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问答题如何理解汉唐哲学的“性三品”说?”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述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 代表人物:董仲舒、韩愈。
    具体内容:
    董仲舒: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是不教而善的;“斗筲之性”,是只能为恶的;“中民之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教育只能在中民之性上用功夫。
    韩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上品是上智,是善性;都是不可改变的。只有中品德人性,才“可导而上下”。

  • 第2题:

    韩愈的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 韩愈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认为统治者生来具有上品的“善性”,劳动人民具有下品的“恶性”,中间阶层的性则是中品,可以“导而上下”,即可上可下。这种性三品说,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人性论,为统治阶级的严刑竣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性三品说同时也可以用来反对佛教。

  • 第3题:

    韩愈对性三品的贡献在于()。

    • A、提出了性三品的划分标准
    • B、提出了性三品说
    • C、否定了性三品说
    • D、提出了性三品的前提条件

    正确答案:A

  • 第4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

    正确答案: 中外教育哲学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价值性不断受到质疑。在学术界,人们对教育哲学的质疑主要有:教育哲学的存在是否必要;教育哲学的研究是否有哲学性;教育哲学与“教育学”或“教育原理”有何区别。来自实践界的质疑主要是:教育哲学忽视或远离教育实践的需要,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强;教育哲学著作的语言太抽象、难懂,可读性差;教育哲学在教育改革中没有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对于这些质疑,教育哲学家必须作出清晰的回答,对自己教学和研究的价值进行公开的、充分的、合理的辩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 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中民之性是指多数人的人性能够接受封建统治者的教化而言,他认为人性虽然包含了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他说:“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因此,要达到善,必须经过统治者的教育。而担当教育者责任的就是封建统治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单选题
    孟子关于人性的哲学观点是()。
    A

    性善论

    B

    性恶论

    C

    染丝说

    D

    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

    正确答案: 实践性是马哲区别于旧哲学的最主要特征。马把科学实践观作为基本观点,作为全部理论的基础,主张理论为实践服务。马强调哲学改造世界,主张哲学为人类解放服务。
    实践性规定了马哲的科学性。马哲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按照世界本来面貌认识世界,正确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只有以实践为基础,才能形成科学理论,才能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实践性决定了马哲的革命性:马哲的目的是实际地“改变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革命性表现为批判精神,辩证法,反对绝对化、凝固化。“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哲的革命性表现为阶级性,即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提供理论根据。马哲的吸引力在于它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完美地结合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正确答案: 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主要是指教育哲学在其性质上是一门“实践哲学”。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应得到广泛的理解,不能简单地把这里的“实践”理解为“教育实践”。除此之外,教育哲学所关注的实践还包括集团的“社会实践”和个体的“生活实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灵感说?

    正确答案: 关于灵感的来源,柏拉图的解释是“神灵凭附”,即灵感是神灵凭附在诗人或艺术家身上而产生的特殊的精神状态。在最早的一篇对话《伊安》中,柏拉图提出了这一观点,并以此来解释文艺作品的感染力:神把灵感传送给诗人,诗人又将灵感传送给诵诗人,诵诗人再把灵感传送给听众。柏拉图以此来解释文艺创作和欣赏的特征问题。
    柏拉图认为,灵感获得的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灵魂回忆”说也是在《斐德若》篇里提出来的,这是对灵感的一种神秘的解释。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一种“自动的、纯真的、不朽的”东西,它常住天上神的世界。飘落尘世之中,附着在肉体之上,那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灵魂是完善的、羽毛丰满的,即它就能够努力追随神;而如果它失去了羽翼,那么就会下落,于是附上一个尘世的肉体。而假如世界上有那种见到真理最多的人,是一个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那么他就很容易成为对“真善美的理念世界的”回忆者:这样的人,他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
    这种因回忆上界而忘记下界尘世的状态,就是迷狂的状态。亦即:灵感的获得,虽然有“尘世的美”的引发,但并不来自尘世的现实美。尘世的现实美使得诗人将尘世“置之度外”。直接把握理念世界的真善美,这样才能吟诵出伟大的诗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定义、作用、功能。

