,揭示其心理和性格特征,笔法圆劲,气韵生动。《历代帝王图》中,作者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状态,如曹丕敏锐的挑衅式的目光,显出咄咄逼人的神气;陈叔宝两眼无神,软弱松弛;杨坚头部微颔,眼光向上平视,显得深沉而有计谋。同样是胡髭,也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皮肉也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细,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文雅跃然纸上,几乎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
    (3)在人物刻画上,主大从小,主要人物都刻画得高大魁梧,形象突出,次要人物则刻画得比较瘦小。《历代帝王图》中各帝王的身躯都比侍从的魁梧高大,《步辇图》中唐太宗的身躯也比其他人魁梧,但现实生活中并不见得如此。阎立本的绘画创作对我们了解当时美术的发展及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 第7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谈谈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1)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民自信,思想开放,这都为工艺美术的创造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肥沃的土壤,工艺美术在各个领域和品种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总结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为:1、装饰技法丰富多彩;2、造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使人感到圆润而丰满;3、色彩多运用暖色调和多彩,用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4.装饰纹样以植物纹为主,多以牡丹为主题,组成S形波状的卷草,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形态舒展,表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唐代的装饰艺术以其华丽优美的风格成为时代的特点。例如敦煌藻井图案中可以看出,垂幔变成了璎珞,卷草上长出了丰茂的花朵;卷草叶子种类变得多样,而且变得有相当厚度。这些花朵大多是重瓣密集,呈尚未完全舒展的状态,每一花瓣都汁液饱涌,以至膨胀而反卷。唐代花草的纹样在锦绫染织品上,在铜镜和瓷器上都很普遍。唐代碑刻的侧面的浮雕卷草花卉图案(如西安碑林的大智禅帅碑)表现唐代图案纹样的健康的风格。
    总之,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自由舒展、寓有情趣的恃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唐代咏物诗是如何在咏物中寄托情志的?

    正确答案: 王的《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首有感而发之作。描写的对象是蝉。虽然全篇写蝉,但实则寄予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慨,同时又没有因为当下的处境而哀叹自伤,反而更坚定以往所报持的操守。
    诗的首句即点明托喻之物和自己的对应关系。“南冠”点出作者自己“在狱”的身份,“玄鬓”描写的对象自然是蝉;“白头”是自己。这里的“白头”还有深一层意思,即自己思国思民的忧虑之重。颈联物我合一,表面是在写蝉,实则感发自己的处境。秋天阴浓露重,纵想高飞,亦有翼难振。这里暗指自己仕途的不得志。尾联则全然分不清是蝉是“我”,好像在赞美蝉的孤高贞洁,又似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冤屈和为国忠贞之志,一并宣泄而出。
    咏物诗所借得物或有相同,所咏之情未必尽同。重在不即不离,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心志。就蝉诗而言,初唐虞世南所咏之乃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是不依赖外在的势力,表彰高远志向,使踌躇满志的形象。晚唐李商隐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蝉》),一副怀才不遇的形象。
    唐玄宗李忱与庐山禅师的《瀑布联句》,黄檗禅师的前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其中充满了禅意,即:人生出处要高,一如低处,则难免下流矣。而唐玄宗的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则大气磅礴,瀑布不留恋小溪小涧,不在小的目标面前止步不前,而是志向远大,一往无前,最终要回归到浩瀚的大海,去掀起万丈波涛。这是借咏物以抒怀明志。
    黄巢的《菊花》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的开头似脱口而出,对于金秋的到来充满期盼和自信;第二句说“我花”,可见对菊花的热爱之情;“百花杀”,百花凋残而菊花盛开,可见对菊花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设喻新颖,把菊花黄色的花瓣想象比喻成战士的铠甲,使菊花不仅具有傲霜的劲节,而且具有战士的精神。是借咏菊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之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唐代咏物诗具有哪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如杜甫《初月》、钱珝《未展芭蕉》 唐代咏物诗的特点实现表现为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杜甫的《初月》中对初月的描摹可谓穷形尽相,而钱珝的《未展芭蕉》用"冷烛无烟绿蜡干"来比喻蕉叶,也极为新奇生动。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 唐代咏物诗艺术特色的第二点是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陆归蒙 的《白莲》可为代表。《房兵曹胡马》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的体态,更使读者感受到胡马凛然无畏的气度。陆龟蒙的《白莲》则写出了白莲清高自傲、超凡脱俗的神韵,被后人赞赏为"语自传神,不可移易"。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 唐代咏物诗还常常借咏物来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的特点。例如李商隐的《流莺》,就是以流莺自喻,借流莺的流转无依,来抒发自己浮沉不定、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在流莺身上,使它也充满了身世飘零的悲苦。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表面上是在咏蝉,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感,并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表明了自己坚持操守的志向。而黄巢的《菊花》则借咏菊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胸怀。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杜荀鹤《小松》、罗隐《蜂》 唐代咏物诗中,还有一些借咏物来说理。如罗隐的《蜂》描写蜜蜂不辞辛苦的劳动,结局发问: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谁呢?这首诗的长处,就在于作者用最普通、最常见的情景,揭示了人生中的深刻道理。杜荀鹤的《小松》也借松写人,在咏物中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不粘不脱”?结合作品分析。

