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利多卡因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机制和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机制:
    1、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降低自律性。
    2、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ERP)
    3、传导:正常时对传导影响小,病变传导变慢,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部分已除极组织,因促K+外流而加快传导速度。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 第2题:

    简述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脏基本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1)降低自律性:抑制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抑制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或促进K+外流。
    (2)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抑制Ca2+及Na+内流。
    (3)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增强或减弱膜反应性都有利于取消折返激动。
    (4)延长不应期,可终止及防止折返的发生。

  • 第3题:

    简述抗心律失常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各类列举1种典型代表药物。


    正确答案: Ⅰ类:分为A、B、C三种:
    A:中度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减慢传导,延长动作时程。如奎尼丁。
    B:轻度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显著减慢传导,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如利多卡因。
    C://明显减慢动作0相上升速率,显著减慢传导,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如心律平。
    Ⅱ类:阻断β受体,减慢动作电位上升速率,抑制4相除极。如心得安。
    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如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

  • 第4题:

    问答题
    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甲亢及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与强心苷或地尔硫卓合用,控制房扑房颤和阵法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室性频率过快;心肌梗死患者(减少心律失常,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IC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阻断快速钠离子通道,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Vmax),减慢传导,轻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配伍题
    阻断快速钠离子通道( )|阻断快速钾离子通道( )
    A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B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C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D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E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机制:抑制钠内流,促进钾外流;降低自律性,缩短不应期,改善传导,消除单项阻滞;临床应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对开胸手术、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梗死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所伴有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利多卡因的抗心率失常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对激活和失活的钠通道都有作用,对除极化组织作用强;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差;对缺血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除极化型心律失常有较强阻滞作用;减小动作电位4相除极速率,提高兴奋阈值,降低自律性。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速或室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基本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抑制异位节律;⑵延长缺血心肌的有效不应期;⑶减慢缺血心肌的传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维拉帕米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如何?

    正确答案: 抑制Ca2+内流,表现在
    (1)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2)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
    (3)延长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不应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利多卡因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机制和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机制:
    1、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降低自律性。
    2、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ERP)
    3、传导:正常时对传导影响小,病变传导变慢,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部分已除极组织,因促K+外流而加快传导速度。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PCR及其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聚合酶链反应(PCR):利用DNA聚合酶(如TagDNA聚合酶)等在体外条件下,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异DNA片段合成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引物:单链DNA片段。过程:变性DNA双链-单链(93~98℃),退火引物与模板结合(37~65℃),延伸双链合成(70~75℃)。常见PCR技术的类型:原位PCR、逆转录PCR(RT-PCR)及定量RT-PCR、反向PCR、PCR-SSCP、PCR-ELISA.固相锚定PCR、mRNA差异显示逆转录PCR。PCR的应用:(1)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对传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确证诊断;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比较;克隆病原体各种蛋白质的基因,用于蛋白表达,制备诊断试剂或疫苗;发现新病原体;克隆病原体各种基因,建立基因表达载体,用于基因治疗。(2)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发现的遗传病有4000多种;产前诊断PCR-RFLP;PCR-ASO。(3)肿瘤的研究及诊断:癌基因与抑癌基因。(4)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个人认识;亲子鉴定。(5)其他应用:DNA克隆;引入点突变、缺失或插入;重组PCR;DNA测序;示差PCR。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利多卡因属于()

    • A、Ia类抗心律失常药
    • B、Ib类抗心律失常药
    • C、Ic类抗心律失常药
    • D、Ⅱ类抗心律失常药
    • E、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对心肌电生理的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转运机制?


    正确答案:奎尼丁样作用即奎尼丁对心肌的直接作用,表现在它对心肌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的全面抑制。它还具有抗胆碱作用,以及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作用。
    1、降低心肌自律性:抑制4相Na+内流,使4相速率减慢,降低自律性。
    2、减慢传导:抑制0相Na+内流,使0相去极速度下降,传导减慢,使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从而消除折返。
    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抑制复极相K+外流,使复极延缓,ADP和ERP延长,各部位心肌纤维ERP延长,且使其趋于一致,亦消除折返。
    4、降低心肌收缩力:抑制Ca2+内流(2相),使心肌收缩力下降。

  • 第15题:

    利多卡因属于()

    • A、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
    • B、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
    • C、Ⅱ类抗心律失常药
    • D、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 E、Ⅳ类抗心律失常药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问答题
    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的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后除极可分为早后除极与迟后除极。前者的发生与Ca2+内流增多有关,钙拮抗药对之有效。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话动与细胞内Ca2+过多和短暂Na+内流有关,钙拮抗药和钠通道阻滞药对之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对心肌电生理的及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转运机制?

    正确答案: 奎尼丁样作用即奎尼丁对心肌的直接作用,表现在它对心肌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的全面抑制。它还具有抗胆碱作用,以及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作用。
    1、降低心肌自律性:抑制4相Na+内流,使4相速率减慢,降低自律性。
    2、减慢传导:抑制0相Na+内流,使0相去极速度下降,传导减慢,使单向阻滞变为双向阻滞,从而消除折返。
    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抑制复极相K+外流,使复极延缓,ADP和ERP延长,各部位心肌纤维ERP延长,且使其趋于一致,亦消除折返。
    4、降低心肌收缩力:抑制Ca2+内流(2相),使心肌收缩力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分为哪几类?每类请说出一个代表药物的名称.并说出其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

    正确答案: (1)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根据药物阻滞钠通道程度的不同又将其分为ⅠA、ⅠB、ⅠC三个亚类。
    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代表药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代表药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类重度阻滞钠通道,代表药有普罗帕酮、氟卡尼。
    (2)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3)Ⅲ类药-钾通道阻滞药,代表药有胺碘酮。
    (4)Ⅳ类药-钙通道阻滞药,代表药有维拉帕米、地尔硫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复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利多卡因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主要用于转复和预防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可作为首选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洋地黄、外科手术所引起的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危急病例,能迅速到达有效血药浓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作用于普肯野纤维,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可引起:
    (1)降低自律性;
    (2)减慢传导速度;
    (3)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酚妥拉明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①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其机制是直接扩张血管作用,阻滞α受体,外周血管舒张。
    ②对抗静脉滴注时去甲肾上腺素外漏,避免引起组织缺血坏死。其机制是直接扩张血管,阻滞α受体。
    ③用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此病骤发高血压危象以及手术前的准备。其机制是阻滞α受体,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另外也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
    ④抗休克。其机制是舒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改善休克状态时的内脏血液灌注,解除微循环障碍,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肺循环阻力。
    ⑤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其机制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使心脏前后负荷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与肺动脉压下降,心搏出量增加,心力衰竭得以减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机制。

    正确答案: 1、抑制各种离子通道。
    2、降低窦房结,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明显延长APD和ERP。延长Q-T间期和QRS波。
    3、延长APD的作用不依赖于心率的快慢,无翻转使用依赖性。
    4、拮抗α,β受体,扩冠脉,增血流,减氧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正确答案: 1、钠通道阻滞药 奎尼丁、利多卡因、氟卡尼
    2、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普萘洛尔
    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
    4、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