    正确答案: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世界的哲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思维、实践意识,以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的社会科学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意识和自然本性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体、共性、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目标的社会科学。
    哲学的作用:哲学具有一种乐趣,哪怕是形而上学的海市蜃楼也有它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是每一个学者都领略到的。虽然物质生活会把从思辨的天堂拉回到经济上利害冲突,患得患失,熙来攘往的生活中来,但哲学事实上是柏拉图称之为的“那种可爱的娱乐”,无可比执地比肉欲的享受和世俗的追求要高尚。
    哲学承担着艰难困苦的任务,要处理科学方法迄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秩序与自由、生与死等;一旦有一个研究领域产生了可以具有精确的系统知识的时候,它就立即被人称之为科学。每门科学都始于哲学而终于艺术;它起源于假说,结果却大有成就。哲学是对款知事物的假说性解释(如形而上学),或者是对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说性解释(如伦理学或政治哲学);它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
    科学是分析性说明,哲学则是综合性解释。科学总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把机体分解成器官,把朦胧的转化为明确的。它不问事物的价值。也不问它们的总体和作用,它只是一心一意侧重观察事物原来的性质和运动过程。科学家,正如屠格涅夫诗中的大自然,是无所偏爱的;他对跳蚤的腿和天才创作的阵痛都有同样的兴趣。可是哲学有却并不满足于描写事实;他还想探求它与经验的普遍联系,从而把握它的意义与价值;他将事物联系在解释性的综合之中;他千方百计将科学家所分拆开了的那座伟大的生物钟比以前更好地安装在一起。科学家告诉我们如何治疗,如何杀戮;它精打细算地减速低死亡率,却又在战争中杀死我们;惟独智慧——按照全部经验通力使用的愿望——才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要救,什么时候要杀。观察事物的运动过程并构想出解决手段来的是科学;评议协调目的是哲学。失去哲学的科学缺少前景,没有价值的事实不能合我们免于劫难和绝望。科学赋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赋予我们智慧。
    具体地说,哲学与五个领域的联系最紧密: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逻辑学思维和研究的理想方法:观察和反思,演绎和归纳,假设和实验,分析和综合—这些人类思维活动的形式是逻辑学企图理解和引导的;美学是研究理想形式或美的科学;它是艺术的哲学。伦理学研究人类理想的行为,苏格拉底曾说,最高的知识是关于善与恶知识,是关于生活智慧的知识。政治学是研究理想的社会体制。最后,形而上学研究所有事物的“终极实体”研究“物质”的根本属性(本体论),研究“意识”的根本属性(哲学心理学),研究咸知和思维过程中“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认识论)。这就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哲学的作用也体现在其中。
    哲学的功能:
    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不同的功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进行审视,哲学的现代功能主要有科技功能、社会功能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功能。科学功能在培养人们的问题意识和求真精神的同时,为具体科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提供方法论支持。社会功能则促进人们不断解放思想,在对现实进行辩证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构建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人的价值的实现功能,是通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协调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满足人们的终极关怀,赋予人们现实生活以意义。哲学的三大主要功能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不断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古罗马哲学家曾经说过“做事情之前自信心很重要”,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正确答案: 1.这句话表明了自信心的重要性。
    2.阐述为什么在做事之前自信心很重要:有助于更好地判断事情,对事情有整体的把握;有助于效率更高地制定计划和策略等。
    3.在其他方面,自信心依然是很重要的:做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有助于更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与人协作时,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日常生活中,有助于结交朋友。
    4.如何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工作和生活中采取适当方式扬长避短;平稳心态,不要患得患失;做事时给自己树立恰当的目标等。
    5.联系自身,阐述自己的做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理解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正确答案: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主要是指教育哲学在其性质上是一门“实践哲学”。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应得到广泛的理解,不能简单地把这里的“实践”理解为“教育实践”。除此之外,教育哲学所关注的实践还包括集团的“社会实践”和个体的“生活实践”。

  • 第14题:

    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汉董仲舒和唐韩愈的人性学说。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韩愈从天命论出发,提出性三品说,他认为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为上智,是善性。指仁义礼智信五项道德内容。下为下愚,是恶性,不可改,只有中品可善可恶,可“导而上下”

  • 第15题:

    孟子关于人性的哲学观点是()。

    • A、性善论
    • B、性恶论
    • C、染丝说
    • D、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哲学方法论的功能?