    正确答案: “不粘不脱”是咏物诗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不粘”,就是不能一味粘着于物态,琐细的描写物,而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托情志,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不脱”就是要紧扣所写之物的具体特点,不能离开所咏之物,空泛的言志抒情。
    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一面须步其韵而作,限制了自由的发挥;一面又作意翻新,有别于前人。苏词能够“不粘不脱”,跳出杨花来抒情,然而又句句暗中关合杨花。他的《定风波·红梅》词,避开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前写寒雀对梅花的钟情以显示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后写以文会友以进一步衬托梅花不平凡的格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创造诗情浓厚的意境美的?

    正确答案: (1)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
    (2)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
    (3)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优秀的唐代咏物诗是如何实现“不粘不脱”的?

    正确答案: 所谓“不粘不脱”也就是要求咏物诗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对物态的描写中有所寄寓。唐代咏物诗的“不脱”表现为在物态的描写上: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如杜甫《初月》、钱翊《未展芭蕉》;
    (2)不求形似,遗貌取神,如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
    唐代咏物诗的“不粘”表现为在描写物态的同时:
    (1)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如李商隐《流莺》;
    (2)借物抒怀,咏物明志,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黄巢《菊花》;(3)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杜荀鹤《小松》、罗隐《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哪部作品?


    正确答案: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

  • 第14题:

    唐代咏物诗是如何在咏物中寄托情志的?


    正确答案: 王的《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一首有感而发之作。描写的对象是蝉。虽然全篇写蝉,但实则寄予了作者苍凉的身世之慨,同时又没有因为当下的处境而哀叹自伤,反而更坚定以往所报持的操守。
    诗的首句即点明托喻之物和自己的对应关系。“南冠”点出作者自己“在狱”的身份,“玄鬓”描写的对象自然是蝉;“白头”是自己。这里的“白头”还有深一层意思,即自己思国思民的忧虑之重。颈联物我合一,表面是在写蝉,实则感发自己的处境。秋天阴浓露重,纵想高飞,亦有翼难振。这里暗指自己仕途的不得志。尾联则全然分不清是蝉是“我”,好像在赞美蝉的孤高贞洁,又似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冤屈和为国忠贞之志,一并宣泄而出。
    咏物诗所借得物或有相同,所咏之情未必尽同。重在不即不离,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心志。就蝉诗而言,初唐虞世南所咏之乃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是不依赖外在的势力,表彰高远志向,使踌躇满志的形象。晚唐李商隐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蝉》),一副怀才不遇的形象。
    唐玄宗李忱与庐山禅师的《瀑布联句》,黄檗禅师的前两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其中充满了禅意,即:人生出处要高,一如低处,则难免下流矣。而唐玄宗的两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则大气磅礴,瀑布不留恋小溪小涧,不在小的目标面前止步不前,而是志向远大,一往无前,最终要回归到浩瀚的大海,去掀起万丈波涛。这是借咏物以抒怀明志。
    黄巢的《菊花》诗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诗的开头似脱口而出,对于金秋的到来充满期盼和自信;第二句说“我花”,可见对菊花的热爱之情;“百花杀”,百花凋残而菊花盛开,可见对菊花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设喻新颖,把菊花黄色的花瓣想象比喻成战士的铠甲,使菊花不仅具有傲霜的劲节,而且具有战士的精神。是借咏菊以抒发农民革命英雄的豪壮之怀。

