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乳头肌功能不全的病因、病理机制。


    正确答案: 乳头肌功能不全的病因:心肌缺血,左室扩大,非缺血性乳头肌萎缩(恶病质或衰老),乳头肌先天性畸形,心内膜炎和心肌病等,以缺血最长见。
    基本病理机制为乳头肌缺血,缺氧,纤维化和梗塞。乳头肌功能不全时病侧乳头肌无有效收缩,使病侧乳头肌加腱索比正常侧者长。当心室收缩时正常侧乳头肌收缩,造成瓣叶的错位和二尖瓣返流,引起左房高压和相继的肺静脉、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 第2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


    正确答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1.病因
    腮腺炎病毒系RNA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该病毒能被福尔马林、1%来苏液及紫外线迅速杀灭。
    2.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病毒在此进一步繁殖后,再次侵入血液循环,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器官(如胰腺、生殖腺等),引起其他器官相继发生病变。
    3.病理
    腮腺炎属于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导管的壁细胞肿胀,导管周围及腺体壁有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组织水肿等病变可造成腮腺导管的阻塞、扩张和淀粉酶潴留。淀粉酶排出受阻,经淋巴管进入血流,使血和尿中淀粉酶增高。睾丸、卵巢和胰腺等受累时亦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等病变。腮腺炎病毒所致脑膜脑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有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炎性浸润和脱髓鞘改变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潜伏期为2~3周,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腮腺肿大通常先于一侧,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
    2.体征
    腮腺肿胀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张口、咀嚼困难,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腺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肿约3~5天达高峰,1周左右逐渐消退。有时颌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也有部分病例仅有颌下腺肿大而腮腺不大。腮腺管口可有红肿。
    3.并发症
    (1)脑膜脑炎一般发生在腮腺炎发病后4~5天,个别患儿脑膜脑炎先于腮腺炎。一般预后良好。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强直等。重症患儿有高热、谵妄、抽搐、昏迷甚至可引起死亡。(2)睾丸炎或卵巢炎睾丸炎常见于较大的患儿,多数在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患儿又出现发热,头痛、睾丸明显肿胀疼痛,可并发附睾炎。卵巢炎的发生率比睾丸炎少,可能与起病不易被临床发现有关。临床可见腰部酸痛、下腹疼痛和压痛。该并发症可导致30%~50%的病例发生睾丸或卵巢不同程度萎缩,可能影响成年后的生育功能。(3)胰腺炎常发生于腮腺肿大数日后。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和压痛,伴有体温骤然上升、恶心和呕吐等症。B超提示胰腺肿大,脂肪酶升高有助于胰腺炎诊断。(4)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听力丧失、视神经乳头炎等并发症均可在腮腺炎前后发生。部分患儿遗留耳聋、视力障碍等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1.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90%患儿发病早期有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儿,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故测定淀粉酶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或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相鉴别。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2.血清学检查(1)抗体检查ELISA法检测血清中腮腺炎病毒的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诊断依据。(2)病原检查近年来有应用特异性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腮腺炎病毒抗原,可做早期诊断。应用PCR技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可大大提高可疑患者的诊断。3.病毒分离应用患儿的唾液、尿液或脑脊液,接种于猴肾、Veto细胞和Hela细胞分离腮腺炎病毒,3~6天内组织培养细胞可出现细胞病变现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根据有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情况和发病前2~3周有接触史,诊断一般不困难。没有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脑膜炎和睾丸炎等,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2.鉴别诊断(1)化脓性腮腺炎多为一侧腮腺肿大,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流感A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均可以引起腮腺炎,需根据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进行鉴别。(3)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及结石阻塞唾液管均可引起腮腺导管阻塞致腮腺肿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和压痛。
    【治疗】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对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的患儿,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每日5mg/kg,静脉滴注;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疑为颅内高压的患者,可应用20%甘露醇,每次1~2g/kg静脉推注,每6~8小时1次,直至症状好转;合并睾丸炎时,局部冰敷并用丁字带托住阴囊;合并胰腺炎时应禁食,静脉输液加用抗生素。

  • 第3题:

    简述角膜接触镜的特殊并发症(新生血管)的病因病理、体征、症状及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病因病理:角膜缘血管襻供应周边部角膜的营养和氧气。配戴软镜后,由于角膜及质层缺氧水肿,原排列致密的板层间隙疏松,为血管伸入提供了条件。上睑的瞬动,镜片刺激角膜上缘,合成血管活性物质,使角膜缘血管伸入角膜形成新生血管。
    体征:分支状血管自边缘伸入角膜2mm以上诊断为新生血管。闭合者呈白色树枝状,偶有局灶性角膜内出血。
    症状:无症状,侵及瞳孔区损害视力。
    处理:停戴。2-8周新生血管闭合。改用透气硬镜或高透氧软镜。