    正确答案: 无论是从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区分的角度,还是从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划分的角度,在哲学研究中都存在着一些超越哲学家的理论选择差异和思想立场分歧的共同方法论前提。这些前提是历史上哲学家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它们反过来又约束着哲学的研究与非哲学的研究之间的界线。
    具体说,就是:
    第一,哲学是一种关于实在的研究,但它不是研究实在的某一方面,而是研究实在的整体;
    第二,哲学是一种关于辨明性的研究,它的任务是努力证明我们所做的那些陈述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第三,哲学是关于思想概念的意义分析,是对支配我们思想和活动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观念的逻辑澄清或阐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道教哲学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 根本宗旨是“全命保真”;即保全个人生命和自然本性,追求生命的永恒和人性的解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董仲舒“性三品”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他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董仲舒认为:少数统治者是上等之性,天生性善,因此不需要教化更不需要刑罚;而大多数贫穷的“斗筲之民”是下等之性,天生性恶,是教化不好的,即使教化也不能为善,所以只能用刑罚来制裁;只有“有善质而未能为善”的“中民”才可以名性。“中民”们虽然有“善质”,但既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必须经过教化之后才能为善。所以对这部分人应该主要用德教,只是在教化不成时才用刑。董仲舒的德主刑辅论有其非常反动的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本体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实践论)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这三个部分是统一在一起的,是不能机械分割的整体。
    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
    3)美学中的许多问题,诸如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等等,这些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有紧密的联系。即使某些问题只侧重哲学中的某一部分,但也不能与其他部分分割。
    4)从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关审美欣赏理论中,不难看到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了其不可动摇的基石。在其他一系列美学问题的论述中,我们都可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基石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领导哲学的基本内容(领导哲学的精髓)?

    正确答案: 领导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价值问题。情感、动机、态度、信仰、价值、伦理、道德、意志、偏爱、规范、期待、责任等,都是领导哲学本身关心的,但是领导的真实性质就是实践哲学的真实性质,是行动哲学,因此,领导实质上就是一种评价。
    价值现象决定了这个领域中所发生的事,领导者的任务基本上是个性化和价值化的,否则,领导行为就可能常规化或者程序化。领导是显现一种价值的实践,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一种意在赢得积极评价的活动,所以,领导活动是一种包含智慧和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计量的法制性?(为什么说计量是具有法制性的行为?)

    正确答案: 计量本身的社会性要求有一定的法制保障。量值的统一,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而且要有相应的法律及行政管理作保障,特别是那些对国计民生有明显影响的计量,必须有法律保障,强制执行。否则,量值的统一就不能实现,计量的作用也无法发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简述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 代表人物:董仲舒、韩愈。
    具体内容:
    董仲舒:把人分为三等:即“圣人之性”,是不教而善的;“斗筲之性”,是只能为恶的;“中民之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教育只能在中民之性上用功夫。
    韩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上品是上智,是善性;都是不可改变的。只有中品德人性,才“可导而上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韩愈对性三品的贡献在于()。
    A

    提出了性三品的划分标准

    B

    提出了性三品说

    C

    否定了性三品说

    D

    提出了性三品的前提条件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汉唐哲学的“性三品”说?

    正确答案: 性三品说是汉唐人性论的主流,学者们都力图解决性善性恶之争中所暴露出来的理论矛盾。
    性三品说最早由董仲舒提出。在他“天人相副”的感应论前提下,天赋的仁与贪两性落实到人,由于比例不同形成了三品。可认为是对性善性恶二论的综合。
    董仲舒以后,王充以人与生俱生的元气的禀赋论证人的善恶差异。从先、后天关系看,先天禀气一受成形,不可再变,但后天的环境习染又可使禀性改变;从人性品级看,上品和下品即“极善极恶”不变,而中品则因性本有善恶而可变。道德礼义仍是王充评价善恶的基本标准。
    韩愈是性三品说的又一主要代表。韩愈的特点是在区分性、情范畴的基础上将性三品发展为性、情三品。他认为,性是先天的,情则是后天的,人性善与否的标准在他是是否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德:上品性善,因五德天生完备;中品五德参差不齐;下品性恶,因一德也不具备。中品之性通过后天的引导可以向上、下品分化,而上品和下品之性则凝固不变。但是,上下品的品级虽然不变,学习和教化却仍是必须的。因为上品之性善通过学习可以发扬光大,下品之性恶经过教化则容易被制服,并使其知罪而少犯。
    解析: 暂无解析