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与模式。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与模式。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基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都是需求管理的政策。
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其焦点在于推动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恢复均衡状态,以实现成长、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要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从失衡恢复均衡,或是调节总供给,或是调节总需求,或是调节总供求双方。就短期均衡来说,关键是调节短期内易于调节的总需求,使之与短期内比较难以调节的总供给达到均衡状态。这即是需求管理政策的含义。
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币,所以调节市场需求即为调节货币供给。换言之,需求管理政策的运作离不开对货币供给的调节——或是使之增加,或是使之缩减。货币政策是这样,财政政策也是这样。此即为它们两者应该配合、也可能配合的基础。就调节货币供给这个角度而言,它们的区别在于:①一个是通过银行系统,一个是通过财政系统;②一个是运用金融工具,一个是运用财税工具;③一个是由金融传导机制使之生效,一个是由财政传导机制使之生效。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模式
后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搭配”的功效。其含义是权衡经济中最需要注意的紧迫问题,并根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适用性的特点,或采用松财政政策与紧货币政策的搭配,或采用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的搭配。当然,特定的经济形势也会要求“双松”或“双紧”。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根据不同经济形势,曾接替提出过好几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方针。
在经济疲软、萧条的形势下,要想通过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需求不足,以促使经济转热,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在过冷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缺乏扩大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厂商缺乏扩大投资支出的积极性,消费者也同样缺乏扩大消费支出的积极性。不仅他们的行为意向与货币当局不必一致,而且也不听命于货币当局。所以,即使中央银行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也不易收到扩张的实际效果。财政政策则不同,财政扩大投资是私人厂商无需自己冒投资风险却可以获得维持乃至扩大经营的好机会。投资支出以及带动的消费支出,再加上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所直接引出的消费支出,对于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可是,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要想通过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需求过旺,以克服通货膨胀和虚假繁荣,财政政策不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在抑制货币供给增长方面的作用是强而有力的:其一,有很多可以运用的工具;其二,对于创造存款货币的商业银行能够起强而有力的制约作用。而财政政策要紧缩,就有颇大的难度。对所有国家来说,财政支出有极强的刚性,不仅难以绝对压缩,甚至压缩增幅也并非易事。税收和支出政策的调整均需通过立法程序,而增税和减少福利支出这类问题,是很难获准通过的。
同时,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在用其积极有利的一面时,总会伴随有不可避免的消极的副作用。相互搭配使用,有可能使副作用有所减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