  • 第4题: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因及病理变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病因包括感染、吸烟、理化因素、过敏因素等;
    病理变化:①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粘连、倒伏、脱落;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杯状细胞数量增多,鳞状上皮化生。②管壁粘液腺体大量增生。③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软骨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④管壁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 第5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预防。


    正确答案: 1、免疫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含腮腺炎疫苗的联合疫苗行常规免疫接种(1岁,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
    2、一般措施:流行季室内通风换气,减少集体活动,加强托幼和学校对入学生接种证查验,未接种者及时补种。
    3、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对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预流腮知识宣传。

  • 第6题: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变化特征是腮腺的化脓性炎症。( )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

    正确答案: 1、疑似病例: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时肿痛加剧,或流行病学史伴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局部肌紧张;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3w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有下列情况之一:
    (1)1个月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
    (3)唾液、血、尿、脑脊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引起心肌梗死的常见病因,梗死的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A.凡能引起冠状动脉闭塞的原因均可成为心肌梗死的原因,常见有: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②冠状动脉痉挛;③冠状动脉的炎症性狭窄。
    B.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支配的区域,右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区域,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所支配的区域。
    C.病理变化:心肌梗死为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形状不规则,色黄,干燥,周围伴有充血出血带,以后被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所取带;镜下为凝固性坏死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从中西医两方面简述口疮的病因病理。

    正确答案: 西医病因病理:本病病因病理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免疫因素。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免疫功能异常所形成,尤其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人应用单克隆抗体系统对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进行研究,虽然结果并不一致,但总的来说,在溃疡前期、溃疡期和间隙期,CD3(总T淋巴细胞)、CD4(T辅助细胞)、CD8(T毒性细胞)、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在溃疡前期以CD4为主,溃疡期以CD8为主,间隙期和愈合期又以CD4为主。
    ②心理因素。心理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与发病有关。如学生考前复发率高、工作环境变迁和社会压力增大可使发病率增高。③遗传因素。从流行病学调查数字来看,父母无此病,子女患病率为12%~29%;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患病率为30%~45%;父母双方患病,子女患病率为62%~67%。
    ④感染因素。有人从病损中分离或培养出了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菌(L型链球菌),但未得到进一步证实。
    ⑤营养缺乏。如铁、锌、铜、维生素B和叶酸等缺乏。同时,应用补充维生素的方法可取得一定疗效。
    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超氧自由基能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过氧化脂质而引起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体内SOD有清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RAU患者SOD活性有下降趋势,而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升高,说明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与本病有关。
    ⑦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内分泌变化(如妇女月经期)、微循环改变(如血管内皮素)等有关。
    中医病因病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现在多从虚、实两方面来论述。
    (1)实证:①心火上炎。邪毒内蕴,心经受热或思虑过度,情志之火内郁,心火亢盛,或心火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所致。②胃肠积热。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以致运化失司,胃肠蕴热,热盛化火,循经上攻于口所致。③肝郁化火。内伤七情,情志不舒,肝失条达,导致冲任失调;经行之时,经气郁遏更盛,肝火旺盛,上灼口舌所致。
    (2)虚证:①阴虚火旺。由于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思虑过度,睡眠不足,心肾不足,耗伤阴血,阴虚火旺,上炎于口所致。②脾虚湿盛。脾虚水湿不运,或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导致脾阳不升,浊阴不降,化生湿热,上熏口腔所致。③脾肾阳虚。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用寒凉,伤及脾肾,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湿上渍于口舌,寒凝血脉,肌膜失去濡养,口疮经久不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为肺心病?简述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肺和心脏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及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甚或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病理变化:肺部:除原有肺疾病表现外,肺心病时的主要病变是肺小动脉的变化,特别是肺腺泡内小血管的构型重建,包括无肌型细动脉肌化及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还可见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腔内血栓形成和机化以及肺泡间隔cap数量减少等。
    心脏:以右心室的病变为主,肉眼见心脏外观钝圆,右心室前壁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右心室内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心室壁肥厚,心室腔扩大。镜下可见右心室壁心肌细胞肥大,核增大、深染;也可见缺氧引起的心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消失,间质水肿和胶原纤维增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理。

    正确答案: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病理是: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中复制,然后进入血流,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病毒在此进一步繁殖复制后,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器官,因此临床上出现不同器官相继发生病变。受累组织有非化脓性炎症状为本病的病理特征,表现为腺体及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或有出血点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

