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碳十四断代法是考古学上一种用于断定有机体年代的方法。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更多“碳十四断代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居“二十四史”之首。

    • A、纪传体
    • B、编年体
    • C、断代体
    • D、国别体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测量对象为火山岩的测量方法是()

    • A、碳十四测定法
    • B、铀系法
    • C、铝铍埋藏测年法
    • D、钾氩法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树木年轮断代法最早用于哪个国家?()

    • A、英国
    • B、美国
    • C、德国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碳-14断代


    正确答案: 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原理是,地球生物均汲取碳水化合物为养料,一般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积淀的碳-14便以每隔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递减。只要测出有机物(如木炭、骨骼、贝壳)中残存的碳-14比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从而得到有机物所在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年代。因大气中碳-14浓度实际上是起伏的,所测年代与真实年代会有差距,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才能使用。通常说的距今多少年,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该方法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它几乎不受任何地理条件、气候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作广泛的比较研究。其出现被誉为“考古年代学的一场革命”。20世纪70年代末又发明了串级加速器高能质谱技术,它比常规的碳-14方法耗费时间短,所需样品少,是碳-14断代研究的新发展。

  • 第5题:

    美国化学家()发明并于1949年公布了()简称碳十四方法。


    正确答案:威拉德·利比;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

  • 第6题:

    简述碳十四测年方法的测年原理以及采样要求。


    正确答案: 宇宙射线中的中子流与地球大气层中的14N发生核反应,产生14C。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活着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与二氧化碳发生交换,直到生物体死亡为止,14C含量按其半衰期进行减少,我们可以利用14C的减少量来计算生物死亡的年代。要求出土时最好保证样品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以保证样品中的原始浓度。木炭50克,木头100克,种子100克,毛发100克,骨头1000克玻璃瓶干燥保存,准确秤量,编号。热释光:含有二氧化硅类晶体的陶器,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出现荧光现象,器物内储存的能量一次性的释放完毕。器物烧成后,继续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从新积累能量。依据积累能量的多少以及现有的能量,可以计算出最后一次高温的年代。要求样品周围的环境中的辐射现象没有异常。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硅样品周围温度不能长期处于较高值,不能与地下水或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接触。

  • 第7题:

    绝对断代的方法:历史纪年、树木年轮与纹泥、放射性碳测年、()、()、()。


    正确答案:钾氩法;古地磁法;铀系法

  • 第8题: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正确答案:纪传体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碳十四年代测定

    正确答案: 一种常用的科技测年方法,由美国人维拉德?弗兰克?利比发现。碳元素广泛存在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里,并且相互交换维持平衡,主要有三种同位素,即C12、C13、C14,其中前二者为稳定同位素,C14为放射性同位素。生物体内的C14会在生物体死亡后逐渐衰退,直至消失,由此,当对已经死亡的生物体进行测年的时候,只需用专业设备测出其体内残留的C14量,与C14半衰期结合进行一定的运算即可测出其年龄。
    C14测年存在三个基本的假定:假设大气中的C14的产生率几万年来恒定不变;三个交换储存库容量不变,而且三个储存库均达到交换平衡状态;样品一旦脱离交换体系后就处于封闭状态。由于半衰期为5730+/-30年,所以其测年范围为二三百万年至5万年,且精确度较高。其样品易得:陆生动植物体(一年生或短寿命最好);水生或海生的动植物体(注意有岩石效应和海洋效应);沉积物类:泥炭、淤泥、土壤等,包括孢粉等;碳酸盐类:钟乳石,白灰面;大气或冰芯等包裹体。数量:几克到几千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正确答案: 纪传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碳十四测年法的半衰期是()年。
    A

    5730

    B

    5370

    C

    5337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碳十四断代法

    正确答案: 碳十四断代法是考古学上一种用于断定有机体年代的方法。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断代法是研究金文的一种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碳十四测年法的半衰期是()年。

    • A、5730
    • B、5370
    • C、5337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1949年()发明放射性碳断代方法,它的半衰期为5730+/-40年,极限范围为7.5万年。


    正确答案:威拉德·利比

  • 第16题:

    碳十四测年法


    正确答案: 碳的同位素之一,广泛的存在于生物体中,生物存活于世间时,通过呼吸使体内的碳十四与外界大气碳十四持衡。在生物体死亡的临界点,体内碳十四含量定格。碳十四具有衰变性,生物死亡后,体内碳十四开始衰变,其衰变有其规律,每5730±40/50年为一个半衰期,碳十四的含量变为原来的一半,只要检测出生物体标本中碳十四减少的量便可测定生物的年代。

  • 第17题:

    简述碳十四测年法的意义。


    正确答案:1.这意味着,考古学家的大部分精力可以从繁琐而又含糊的年代推测中解放出来,去关注其他更为重要的问题;
    2.自然科学家所提供的多种绝对断代方法,也使得考古学家可以更加精确得观察细微的文化差异与历史演变。

  • 第18题:

    简述碳十四测年法原理


    正确答案: 每隔5730年,死亡后的生物体内碳十四的含量减少一半,即碳十四的半衰期为5730年。即减少1/2代表距今5730年;减少1/4代表距今2865年;减少1/8代表距今1433年。

  • 第19题:

    碳十四年代测定


    正确答案: 一种常用的科技测年方法,由美国人维拉德?弗兰克?利比发现。碳元素广泛存在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里,并且相互交换维持平衡,主要有三种同位素,即C12、C13、C14,其中前二者为稳定同位素,C14为放射性同位素。生物体内的C14会在生物体死亡后逐渐衰退,直至消失,由此,当对已经死亡的生物体进行测年的时候,只需用专业设备测出其体内残留的C14量,与C14半衰期结合进行一定的运算即可测出其年龄。
    C14测年存在三个基本的假定:假设大气中的C14的产生率几万年来恒定不变;三个交换储存库容量不变,而且三个储存库均达到交换平衡状态;样品一旦脱离交换体系后就处于封闭状态。由于半衰期为5730+/-30年,所以其测年范围为二三百万年至5万年,且精确度较高。其样品易得:陆生动植物体(一年生或短寿命最好);水生或海生的动植物体(注意有岩石效应和海洋效应);沉积物类:泥炭、淤泥、土壤等,包括孢粉等;碳酸盐类:钟乳石,白灰面;大气或冰芯等包裹体。数量:几克到几千克。

  • 第20题:

    简述自然科学测年(断代)法。


    正确答案: (1)、放射性碳素(14C.断代: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一般的使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1949年开始应用于考古年代的测定。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利比。
    (2)、古地磁断代:地球磁场的变化有时会发展到磁性倒转。根据科学方法测定的地磁倒转年代表,可以测定各个层位的地质年代。建立300万年以来的地层年表,古地磁法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段。
    (3)、热释光断代: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现象来进行断代的。测定出陶器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对比周围土壤的辐射强度和宇宙射线强度,定出自然辐射年剂量,即可计算出陶器的烧制年代。不如放射性碳素断带精确,但鉴定陶器的真伪则比较快速有效。
    (4)、树木年轮断代:利用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断代的技术,这是目前最精确的断代方法。还可用于校正碳-14年代。利用现存古树年轮宽窄等各方面资料,建立起本地区的主年轮序列,只要对照即可明确年代。20世纪初由A·E·道格拉斯建立,最长时间可上溯到一万年前后。
    (5)、铀系法断代:利用铀系钍系子体放射性在样品中的不平衡性测定年代的技术总称,是建立在第四纪年代学和对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断代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化学平衡的存在,镤231的断代范围5000-15万年;钍230的断代范围1万-40万年。

  • 第21题:

    单选题
    测量对象为火山岩的测量方法是()
    A

    碳十四测定法

    B

    铀系法

    C

    铝铍埋藏测年法

    D

    钾氩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碳-14断代法可以用来()。
    A

    判定完全相同地域环境下的两件物品中哪个更古老

    B

    判定物品的营养成分

    C

    判定物品生活的地理位置

    D

    判定物品所属的种类


    正确答案: C
    解析: 当生物体死亡时,碳-14的摄入停止,之后因遗体中碳-14的衰变而使遗体中的碳-14与碳-12的比值发生变化,通过测定碳-14与碳-12的比值并与外界值进行对比,就可以测定该生物的死亡年代。因此能判定A选项中哪一件物品较古老。

  • 第23题:

    多选题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居“二十四史”之首。
    A

    纪传体

    B

    编年体

    C

    断代体

    D

    国别体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是我国二十四史之首,还是传记文学的鼻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