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16、17号车钩弹性支撑装置组装是如何要求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临修车钩缓冲装置检查要求:16、17型车钩支撑座支撑弹簧无折断、()及螺栓或拉铆钉无松动,支撑座或支撑座腔无裂纹,止挡铁无丢失。

    A.止挡块

    B.钩尾销

    C.钩托梁

    D.钩尾框


    参考答案:A

  • 第2题:

    16,17号车钩支撑弹簧组装时每组3个支撑弹簧自由高度差应不大于()。

    A、1mm

    B、1.5mm

    C、2mm

    D、3mm


    参考答案:C

  • 第3题:

    车钩弹性支撑装臵分解检修后,组装止挡铁原为拉铆结构者仍须采用拉铆结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时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时有下列6项要求:
    (1)两侧架必须有相同的铲豆。
    (2)端头螺栓的紧固力矩转8AG、转8G、转K2型为675~700N.m,转K1型为150~170N.m。
    (3)转8AG、转8G型交叉杆安全链松余量为20-50mm,转K2型为80-125mm。
    (4)组装锁紧板时,其两防松片定位孔应呈上、下位置。
    (5)交叉杆的组装必须在专用工装上进行。
    (6)组装后4个导框中心的对角线差不大于5mm。

  • 第5题:

    16、17号车钩支撑弹簧组装时每组3个支撑弹簧自由高度差应不大于()。


    正确答案:2mm

  • 第6题:

    简述现车钩缓装置组装的作业过程?


    正确答案: 现车钩缓装置组装的作业过程如下:
    (1)将车钩、缓冲器及钩尾框组成推至车底,对准牵引梁两从板座之间开始顶铺,将其装入牵引梁中,安装钩尾框托板及车钩托梁和磨耗板。
    (2)用扳手紧固钩尾框托板和钩体托梁螺栓,紧固钩尾销螺栓,穿入∮4mm开口销并卷起,钩体托梁螺栓须安装背母和∮4mm开口销,双向劈开角度为60°~70°,钩尾框托板螺栓须安装弹簧垫圈。
    (3)组装提钩链,组装各部开口销并劈开。钩提杆链松余量及钩提杆左右移动量须符合要求,钩提杆与马蹄环间须转动灵活。

  • 第7题:

    车钩缓冲装置修理更换时16、17型车钩支撑座与冲击座()间隙不小于46mm。

    • A、A部
    • B、C部
    • C、B部
    • D、D部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简述交叉支撑装置组装的操作要求?


    正确答案: 在组装交叉支撑装置时应注意如下8项要求:
    (1)交叉杆必须轻拿轻放,不得摔碰。
    (2)在吊运构架上交叉支撑装置专用定位胎具时,注意不要使支撑座下部压上交叉杆端部。
    (3)在组装交叉支撑装置前,应使侧架处于基本正位的状态。
    (4)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时,不得硬撬、敲击交叉杆杆体。
    (5)在紧固交叉支撑装置端部螺栓时应对角采用智能扭力扳机紧固,紧固后必须采用手动扭力扳手逐个进行扭力矩校核。
    (6)交叉杆扣板和螺栓电焊时,不得在杆体上打火。
    (7)交叉支撑装置组装后,不得借助交叉杆吊装、支撑或移动转向架。
    (8)组装交叉支撑装置后的转向架不得叠放。

  • 第9题:

    问答题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时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时主要有下列6项要求:
    (1)两侧架必须有相同的铲豆。
    (2)端头螺栓的紧固力矩转8AG、转8G、转K2型为675~700N·m,转K1型为150~170N·m。
    (3)转8AG、转8G型交叉杆安全链松余量为20~50mm,转K2型为80~125mm。
    (4)组装锁紧板时,其两防松片定位孔应呈上、下位置。
    (5)交叉杆的组装必须在专用工装上进行。
    (6)组装后4个导框中心的对角线差不大于5m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临修车钩缓冲装置检查要求:16、17型车钩支撑座支撑弹簧无折断、()及螺栓或拉铆钉无松动,支撑座或支撑座腔无裂纹,止挡铁无丢失。
    A

    止挡块

    B

    钩尾销

    C

    钩托梁

    D

    钩尾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交叉支撑装置组装的操作要求?