    正确答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1.病因
    腮腺炎病毒系RNA病毒,属副黏病毒科。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该病毒能被福尔马林、1%来苏液及紫外线迅速杀灭。
    2.发病机制
    腮腺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播散至腮腺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腮腺炎和脑膜炎。病毒在此进一步繁殖后,再次侵入血液循环,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器官(如胰腺、生殖腺等),引起其他器官相继发生病变。
    3.病理
    腮腺炎属于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导管的壁细胞肿胀,导管周围及腺体壁有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组织水肿等病变可造成腮腺导管的阻塞、扩张和淀粉酶潴留。淀粉酶排出受阻,经淋巴管进入血流,使血和尿中淀粉酶增高。睾丸、卵巢和胰腺等受累时亦可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等病变。腮腺炎病毒所致脑膜脑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有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炎性浸润和脱髓鞘改变等。
    【临床表现】
    1.症状
    潜伏期为2~3周,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腮腺肿大通常先于一侧,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
    2.体征
    腮腺肿胀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张口、咀嚼困难,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腺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肿约3~5天达高峰,1周左右逐渐消退。有时颌下腺或舌下腺可以同时受累,也有部分病例仅有颌下腺肿大而腮腺不大。腮腺管口可有红肿。
    3.并发症
    (1)脑膜脑炎一般发生在腮腺炎发病后4~5天,个别患儿脑膜脑炎先于腮腺炎。一般预后良好。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强直等。重症患儿有高热、谵妄、抽搐、昏迷甚至可引起死亡。(2)睾丸炎或卵巢炎睾丸炎常见于较大的患儿,多数在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患儿又出现发热,头痛、睾丸明显肿胀疼痛,可并发附睾炎。卵巢炎的发生率比睾丸炎少,可能与起病不易被临床发现有关。临床可见腰部酸痛、下腹疼痛和压痛。该并发症可导致30%~50%的病例发生睾丸或卵巢不同程度萎缩,可能影响成年后的生育功能。(3)胰腺炎常发生于腮腺肿大数日后。表现为中上腹疼痛和压痛,伴有体温骤然上升、恶心和呕吐等症。B超提示胰腺肿大,脂肪酶升高有助于胰腺炎诊断。(4)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听力丧失、视神经乳头炎等并发症均可在腮腺炎前后发生。部分患儿遗留耳聋、视力障碍等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1.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90%患儿发病早期有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儿,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故测定淀粉酶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或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相鉴别。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2.血清学检查(1)抗体检查ELISA法检测血清中腮腺炎病毒的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诊断依据。(2)病原检查近年来有应用特异性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腮腺炎病毒抗原,可做早期诊断。应用PCR技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可大大提高可疑患者的诊断。3.病毒分离应用患儿的唾液、尿液或脑脊液,接种于猴肾、Veto细胞和Hela细胞分离腮腺炎病毒,3~6天内组织培养细胞可出现细胞病变现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主要根据有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情况和发病前2~3周有接触史,诊断一般不困难。没有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脑膜炎和睾丸炎等,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2.鉴别诊断(1)化脓性腮腺炎多为一侧腮腺肿大,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2)其他病毒性腮腺炎流感A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均可以引起腮腺炎,需根据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进行鉴别。(3)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及结石阻塞唾液管均可引起腮腺导管阻塞致腮腺肿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和压痛。
    【治疗】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对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的患儿,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每日5mg/kg,静脉滴注;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疑为颅内高压的患者,可应用20%甘露醇,每次1~2g/kg静脉推注,每6~8小时1次,直至症状好转;合并睾丸炎时,局部冰敷并用丁字带托住阴囊;合并胰腺炎时应禁食,静脉输液加用抗生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措施。


    正确答案: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饮料。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2)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每日1g,儿童15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亦有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能使腮腺炎和睾丸炎症状较快消失。
    (3)对症治疗:头痛和腮腺胀痛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心肌炎患者,可应用地塞米松,5~10mg/d;或氢化可的松,150~250mg/d,静脉滴注,连用5~7天。

  • 第14题:

    简述急性心力衰竭病因病理。


    正确答案: 急性心力衰竭病因病理病因:①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的心绞痛;②前负荷增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③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④严重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因素: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应用心肌抑制药物。
    发病机制:循环功能的即刻、短暂调节有赖于神经激素系统的血流动力效应,而长期调节则是依靠心肌机械负荷诱发与神经激素系统介导的心室重塑。

  • 第15题:

    简述引起心肌梗死的常见病因,梗死的好发部位及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A.凡能引起冠状动脉闭塞的原因均可成为心肌梗死的原因,常见有: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②冠状动脉痉挛;③冠状动脉的炎症性狭窄。
    B.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支配的区域,右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区域,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所支配的区域。
    C.病理变化:心肌梗死为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形状不规则,色黄,干燥,周围伴有充血出血带,以后被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所取带;镜下为凝固性坏死表现。

