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认为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A 归纳推理B 演绎推理C 类比推理D 辩证推理

题目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认为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C

类比推理

D

辩证推理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认为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A 归纳推理B 演绎推理C 类比推理D 辩证推理”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l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甲贪污公款l5万元,法院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法律推理。法律推理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逻辑方法,另一类是辩证逻辑方法。前一种称为形式推理,后一种则是实质推理(辩证推理)。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先例推理或形式逻辑,一般有三种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类推)。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运用的形式推理主要是指演绎推理。法律规定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或裁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 第2题:

    《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张某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依法认定张某构成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下列哪一项?(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设证推理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罪犯不得假释的是:

    A、甲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B、乙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C、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关于甲从公司提出公款20万元并将其中一部分行贿给乙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构成贪污罪,数额是20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是牵连关系,不再单独定罪

    B.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5万元,行贿15万元

    C.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20万元,行贿15万元

    D.甲对乙说过要"去把公司钱款补上",应当构成挪用公款罪,数额是20万元,再与行贿罪并罚


    正确答案:ABD
    本题考核贪污罪、行贿罪。

      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涂改账目的方式侵吞公款20万元非法占为己有,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20万元。故BD错误。

      甲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乙以财物的行为,构成行贿罪。行贿数额为15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并不是牵连关系,应数罪并罚,故A项错误,C项正确。本题选择错误项,正确答案为ABD.

  • 第5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罪犯不得假释的是( )。
    A.甲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B.乙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C.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答案:A
    解析:
    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但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盾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据此,本题正确 答案为A。

  • 第6题:

    (2006年真题)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实质推理
    D.辩证推理


    答案: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对此可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形式推理是指当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确定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实质推理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当作为推理前提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
    因此只有在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法律规定和事实存在矛盾或不确定的情况下才需要实质推理。本题中法律规定明确,事实清楚,故不存在实质推理或辩证推理,因此只存在形式推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要区分是形式推理还是实质推理,再进而判断具体推理形式。本题考查了形式推理,但隐含考查了实质推理,由于实质推理较难,掌握其要领是弄清其适用的条件和它与形式推理的关系。

  • 第7题:

    我国《刑法》第30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某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甲通过贿买等方式阻止目击者作证,情节严重,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七年。法院在该案中运用的逻辑推理方式是( )

    A.演绎推理
    B.辩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答案:A
    解析:
    演绎推理又可以称为三段论推理,它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即从一般的知识推出特殊知识的推理活动。它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在成文法国家,这是一种主要的法律推理方式。在法律推理过程中,演绎推理的特点是,法院有可以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原则(大前提),也有通过审理确定的、可以归入该规则或原则的案件事实(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作出一个确定的判决(结论)。

  • 第8题: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二十万元,法院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官在此案中运用的推理方式是()。

    • A、演绎推理
    • B、归纳推理
    • C、实质推理
    • D、类比推理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依据我国《刑法》,对犯贪污罪的处罚最高可以处()。

    • A、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B、二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C、无期徒刑
    • D、死刑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元期徒刑。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 A、归纳推理
    • B、演绎推理
    • C、类比推理
    • D、辩证推理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二十万元,法院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官在此案中运用的推理方式是()。
    A

    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

    C

    实质推理

    D

    类比推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元期徒刑。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C

    类比推理

    D

    辩证推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法律推理。法律推理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逻辑方法,另一类是辩证逻辑方法。前一种称为形式推理,后一种则是实质推理(辩证推理)。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先例推理或形式逻辑,一般有三种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类推)。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运用的形式推理主要是指演绎推理。法律规定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或裁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 第13题:

    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表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的概括是:()。

    A.罪犯→财产犯罪→贪污犯

    B.贪污罪→财产犯罪→罪犯

    C.推理→非演绎推理→类比推理

    D.类比推理→非演绎推理→推理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依照《刑法》第383条的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吴科长贪污公款8万元,法院依法认定其构成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该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实质推理

    D.辩证推理


    正确答案:A
    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辩证推理三种,其中演绎推理的关键步骤有三:(1)识别一个权威性的大前提;(2)明确表述一个真实的小前提;(3)判断重要程度。本案的大前提是用作法律依据的法律规定,对号入座;小前提是吴科长的行为属于
    该法律条文的规定之内;第三步是判断重要程度,依法量刑。本题选A。

  • 第15题:

    下列罪犯中,不得假释的是( )。

    A.甲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B.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丙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D.丁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正确答案:D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对累犯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故D项符合题意。

  • 第16题:

    依照刑法规定,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依法认定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实质推理

    D.辩证推理


    正确答案:A
    解析: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实质推理两大类。形式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其典型表现为三段论推理。本题即是一个三段论的演绎推理。其中刑法关于贪污罪的规定是“大前提”,甲贪污公款15万元是“小前提”,法院依法作出的甲构成贪污罪的认定是“结论”。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知识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原则的推理。实质推理又称辩证推理,是指当作为推理前提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的推理。

  • 第1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审理查明,甲实施了隐匿、毁弃他人信件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因此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10个月。法院在本案中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

    D.实质推理

    答案:A
    解析: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律规定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或裁定。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这种制度下,法官受理案件,要将本案事实与以前类似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区别),从这些事实中归纳出一个比较抽象的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实质推理是指当作为法律推理的前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命题,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类比推理是指适用法律的机关在处理具体案件或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法律规范本身无明文规定,因此比照最相类似的有关法律规定或者按照法的基本原则、精神来处理。故选A。

  • 第18题:

    我国刑法规定,“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冯某贪污公款 21 万元,法院依法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法院在该裁判中运用的主要推理方式是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归纳推理
    D.辩证推理

    答案:A
    解析:
    演绎推理是根据法律规则和原则这个大前提,以及案件事实这个小前提推出判决,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 第19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正确答案:十万元

  • 第20题:

    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认为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 A、归纳推理
    • B、演绎推理
    • C、类比推理
    • D、辩证推理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李某因邻里矛盾对邻居张’某怀恨在心,故意将张某杀害后自首。法院依法认定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8年。法律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下列哪一项?()

    • A、归纳推理
    • B、演绎推理
    • C、类比推理
    • D、设证推理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李某因邻里矛盾对邻居张’某怀恨在心,故意将张某杀害后自首。法院依法认定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8年。法律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下列哪一项?()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C

    类比推理

    D

    设证推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查法律推理。

  • 第23题:

    单选题
    对犯贪污罪的,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A

    二年

    B

    三年

    C

    五年

    D

    十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犯贪污罪,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甲贪污公款15万元,法院认为甲构成贪污罪,判处甲有期徒刑11年。法院运用的推理方式属于()。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C

    类比推理

    D

    辩证推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具体到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而言,法律规定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或裁决。具体到法律适用过程中,一般而言,法律规定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或裁决。选项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