    正确答案: 在组装交叉支撑装置时应注意如下8项要求:
    (1)交叉杆必须轻拿轻放,不得摔碰。
    (2)在吊运构架上交叉支撑装置专用定位胎具时,注意不要使支撑座下部压上交叉杆端部。
    (3)在组装交叉支撑装置前,应使侧架处于基本正位的状态。
    (4)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时,不得硬撬、敲击交叉杆杆体。
    (5)在紧固交叉支撑装置端部螺栓时应对角采用智能扭力扳机紧固,紧固后必须采用手动扭力扳手逐个进行扭力矩校核。
    (6)交叉杆扣板和螺栓电焊时,不得在杆体上打火。
    (7)交叉支撑装置组装后,不得借助交叉杆吊装、支撑或移动转向架。
    (8)组装交叉支撑装置后的转向架不得叠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车钩弹性支撑装臵分解检修后,组装止挡铁原为拉铆结构者仍须采用拉铆结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修理临修故障时,16、17型车钩弹性支承装置组装后,弹性支承托板上平面(不含磨耗板)至冲击座上口的距离不小于()。

    A.192mm

    B.195mm

    C.197mm

    D.200mm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16号车钩弹性支承装置组装后,支承弹簧座腔顶部至支承托板下平面的距离须大于42mm。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试述交叉支撑装置组装后的检测要求?


    正确答案: (1)交叉支撑装置端头螺栓采用智能扭力扳机紧固后,使用手动扭力扳手对螺栓紧固力矩进行逐个检测。
    (2)对组装后的构架进行正位检测,主要测量并计算构架的对角线。
    (3)对侧架承载鞍支撑面和交叉支撑装置专用定位胎具支撑面之间的间隙用塞尺进行测量。

  • 第16题:

    16号车钩弹性支撑装置组装有何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16号车钩弹性支撑装置组装后,弹性支撑托板上平面(不含磨耗板)至冲击座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97mm(原型为203mm);支撑弹簧座腔顶部至支承托板下平面的距离须大于42mm。

  • 第17题:

    13号作用车钩的钩提杆装置组装时有何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技术要求如下:
    1、钩提杆链松余量为30~45mm;
    2、只允许钩提杆孔在上锁销孔之后,其水平距离不大于45mm;
    3、心盘变形时应调修;
    4、心盘平面磨耗深度超过8mm时更换;
    5、上下心盘直径差超过8mm时焊补加工。

  • 第18题:

    与冲击座一体的车钩弹性支撑装置座变形大于()或影响车钩支撑装置作用时调修。

    • A、3mm
    • B、5mm
    • C、7mm
    • D、8mm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临修车钩缓冲装置检查要求:16、17型车钩支撑座支撑弹簧无折断、()及螺栓或拉铆钉无松动,支撑座或支撑座腔无裂纹,止挡铁无丢失。

    • A、止挡块
    • B、钩尾销
    • C、钩托梁
    • D、钩尾框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有何检测要求?


    正确答案: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主要有下列3项检测要求:
    (1)交叉支撑装置端头螺栓采用智能扭力扳机紧固后,使用手动扭力扳手对螺栓紧固力矩进行逐个检测。
    (2)对组装后的构架进行正位检测,主要测量并计算构架的对角线差。
    (3)对侧架承载鞍支撑面和交叉支撑装置专用定位胎具支撑平面之间的间隙用塞尺进行测量。

  • 第21题:

    单选题
    修理临修故障时,16、17型车钩弹性支承装置组装后,弹性支承托板上平面(不含磨耗板)至冲击座上口的距离不小于()。
    A

    192mm

    B

    195mm

    C

    197mm

    D

    200mm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6、17型车钩支撑座与冲击座(B部)间隙不小于(),弹性支承装置组装后,弹性支承托板上平面(不含磨耗板)至冲击座上口的距离不小于197mm。
    A

    26mm

    B

    36mm

    C

    46mm

    D

    56m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有何检测要求?

    正确答案: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主要有下列3项检测要求:
    (1)交叉支撑装置端头螺栓采用智能扭力扳机紧固后,使用手动扭力扳手对螺栓紧固力矩进行逐个检测。
    (2)对组装后的构架进行正位检测,主要测量并计算构架的对角线差。
    (3)对侧架承载鞍支撑面和交叉支撑装置专用定位胎具支撑平面之间的间隙用塞尺进行测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