  • 第16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


    正确答案: 1、疑似病例: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时肿痛加剧,或流行病学史伴下列临床表现之一: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局部肌紧张;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3w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有下列情况之一:
    (1)1个月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
    (3)唾液、血、尿、脑脊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 第17题:

    何为肺心病?简述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肺和心脏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疾病及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壁肥厚、心腔扩大甚或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病理变化:肺部:除原有肺疾病表现外,肺心病时的主要病变是肺小动脉的变化,特别是肺腺泡内小血管的构型重建,包括无肌型细动脉肌化及肌型小动脉中膜增生肥厚;还可见肺小动脉炎,肺小动脉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腔内血栓形成和机化以及肺泡间隔cap数量减少等。
    心脏:以右心室的病变为主,肉眼见心脏外观钝圆,右心室前壁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右心室内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心室壁肥厚,心室腔扩大。镜下可见右心室壁心肌细胞肥大,核增大、深染;也可见缺氧引起的心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消失,间质水肿和胶原纤维增生。

  • 第18题:

    请从中西医两方面简述口疮的病因病理。


    正确答案: 西医病因病理:本病病因病理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认为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免疫因素。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免疫功能异常所形成,尤其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人应用单克隆抗体系统对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进行研究,虽然结果并不一致,但总的来说,在溃疡前期、溃疡期和间隙期,CD3(总T淋巴细胞)、CD4(T辅助细胞)、CD8(T毒性细胞)、CD4/CD8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在溃疡前期以CD4为主,溃疡期以CD8为主,间隙期和愈合期又以CD4为主。
    ②心理因素。心理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与发病有关。如学生考前复发率高、工作环境变迁和社会压力增大可使发病率增高。③遗传因素。从流行病学调查数字来看,父母无此病,子女患病率为12%~29%;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患病率为30%~45%;父母双方患病,子女患病率为62%~67%。
    ④感染因素。有人从病损中分离或培养出了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菌(L型链球菌),但未得到进一步证实。
    ⑤营养缺乏。如铁、锌、铜、维生素B和叶酸等缺乏。同时,应用补充维生素的方法可取得一定疗效。
    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超氧自由基能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过氧化脂质而引起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体内SOD有清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RAU患者SOD活性有下降趋势,而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升高,说明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与本病有关。
    ⑦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内分泌变化(如妇女月经期)、微循环改变(如血管内皮素)等有关。
    中医病因病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现在多从虚、实两方面来论述。
    (1)实证:①心火上炎。邪毒内蕴,心经受热或思虑过度,情志之火内郁,心火亢盛,或心火移于小肠,循经上攻于口所致。②胃肠积热。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以致运化失司,胃肠蕴热,热盛化火,循经上攻于口所致。③肝郁化火。内伤七情,情志不舒,肝失条达,导致冲任失调;经行之时,经气郁遏更盛,肝火旺盛,上灼口舌所致。
    (2)虚证:①阴虚火旺。由于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思虑过度,睡眠不足,心肾不足,耗伤阴血,阴虚火旺,上炎于口所致。②脾虚湿盛。脾虚水湿不运,或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导致脾阳不升,浊阴不降,化生湿热,上熏口腔所致。③脾肾阳虚。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用寒凉,伤及脾肾,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湿上渍于口舌,寒凝血脉,肌膜失去濡养,口疮经久不愈。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小儿肺炎喘嗽形成的病因病理。

    正确答案: 小儿肺炎喘嗽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外邪袭肺导致肺气闭阻,肺热熏蒸,灼津成痰,热痰阻滞肺络,壅塞气道,导致肺气失于宣降所致,神气闷乱为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预防。

    正确答案: 1、免疫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含腮腺炎疫苗的联合疫苗行常规免疫接种(1岁,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
    2、一般措施:流行季室内通风换气,减少集体活动,加强托幼和学校对入学生接种证查验,未接种者及时补种。
    3、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对托幼园所,学校等集体单位预流腮知识宣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病理性胎黄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胎黄发病原因主要为感受湿邪,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治以利湿退黄为主,湿热熏蒸治以清热,寒湿阻滞治以温中化湿,瘀积发黄用化瘀消积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急性心力衰竭病因病理。

    正确答案: 急性心力衰竭病因病理病因:①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的心绞痛;②前负荷增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③后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④严重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心律失常。诱发因素: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应用心肌抑制药物。
    发病机制:循环功能的即刻、短暂调节有赖于神经激素系统的血流动力效应,而长期调节则是依靠心肌机械负荷诱发与神经激素系统介导的心室重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流行性腮腺炎的血象特点。

    正确答案: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