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人或物)或在自己的理想或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1题:
第2题:
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应该()
第3题:
()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4题:
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第5题:
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人或物的意识)是().
第6题:
( )是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人或物)或在自己的理想或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7题:
()指一个人遭遇失落或被夺去心爱的人或物时,所产生的悲痛、愤怒和罪恶的感觉。
第8题: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亚伦的藜杖》
《恋爱中的妇女》
《白孔雀》
《儿子与情人》
第11题:
没有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对象,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发生
服务对象都是自己主动求助而形成的
服务对象在服务发生之前处于潜在状态
一个人或群体愿意接受服务或帮助,就变成了服务对象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自卑是轻视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
第15题:
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第16题:
有些本我欲望或冲动为()所不容,个体便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加在一个外人身上,断定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有这些动机或愿望,弗洛伊德将这种防御机制称为投射。
第17题:
()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理想转移到别人和其他对象身上。
第18题:
愤怒指一个人遭遇失落或被夺去心爱的人或物时,所产生的悲痛、愤怒和罪恶的感觉。
第19题:
作为《彩虹》的姊妹篇,()是劳伦斯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破灭时创作的。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第22题:
超自我
社会
自己
别人
第23题: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