  • 第15题:

    何谓“不粘不脱”?结合作品分析。


    正确答案: “不粘不脱”是咏物诗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不粘”,就是不能一味粘着于物态,琐细的描写物,而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托情志,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不脱”就是要紧扣所写之物的具体特点,不能离开所咏之物,空泛的言志抒情。
    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一面须步其韵而作,限制了自由的发挥;一面又作意翻新,有别于前人。苏词能够“不粘不脱”,跳出杨花来抒情,然而又句句暗中关合杨花。他的《定风波·红梅》词,避开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前写寒雀对梅花的钟情以显示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后写以文会友以进一步衬托梅花不平凡的格调。

  • 第16题:

    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正确答案: 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
    (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 第17题:

    结合作品谈谈唐代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
    (1)人的意识的解放
    (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4)装饰技法的应用。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 第18题:

    问答题
    阎立本是唐代重要画家之一,请您结合作品分析其绘画特征。

    正确答案: 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画家,其绘画代表了初唐美术的新水平,擅长人物肖像画,历史故事画,多取材于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
    (1)写实性强,擅于描绘当时的重大历史题材,密切适应着初唐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时代颂歌。集中体现出儒家文艺观中“成教化、助人伦”的绘画功能。《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图》表明李世民对开国元勋的重视,并有激励后世的作用;《步辇图》表明唐太宗对民族团结、政权稳定、国家统一的重现,《历代帝王图》通过对历史上十三位帝王的描绘,为唐代统治者提供借鉴。这些作品都有鲜明的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
    (2)继承发展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在人物塑造上,力图通过形貌的刻画,揭示其心理和性格特征,笔法圆劲,气韵生动。《历代帝王图》中,作者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状态,如曹丕敏锐的挑衅式的目光,显出咄咄逼人的神气;陈叔宝两眼无神,软弱松弛;杨坚头部微颔,眼光向上平视,显得深沉而有计谋。同样是胡髭,也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皮肉也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细,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文雅跃然纸上,几乎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
    (3)在人物刻画上,主大从小,主要人物都刻画得高大魁梧,形象突出,次要人物则刻画得比较瘦小。《历代帝王图》中各帝王的身躯都比侍从的魁梧高大,《步辇图》中唐太宗的身躯也比其他人魁梧,但现实生活中并不见得如此。阎立本的绘画创作对我们了解当时美术的发展及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结合作品谈谈唐代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1)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民自信,思想开放,这都为工艺美术的创造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肥沃的土壤,工艺美术在各个领域和品种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总结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为:
    1、装饰技法丰富多彩;
    2、造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使人感到圆润而丰满;
    3、色彩多运用暖色调和多彩,用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
    4.装饰纹样以植物纹为主,多以牡丹为主题,组成S形波状的卷草,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形态舒展,表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唐代的装饰艺术以其华丽优美的风格成为时代的特点。例如敦煌藻井图案中可以看出,垂幔变成了璎珞,卷草上长出了丰茂的花朵;卷草叶子种类变得多样,而且变得有相当厚度。这些花朵大多是重瓣密集,呈尚未完全舒展的状态,每一花瓣都汁液饱涌,以至膨胀而反卷。唐代花草的纹样在锦绫染织品上,在铜镜和瓷器上都很普遍。唐代碑刻的侧面的浮雕卷草花卉图案(如西安碑林的大智禅帅碑)表现唐代图案纹样的健康的风格。
    总之,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自由舒展、寓有情趣的恃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谈谈唐代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
    (1)人的意识的解放
    (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4)装饰技法的应用。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据考证,发现于唐代的《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作品,是我国早期书法作品的优秀代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唐代的咏物诗具有哪些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唐代咏物诗的艺术特点表现为: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2)不求形似,以貌取神:
    (3)以物拟人,移情于物:
    (4)借物抒怀,咏物明志;
    (5)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正确答案: 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
    (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